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浙美”红色经典油画鉴藏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西方油画从20世纪初来华广泛传播,经过近百年的融合,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本土化过程主要是依托学校美术教育实现的。因此,中国油画史上的绝大部分名家精品,都与各时期的美术学院密切相关,时下艺术市场走红的油画家,几乎都接受过美术学院的培养,或者曾执教于美术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史论硕士、现任教于鞍山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刘晓丹先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绘画与中国艺术市场研究。其所作的《“八大美院”油画概貌及市场状况》(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的系列分析,意在为艺术购藏者把握中国油画发展脉络、了解中国油画市场提供启示。目前完成的关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川渝油画的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及关于早期“中国美术学院”的《独领风骚的杭州艺专“老油画”》,已发表于本刊2007年第12期和2008年第6期,其余将陆续发表,以飨读者。
  
  现“中国美术学院”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和“浙江美术学院”时期,为新中国的主题性油画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时期的“红色经典”油画家和油画作品,很值得购藏者关注。
  
  一、新中国的“现实主义”重镇
  
  1949年杭州解放后,刘开渠任“国立杭州艺专”校长,倪贻德任第一副校长。国画系、西画系合并为绘画系,实行本科五年制。莫朴任绘画系主任,除原校教师之外,还从老解放区调入彦涵、丁正献等充实教学力量。
  1950年,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学校原来的教学,被老解放区“延安鲁艺”和“华北联大”的教育经验改造,“非无产阶级的文艺思想”和“新派画”遭到批判,部分师生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和借鉴,被粗暴否定。为适应政治形势,学院贯彻新的美术教育思想,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培养符合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普及型美术人才。1952年,莫朴任第一副院长兼教务长,颜文任第二副院长。1953年,学院被中央确认为全国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1954年,绘画系分为彩墨画、油画、版画三个科,黎冰鸿任油画科主任。学院选派萧峰、全山石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他们6年后回国,改善了国内原有的油画技法。1955年,绘画系撤销,建立彩墨画、油画、版画三个系,黎冰鸿任油画系主任。选派王流秋、王德威、汪诚一、于长拱四人,赴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维奇油画训练班”学习两年。1957年,由王德威主持油画系工作。同期,另有关良、黎冰鸿等西画教师,先后赴苏联和东欧国家访问考察。
  
  上世纪50年代,“苏派”绘画在学院的教学中占统治地位,在创作上推动了主题性,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方面的发展。在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的影响下,学院师生向俄罗斯巡回画派学习,很多歌颂人民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描绘群众劳动热情和幸福生活的油画作品,具有较大影响。一大批油画家,再现了值得后人铭记的革命烽火经历,例如莫朴的《入党宣誓》《南昌起义》、黎冰鸿的《南昌起义》、王德威的《英雄的姐妹》、王流秋的《转移》、肖峰的《拂晓》、陈达青的《五卅运动》等作品,大多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等重要公共场所。
  1958年,学院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1960年,罗马尼亚油画家博巴应文化部邀请,到浙江美院主持为期两年的油画训练班。学院参加学习的陈达青、徐君萱、金一德,对油画的语言、形式和表现倾注心力,创造了大量有表现倾向的作品。博巴富有特色的教学,也使长期受苏联影响的中国油画家开阔了视野,使学院的教学和创作风格走向多样。1961年文化部和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发展各种艺术流派,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各家之长。1962年,油画系开始从四年级分三个工作室,分别由黎冰鸿、倪贻德、方干民主持教学。在整个60年代,学院的油画教学和创作成绩斐然,颜文、黎冰鸿、倪贻德、王德威的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蓄势待发的“老浙美”红色经典
  
