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环糊精-蚕丝纤维的合成及其包合性能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LIJ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制备新型蚕丝功能纤维,用环糊精对其接枝改性。首先合成了6位环糊精单醛,然后通过还原氨化反应将其接枝到蚕丝纤维,合成了包合药物β苯丙烯酸的接枝β-CD蚕丝功能纤维,测定了其包合稳定性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研究了其包合与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该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起主导作用;包合物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低于30℃比较稳定,40℃时大量释放;在同一温度下,释放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大。利用接枝环糊精法改性蚕丝纤维,并选择合适的客体分子包合,为制备新型功能纤维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软薄膜的毛细黏附问题在微机电系统(MEMS)、生物系统中大量存在,同时在薄膜的生产工艺中也至关重要。研究了任意形状的软薄膜在毛细力作用下的黏附,建立了相应的能量泛函,推导
应用电场激活扩散连接技术(FADB)进行AZ31B与铝的固相连接,研究电场条件下结合界面快速形成的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采用OM、SEM、EDS及XRD等分析扩散溶解层的微观组织、成分分
用脱落酸(ABA)和氮饥饿加高光诱导雨生红球藻,研究在胁迫条件下虾青素在细胞内积累的变化以及虾青素合成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诱导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细胞内虾青素积累明
目的探讨五磨引子汤加减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癔病型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癔病型喘证患者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从海南三亚海域采集的豆荚软珊瑚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IR、NMR、MS等波谱技术,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大环二萜内酯、二萜酸、柳珊瑚甾醇、菜油甾醇、鲨肝醇、正十六碳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