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舞感培养的中职舞蹈教学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ior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舞感对舞蹈学习的重要意义,阐述基于身先示范、兴趣引导、理实结合的培养原则,论述在舞蹈教学中通过注重情感的熏陶教育、强化外形和动作训练并选配适宜的音乐等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悟性、肢体动作的协调性,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舞感培养效果。
  【关键词】中职 舞蹈教学 舞感 训练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65-02
  舞蹈属于典型的表演艺术,表演艺术需要学习者通过肢体、动作以及表情等表现和诠释,这其中就涉及舞感。教师要塑造学生积极的舞感,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觉,掌握舞蹈的基本功,进而学生才能将舞感融入血液中来感受和体会不同舞蹈的内涵和情感,从而带着舞感来倾情演绎,这样才能体现中职舞蹈教学的意义。
  一、中职舞蹈教学舞感培养的意义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要求舞蹈者用自身的肢体动作来展示舞姿,并在舞蹈动作间传递出一定的情感因素和精神价值,这就需要舞者不仅能够灵活地舞动身体与肢体,而且要将自身的情感与理解融入动作表演中,以外在肢体美、内在灵魂美的方式来向观众传递舞蹈的思想内涵,这样才能符合舞蹈这门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达到舞蹈学习的目标。教师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必须将舞感培养融入其中,认识到舞感培养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舞感是一名舞者基本功的体现,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将舞感渗透在平时课堂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里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专业舞蹈人员应散发出的舞感之美,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熏陶,学生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模仿教师,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舞感。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舞感意识后,就已经走进了舞蹈的世界,真正地融入舞蹈这门艺术中,才能用心、用情、用精力去真正感受并学习一门舞蹈,也就间接地推动了舞蹈教学的高效展开,进而学生就能在舞蹈的氛围与环境中自我创造、自行发展,学生的舞蹈艺术综合能力和水平也就得到了培养。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舞感培养的原则
  中职舞蹈教学中舞感的培养既要从舞蹈自身的艺术形式特点出发,又要立足于中职教学的目标以及中职学生的现状,在三方周全考慮的前提下来明确教学原则。具体的舞感培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要身先示范
  舞蹈教学中舞感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示范、渗透的过程,是舞蹈教师每天、每一节课、每一时刻对学生的熏陶与影响。中职学生无论在课上、课下还是课后都能目睹并欣赏到舞蹈教师优美的身姿与舞蹈步伐,不知不觉间就会受到影响,在强烈的效仿意识下学生则能不由自主地逐渐产生舞感,进而真正朝着舞蹈的兴趣和方向发展。同时,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自身的自制力较弱,如果采用传统的生硬式教育法,不仅让学生自身难以接受,学生对舞感会产生一种误解甚至排斥。对此,教师的身先示范十分关键。
  (二)兴趣性引导
  中职学校生源多数来自中考落榜或分数较低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弱,对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实施兴趣性引导和教育,也就是舞蹈教学中舞感的培养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和追求。舞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所处年龄段所喜好的事物、日常追求出发,将其同舞蹈教学联系起来,以兴趣来驱动学生自主投入到舞蹈学习中,进而用心来体会并感受舞蹈艺术的舞感美。
  (三)理论与实践互助配合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无论是哪一种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不同的舞蹈也都有属于自身的舞感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重视二者的相互渗透与彼此配合,即:既要重视理论对舞蹈动作的指导,也要强调通过实际的舞蹈训练来深化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双方的互助配合下来实现学生舞感的培养。
  三、中职舞蹈教学中舞感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情感,提高学习悟性
  所谓舞感是一种基于思想情感的外在气质与姿态,要想培养学生的舞感,首先应塑造学生的内在情感。对此,应先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和悟性,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并非只是通过肢体来诠释和表现的,还要借助面部表情、肢体倾斜度、身体韵律等来综合体现,当所有的这些外在动作都能协调产生时,意味着学生的悟性得以提高,学生的舞感情感也就达到了一定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舞蹈悟性与情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视频欣赏,潜移默化。在正式进入舞蹈课堂之前,教师不妨先为学生播放一些世界知名舞蹈家的舞蹈表演视频,学生通过视频画面来观赏专业舞者的舞姿、姿态,学生经过反复地观看会产生一种对舞蹈的理解,从而在未来的课堂正式学习中能够带着对舞蹈的理解来用心学习,从而逐渐产生舞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舞蹈能力。
  例如:“街舞”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舞蹈,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节奏鲜明、动作轻快、活泼火爆”,教师可以为学生先播放一段火爆的街舞视频,配上活泼的音乐,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就能深刻领悟到街舞的舞感之美,不自觉地舞动全身,在最初的手舞足蹈间来感受街舞的舞感,当学生具备了全身舞动的能力时,就距离正规的街舞表演很近了。
  第二,眼神训练,传递情感。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情感都是透过眼神来向外传递的。学生在跳舞时需要借助眼神来传递一份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用眼神同观众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对一门舞蹈韵律、节奏以及舞感的把握,以此来塑造学生的舞蹈情感。
  例如:“民族舞”多以阴柔、知性、柔情的特点著称,它不仅需要舞者拥有柔软、唯美的身段去诠释表演,更需要舞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对此就需要借助眼神来传递这些情感。眼神也正是舞感的一种体现,舞蹈教师应该重点培训学生在跳民族舞的过程中善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来表演,达到同观众的交流,这样才能实现舞感的传递,实现舞者与观众之间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二)强化训练,增强肢体动感
  舞感是舞蹈艺术的专業术语,是舞蹈动作中渗透出的感觉。所谓舞感也是建立在肢体动作之上的动感,对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感来逐渐塑造学生的舞感。
  舞蹈作为一门典型的表演艺术,它需要舞蹈者最基本要拥有协调、匀称且灵动的外形条件,再经一系列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来进一步塑造优美的线条,提高肢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肢体协调度、灵敏度,才能真正地做出标准、规范的动作。对此,教师需要强化舞蹈动作的训练,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基本的舞蹈动作开始,不断地规范学生的专业训练,再逐渐拓展到学生舞蹈形体训练,以此来训练肌肉、韧带以及骨骼之间的协调性。规范的基础性动作训练就是逐步提高不同动作的敏锐度、协调性。