  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末,是中国油画的成长期。当前的艺术市场,多将此期作品称为“红色经典”或“新中国美术经典”。该板块作品,题材以英雄和领袖人物为主,反映重大的革命、历史、政治事件,具有特殊时期的时代特色。因为中国美院在民国时期的突出成就和鲜明风格,使其“红色经典”时期的成绩往往被掩盖和忽视。实际上,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确认的全国最高美术学府,它同样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莫朴、黎冰鸿、王德威、王流秋、肖峰等一大批“红色”油画家。
  “红色经典”油画因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有的史料价值,而被藏家重视,又因为“红色经典”作品大多被国内博物馆收藏,流入市场的数量极少,所以在拍卖场中屡创高价。1995年,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拍出了605万元天价,引起国内拍卖市场的注目;2007年,陈逸飞的《黄河颂》以4032万天价成交,引起了市场的又一次震动。
  作为一个市场板块,“红色经典”的外延在近年不断扩展。它不仅吸纳了一些近期创作的、反映近期历史题材的作品,同时,许多成长或活跃于“红色经典”时期的画家的近期创作,也被列入其中。这样,中国美院在“红色经典”时期的代表画家(既包括“苏派”画家,也包括有表现倾向的画家)的新旧作品,逐渐成为被市场关注的一个群落。
  2004年,写实绘画板块中的“红色经典”价格再次冲高。5月份“中国嘉德”的“中国西画及雕塑”专场中,推出多件中国美院老画家的作品,黎冰鸿的《南昌起义》和王庆裕的《硬骨头六连战旗红》分别以41.8万元和24.2万元成交。年底,在“中国嘉德”的“中国西画及雕塑”专场上,全山石作于1989年的《中华儿女——八女投江》等作品,构成了“新中国美术经典”单元,该画以170.5万元成交,成为“红色经典”价格启动的一个标志。
  2005年,许多拍卖公司推出了“红色经典”油画,“北京华辰”秋拍中的“1938-1991:历史的主题”专场,以2313.3万元的总成交额带来一股“红色旋风”,其中,费以复的《人民公社好》拍出90.2万元。年底,白仁海的《人民战士——雷锋》在“保利上海”、汪诚一的《向阳院里尽朝晖》在“上海嘉泰”分别以56.1万元和46.2万元成交。
  
