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964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审美能力;审美意思;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一、借助媒体,再现情境美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再现课文描绘的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可利用多媒体呈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那五颜六色的海水、神秘奇特的海底水产……无一不激起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欲望。又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由于抗美援朝这一段光荣的历史现在的小学生比较陌生,只有感性的文字材料是不能激起学生心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者先是饱含深情地讲述在冰窟窿里救小崔莹而壮烈牺牲的罗盛教,用自己的胸膛赌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的动人故事。接着,再请学生观看抗美援朝期间精彩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情怀。
  二、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繪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如《火烧圆明圆》一课,它通过介绍圆明圆当年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我们可能过对重点词、句的范读、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对诸如“不可估量”“瑰宝”“精华”“化为灰烬”等重点词句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性的诵读加以处理后,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地与作者情感同步。从而深刻地受到了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的暴行的情感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又如课文写“圆明圆的建筑特点”时,可采用引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所在,也同时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是多么的勤劳而富有智慧。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育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创造,最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精神愉悦,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倾听欣赏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结扎冠状动脉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三七总皂苷给药后大鼠血清代谢物组变化。方法:通过GC-MS技术分析正常组、急性心肌缺血造模组和三七总皂苷给药
<正>颈源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笔者采用自拟“五步依次推拿康复法”治疗本病56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案例教学是新经济时代的一种教学趋势,文章通过对案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本质特性以及其运用价值的阐述,全面论证了《财务管理》实施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丰富完善案例库是
以小叶杨为材料构建了干旱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的cDNA文库,以特异性引物从中扩增出一条1850bp大小的DNA片段。经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编码△^1-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P5CS)。将该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海上航运以及内河航运船舶数量的增加,航道日益拥挤,河流走向的改变,导致船舶和桥梁经常发生碰撞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研究改
主要利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方法对影响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对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印证,结果显示两种分析结果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可以
从一株粒毛盘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胞外多糖LEP-1,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硫酸酯化修饰,发现LEP-1、SLEP-1具有较强的耐缺氧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抗凝血活性。采用高效液相凝胶
液氨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冷剂,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肥生产和食品生产等行业。氨泄漏事故近年来频繁发生,其中食品企业发生的氨泄漏事故较多。随着近年来冷库储量明显增加,
《管好你的“隐形员工”》一书由美国泰纳公司(O.C.Tanner)的管理专家阿德里安·高斯蒂克和切斯特·埃尔顿合著。该书一出版就十分畅销,风靡企业界,被捧为管理的“圭臬”。    “隐形员工”行为不可小视    如今企业普遍面临着一个管理难题——“隐形员工”的滋生蔓延。由于感到自己被轻视或者不被赏识或是不能作为,不少员工躲在公司的犄角旮旯中,发泄着抱怨和不满,虚度光阴,得过且过,无所作为,消极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