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效唑(S-3307)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的影响

来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切花为材料,以保鲜基本液(BP,20gL^-1蔗糖+200mgL^-1柠檬酸+150mgL^-1 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和添加30mgL^-1烯效唑(S-3307)的基本液(BP+S-3307)作对比实验,通过对切花外部形态观察和切花衰老过程中一些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探讨了S-3307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S-3307处理使切花的瓶插寿命比对照(蒸馏水)延长了4.3d,比BP处理延长了2.3d,而弯颈率分别仅为对照和BP处理的9.6%和2
其他文献
报道樟科琼楠属-新种,即腺叶琼楠Beilschmiedia glandulosa N.H.Xia,F.N.Wei & Y.F.Deng。腺叶琼楠与美脉琼楠B.delicata S.Lee & Y.T.Wei和网脉琼楠B.uangii Men∏.近似,但叶面具腺状小突起,花
甜菊(Stevia rebaudianum Bertohi)叶经固相微萃取(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其挥发性成分。从甜菊叶中共检出101种化学物质,其中从SPME萃取物中检出67种
报道了紫金牛科紫金牛属的一个新变种:窄叶山血丹Ardisia lindleyana D.Dietr.var.angustifolia C.M.Hu&X.J.Ma,并比较了此变种与本属中具有类似叶形种类的区别。
从火炭母(PolygonumchinenseLinn.)中分离获得了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丁香酸(1)、芹菜素(2)、3,3'-二甲基鞣花酸(3)、没食子酸(4)、原儿茶酸(5)、异鼠李素(6)、咖啡酸(7)、槲皮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和已发表的季节雨林生物量模型,研究了滇南热带最北缘的思茅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热带季节雨林乔木(DBH≥5cm)生物量及其分配特点。结果表明:乔木层总生物量为3906
详细研究了托叶铁科两属的2种代表植物Stangeria eriopus和Bowenia serrulata的羽片脉序和羽片解剖学,两个属在气孔器特征与不具副传输组织方面极为相似。而在气孔的分布,羽片
对国产棕榈科省藤属(Calamius L.)15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其中12种为首次报道。省藤属的花粉均为两沟型花粉,外壁覆盖层多为网状纹饰(大喙省藤C.macrorrhynchu
期刊
采用两步外植体法,即以百合鳞片叶为初始外植体,以从初始外植体上长出的芽为次级外植体,成功建立了麝香百合的高频离体再生系统。对不同的BA浓度及次级外植体的不同部位对再生效
采用沙培法,对盐胁迫下坪山柚和福橘幼苗体内矿质元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坪山柚和福橘幼苗根部及地上部Na+、Cl-含量增加,且相同浓度下,福橘比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