  2006年后,“红色经典”成交价整体攀升。费以复的《喜丰收》在“HK苏富比”以 108.12万元成交,倪贻德的《拂晓外滩》在“上海中亿”以150万元成交,肖峰的《晨曦》在“北京传是”以107.8万元成交,曹思明的《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北京嘉宝”以99万元成交。2007年,莫朴的《苏维埃万岁》在“西泠拍卖”的“名家西画作品专场”上,以198万元成交,颜文《春湖泛舟》在“长风拍卖”、秦大虎的《阿弥陀佛》在“浙江皓翰”分别以448万元、231万元成交。
  从上述的记录看,该板块中国美院画家作品的成交,多局限于浙、沪两地。而且,除曾任浙江美院副院长的颜文、曾任油画系主任和院教务长的全山石、曾任浙江画院院长的潘鸿海三位的总成交额较高外,其他多数画家的上拍量和成交率都很低,这与该画家群落的历史地位并不相称。
其他文献
光绪乙未年(1895年)到今天,转眼时空一百一十三年。  一百一十三年前的仲夏之月,一件六角方壶在民窑瓷器艺人鼎臣的手里诞生了。这是这位不知名传的民间艺人所制作的大大小小瓷器中的普通一件。一百一十三年后的今天,惟有她横跨百余年的沧桑岁月,跨越万水千山,一路迤逦与我相逢。  这是一次孤独而凄美的历史邂逅。似乎从她降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要走向这次相逢。  晚清和民国年间,在浅绛或粉彩瓷器上留下“鼎臣
期刊
游罢大青沟的地下原始森林和扎鲁特山地高原,以为科尔沁之行结束,该打道回府了。通辽电视台的同仁说,该去博物馆看看,才不虚此行,盛情难却,只有欣然前往。待走出这座蒙古包式的特色博物馆大门,有言道,等闲识得“辽钱王”,小药铺里有人参。    名不虚传的“辽钱王”    通辽博物馆有四个占地各500平方米的主展厅,其中第三厅即为通辽市收藏协会主席李赓文先生的个人钱币展,他又是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内蒙古钱币学
期刊
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缕画双凤背。  这是经常被今人引用的唐代诗人王建《老妇叹镜》诗中的经典词句,而“黄金缕画双凤背”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指唐代的一种特种工艺镜——金银平脱镜。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甘肃齐家文化始,直至近代逐步被玻璃镜取代,青铜镜在中国走过了漫长的历程,青铜镜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也从古拙简朴的商周铜镜走向精灵轻巧的战国镜,从丰满奇异的汉镜走向富丽堂皇的唐代镜,从秀色纤纤的宋代花鸟镜走向只重
期刊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统一钱法,部颁祖模。安徽造有大清铜币,计有十文、二十文两种,中心加铸阴文“皖”字,十文者有大“皖”小“皖”之别。二十文者,存世量极为稀少,殊为珍贵。  今所介绍的“皖”字大清铜币二十文银样币(如图),为诸多钱谱专著无载之品。为谨防盗铸新仿之嫌,钱径、重量不便奉告。是币正面上缘书写满文四字,右左两旁“丙午”二字,中端两侧“户部”二字,下缘书有“当制钱二十文”六字,中间
期刊
笔者所藏三枚北宋元丰异版钱,经查,有关北宋钱的著作中均无该三版钱的图录及记载,故应为谱外品。三枚钱均为行书体,其中一枚为小平钱,其余两枚为折二钱。笔者将版别分别定名为:北宋元丰小平行书异元版、北宋元丰折二行书异宝版和北宋元丰折二行书日宝版。    一、异元版(图1)    该钱直径24.7毫米,厚1.5毫米,穿径6.3毫米,重4.5克,背宽缘。此钱最大特点是“元”字上点变为一长横,横两端宽于“元”
期刊
张朝晖,男,1972年5月出生,福建省平和县人,现供职于福建向荣集团,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斋名:三思斋。书法作品被现代诗词馆、吴江静思园、盛世轩(北京)书画艺术研究院等有关单位收藏。自以为:“艺无止境”、“法无定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吾将上下而求索”。    艺无止境·追求最高——小议张朝辉书法艺术  阎 正      张朝辉今年三十七岁,如日中天的年龄,在书法的海洋
期刊
近年来持续上涨的国际金银价格丝毫影响不了人们买金的热情,不仅各种黄金投资项目大火,金银首饰销售也稳步上升。金银藏品中的一个“黑马”品种——古代金银锭的收藏形势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看好。在近年来各大拍卖会上,古代金银锭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在2008年4月底举办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十分罕见的明代嘉靖户部造五十两重金锭以28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并一举刷新中国金银锭拍卖价格的世界
期刊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整个钱币市场处于较低迷的状态,一些近年来发行的流通纪念币和金银纪念币及第三、第四版人民币价格都下跌了不少。但是我国的一些早中期钱币,比如古钱币、老银元、第一和第二版人民币等板块中的优质品种却在逆势上扬。尤其是被集币新人们称为“老古董”的第一版人民币里不少强势品种的市价,甚至还大大超越了1997年币市高潮时的价格。    强势品种屡创新高    第一版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48
期刊
在古代瓷器中,爵的形制与功用奇特而神秘,装饰与内涵丰富而深邃,因而引起古陶瓷界、收藏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本文试从爵的形制工艺和装饰文化方面作一简要解析。    一 、 瓷爵的源流与功用    首先认识“爵”字。许慎《说文解字》云:“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现在我们有幸看到许多古文字资料,真正认识了“爵”字。古文字学家孙海波《古文声系》“爵
期刊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我国传统花卉之一。梅花以“先天下而春,禀天质之至美,凌岁寒而独开,生命力顽强不息”的品性为世人所喜爱,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对象,赞美梅花的千古名句更是广为传唱。毛主席的《咏梅》一词更是将梅花的傲骨精神、高尚品格及神韵表现得光彩照人。  书画梅花作品让人百看不厌,瓷绘梅花作品更是惹人喜爱。近现代文人瓷画中,梅花创作以田鹤仙、王鹤亭、李明亮、陆云山、卓安之最为突出。瓷绘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