  例如:舞蹈基本动作训练中的“擦地”动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反复练习、多次体会,在这期间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到位地把握“绷脚、延伸腿”一系列舞蹈动作,也能增强学生脚底、脚尖等与地面摩擦的敏感度,这种规范性、反复性的动作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肢体与器官对外部环境的敏感度与反应程度,从而让舞者对动作飞速地发出反馈信号。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整个过程中伴随着动作训练、技能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作准确度,从而让学生的肢体更加灵活、器官反应更为灵敏,使学生的舞感得以培养。
  (三)辅助音乐,促成歌舞同步
  众所周知,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世界知名舞蹈家曾有言:“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从中能感受到舞蹈与音乐如同孪生兄弟,舞蹈表演需要音乐作为背景去烘托,舞者的舞姿也是在音乐节奏的伴随与激励下得以升华。一些舞蹈形式与舞蹈动作也是在特定的音乐背景下得以创作的,这是因为不同音乐有不同的节奏、旋律和韵律,蕴含着不同的情感,这些情感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得到升华。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舞蹈动作基本功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舞感,还可以借助音乐来辅助舞蹈教学,借助音乐来帮助学生理解舞蹈动作,进而培养学生的舞感,让学生以音乐为听觉背景,结合舞蹈特点来自然地做出舞蹈动作,学生的舞感则将自然形成。
  例如:在学习民族舞时,教师不妨为学生播放《茉莉花》作为民族舞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先聆听并感受《茉莉花》这首曲目的节奏、情感和旋律,再凭借自己对这首音乐的理解来用自己独特的现代舞舞姿进行表演和诠释。在音乐的刺激和带动下,各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舞姿展示了对音乐的理解,都体现出现代舞的韵味与舞感,这就是以音乐带动学生自觉舞蹈、展示舞姿的教学方法。音乐辅助下的舞蹈教学往往能在不知不觉间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舞感在不经意间得到培养和升华。
  中职舞蹈教学中舞感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的基础,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舞感的培养,要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舞感,从基本功训练到情感的塑造以及音乐的辅助等都要充分、有效地应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舞感,使其对舞蹈产生一种独特的感觉和感受,并逐渐形成一种基本的舞蹈感觉,从而推动舞蹈教学的高效展开。
  【参考文献】
  [1]林美英.中职幼师舞蹈教学应注重舞感的培养[J].辽宁教育,2018(17)
  [2]林 露.从“舞由心生”谈幼师舞蹈教学[J].广西教育,2018(7)
  [3]吕竞勋.依托于音乐的高中舞蹈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14(26)
  (责编 罗汝君)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国际地位持续提升的基础上,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和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成熟,GPS的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和健全,在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上,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尤其是在测绘工程当中的普遍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测绘工程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也为GPS技术的趋于成熟和完善提供了契机。
本文结合福州市闽侯县新区甘蔗道路工程案例,分析了喷播植草护坡、锚杆格构梁和挂网混凝土护坡施工工艺在道路高边坡防护加固中的应用,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以2019年的高考试题为例分析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考命题情况,认为高考命题呈现突出时代主题,涵养家国情怀;凸显育人功能,检测关键能力;关注全面发展,重视核心素养;理论联
【摘 要】本文论述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构建常态化实习实践体系,提出通过强化互惠教研合作、重构实践类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多元化评价等夯实常态化实习的基础配套措施,阐述分层逐段推进校外的见习、试实习和集中实习,以及校内角色启蒙、技能训练和实习反思分层,校内、校外交叉同步,相互融合,动态调整,协调发展,从而构建常态化实习实践体系。  【关键词】系统论 常态化实习 实践体系 互惠教研 教育实践技能  【中图分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遇到的三类困难,即在理解概念、掌握算理、实际应用时存在困难,分析其成因并分享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低年级 学习困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42-02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机,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的教学。然而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的背景,从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的BIM应用技术实训平台搭建、学院—系部—专业—课程四级联动实训制度的建立、融合现代企业文化的实训环境建设三方面论述校企深度融合的土建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措施,以构建更为合理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复合型职业人才的培养能力。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 土建类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论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阐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结构要求,以门店运营为例,从学生工作内容、校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过于单调枯燥、无法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等问题,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方面论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认为教师应和蔼友善,用爱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做到幽默诙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对评价的兴趣进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摘要】本文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及原则,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认为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层设计教学促进每名学生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意义 原则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44-02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