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与“怪现象”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在即,许多人在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去。认为给孩子换个学校,换个环境可能会好起来。于是,人们在谈论有关学校的好坏问题。
  然而,究竟什么是好学校?
  在人人都想升学的年代,升学率高的学校固然是学子的首选,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是目前为止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之一。学生都想去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教学成绩突出的学校去读书。导致这样的学校往往人满为患,不堪重负。于是,名师更有名了,名气越大,越累到趴下。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开始重视人才。升学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教师教的好,一个是学生学的好。换一句话说就是需要好的师资队伍和好的学生生源。为了所谓的生源,学校之间互相争夺,以利益引诱学生的事情开始出现,上到高校校园,下到幼儿园。为了给孩子去一个好的学校,请吃托办、迎来送往的事出现了。有关系,有錢人的孩子捷足先登,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充斥于整个社会,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一些家长开始拼命购买学区房,所谓的好学校里的教师也开始以比较高的姿态和比较优势的心理对大量涌来的学生进行筛选,直接以一纸试卷把低智商的孩子排斥至校外。这样他们的生源得到了保证,再把学校内教书教的好的留下,不好的请求调走。于是,好学校更好,差学校更差,出现了两极分化,如此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成为“怪现象”。
  学校应该是最纯洁与最神圣的地方。学校也应该是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如果让上述怪现象继续演下去,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按这样的竞争方式,社会将变成一个拼爹和拼孩子的时代——“拼爹”拼的是关系和财富,“拼孩子”拼的是智商。那些既拼不了爹、智商方面又有缺陷的孩子则成了所谓“好学校”门口那个大筛子筛剩下的“渣滓”。而身处好学校的那些教师一面自视清高一面又感到压力颇大。为了保护好学校名号,他们废寝忘食,忙于教学和备课,还要日理万机应付各种检查组、参观团,搞得筋疲力尽。另一方面,“好学校”之外的那些学校里的教师,自以为教的学生都是“渣滓”。于是,他们心安理得,得混且混,误人子弟,不以为耻。
  教育家大卫加德纳说:我们在进行一场如何拥有优秀学校的争论,而事实上,拥有正常的学校我们就很满足了。一所学校,如果以升学率来判断学校的优劣有失偏颇,这势必造成各种无意义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以一个班升学率高低来评价班级尚且可以,但以一所学校升学率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或是一个学校的校长危害极大。
  有几个方面的建议:一、要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整合资源,促进资源合理调配。学校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加强教师队伍之间的交流,甚至人事流动。学校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学校之间不可互相攀比,互相敌对。二、要杜绝以升学率为依据调配教育资源的做法。要公平对待每所学校,特别关注师资生资薄弱的学校,多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帮扶。不让任何教师在思想上落伍,行动上掉队,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物质上困穷,在心灵上绝望。三、要对本校内现有教师进行有效的业务培训,教师本身也是教学资源,国家培养一名教师不容易,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要促进他们逐步发展,要珍惜每个学校的现有资源,并把他们利用好。只有让每个学生和教师各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高和发展,都能学有所获和教有所成,这样的学校才应该是人们心中的好学校。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庄家湾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手段,更是教学的亮点和重点。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掌握知识、技能。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有关物理实验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质疑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单位,而班级管理活动也必将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直接负责人——班主任,也应该积极借助沟通技术了解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成长问题,了解各项管理制度与策略是否可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班级管理方案与实施策略。本文将从坚持换位思考、巧用聆听技术、注意延时批评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班主任应该如何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 
期刊
摘要:细节描写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细节就没有灵魂。细节描写能够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引导学生树立写作的细节描写意识,,精心设置和安排恰当的细节描写,让自己的习作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在学生的习作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忽略了细节描写。因此,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细节;阅读;积累;观察  农村学校的孩子,阅读量不大,思维不开阔,想象力缺乏,所以作文总
期刊
摘要:生活中“熊孩子”越来越多。这些“熊孩子”正是中国社会的小公民,是未来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把“熊孩子”们教育成合格的小公民,是当今教育的重任,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如何在品质课程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呢?  关键词:熊孩子;品质课程;公民意识  引言:在品质课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从小事入手,选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成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近年来,媒體、网络、生活中“熊孩子”一词高频出现。
期刊
摘要: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指南》指出:“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受益终身,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时期,从小开始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内容应该由少到多,要求则应从低到高,一点一滴日积月累,逐
期刊
摘要:概述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包含的内容。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各阶段不同点及针对性侧重点。物质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近期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和谐幸福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幼儿教师积极去探索。它是无形的,
期刊
陳涛涛+海南师范大学+《红树林》
期刊
摘要:在小班幼儿中,常常会出现咬人事件,尤其是九月份刚入园不久的幼儿,这种现象屡禁不止。针对此种情况,我将从这类幼儿生理年龄、家庭教育进行分析,并从教师的态度、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帮助幼儿减少咬人现象,逐步能与同伴和睦相处。  关键词:小班幼儿;咬人;原因;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他咬我!”“怎么办?我们班那么多孩子在哭,一不注意他又咬人,怎么跟家長解释啊!”“老师:听说我们班有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決決大国,纵观中国传统书画的历史,不难发现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但同源,而且同流,书法和绘画始终是珠联璧合的。我国古代许多书画家,也对书法和绘画有着“书画同源”一说。但此“源”为何?本文将引古及今对“书画同源”,作一浅谈。  关键词:中国书法;绘画;渊源;笔法;意趣  一、载体相同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使用工具最基本的都是离不开毛笔、墨水与宣纸。写一幅书法或创作一幅中
期刊
摘要:极简主义风格是一种高品质的体现,成为时下很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得罗,高度强调和提倡“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也就是“极少主义建筑”,讲究功能之美,简洁逻辑之美。它注重功能的同时也注重与自然的结合和人情味,这是简约主义的中心思想,它的特性是将设计的元素简化至最基本成分。随着科技的发达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简约风格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设计的主流。  关键词:极简风格;现实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