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既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识品质的任务。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是综合性的。叶老说过:“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经过不断学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他还说:“语文文字,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培养一种习惯。”可见,叶老早就重视“养成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方面。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也体现了他们具有优良的自身素质。
  语文教学中,要关注“人”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注学生这一“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我曾组织学生办《校园小报》,要求学生努力做到:版面设计,尽量与正式发行的报纸相似;书写要端正,标题要新颖醒目,插图要美观大方。办报过程,我注意从多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和热情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加倍努力,从版面设计到内容裁定都能独立完成,有一位还在评比中获得了三等奖。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往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应结合文本加以点拨,讲解。不仅仅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应融入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真挚、高尚的东西,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达了古人修身律己的信念,约束人们崇尚教化,立德从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强调了德的重要,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万事德为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母亲河的蔚然壮观,启发人们民族精华要薪火相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恢弘气概,昭示人们奔腾不竭的生命激情。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根据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使他们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章,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生建功立业的领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模范,有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劳动者,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大声疾呼的人。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领袖人物、英雄模范、普通劳动者学习。课文中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形象,我们老师如果捕捉得好,挖掘得深,就会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展示美的境界,用美来熏陶学生,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德育融化于他们的心灵。《黄河大合唱》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北国之春》会让学生荡漾起想念家乡眷恋亲人的情思,贝多芬的交响曲可让学生领悟到百折不挠的生命强音。播放这些配乐曲,创设感人的情境,让学生诵读文章,会唤起他们对美的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动静结合写景状物,能让他们领略到其乐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爱幼和谐相处,能让他们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阳楼记》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能让他们体味到其心坦坦的豁达美。《鱼我所欲也》中世代颂扬的仁义美,《桃花源记》中美好生活的幻想美,《望岳》中不畏艰难的壮志美,都会在他们的读悟中融入血液汇入心田。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创造。
  文字性作品一般都是通过对对象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灵美、社会生活美和自然景物美的。特别是通过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情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从而达到颂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目的。这些艺术形象对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意志性格具有巨大的熏陶感染作用,这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说教所不及的。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老师,温柔美丽,心地善良,是一位关心孩子甘苦的好老师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小橘灯》中具有乐观坚定、美好善良心灵的小姑娘,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背影》中的舐犊情深的父亲;《七根火柴》中的用生命保护火柴的无名战士. 有的课文内容以情景交融、形象逼真为特点。在这些课文中,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场景,所刻画的丰富多姿的人物,所表现的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展现的纷繁微妙的心态等,这些情景交融的意境,或令人心旷神怡,陶然如醉;或悲愤填膺,欲哭欲泣;或激昂振奋,若笑若狂。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这个特点,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深厚的感情把学生引入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美的意境。
  美的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更是语文课的精髓。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缺乏美的感受,那么这种教育本身就是失败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既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又要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学。
  (作者单位:河南省睢县尤吉屯二中)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重点,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 信息技术 思想重视 硬件建设 师资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已遍及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是人类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着巨大变革。以计算机和网
【摘要】为了学生能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成为了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通过教师讲解、师生交流、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等方式,创设语文课堂学习情境;其次,要通过家庭环境,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情境 交流 课件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很长一段
有位作家说:“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的直接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和从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文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学生如果心中“米”,“晨炊”就不会为难了。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写作时才会胸中有墨,泼洒自如。  丰富感知,扩大信息量,是写作的原动力。所以,教师要丰富和强化感知,让人的大脑接受客观世界的刺激,保留和积累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  笔者认为,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引导赏析,激发情感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
该文研究了以新型萃取剂Cyanex272为载体的乳状液膜, 从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浸矿液中富集稀土的最优膜配方及工艺条件,以及混合载体的筛选等。结果表明:对实际浸矿,经一次间歇式富集
【摘要】英语教学是当今时代必不可少的技能培训和文化教养,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的转变,掌握英语这门世界通用语言愈显重要。小学阶段学生尚处于启蒙阶段,接受外界的知识较快,正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诸如语感培训、基础词汇掌握等都会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小学生精力旺盛可能过分活跃,且精神不集中导致教学的有效时间缩短,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着重针对这一难题,思考如何运用有机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