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记忆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LIJ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身份与记忆是相辅相成的,身份认同既包括个人在不同生活语境中的个人经验,也包括当下的身份认同和回忆。奥德修斯的回乡之旅实际上是其身份的回归之旅,《奥德赛》呈现的五次相认中,奥德修斯对相认标记的使用意在唤醒双方的共同记忆,在共同记忆中重建其身份,而对话人对相认标记的接受则基于他们个人记忆及个人记忆所延续的自我身份认知,相认标记的选择与具体效果又呈现出身份所关联的社会关系的复位与回归。
  关键词:《奥德赛》 共同记忆 个人记忆 身份建构 身份认知
  身份之于《奥德赛》相当重要,身份的重建是奥德修斯归乡的目的,而身份的取回最终需要他人的认可。在奥德修斯的回归之旅中共有五次相认,分别是与奥德修斯之子特勒马科斯、老女仆欧律克勒娅、牧猪奴和牧牛奴、奥德修斯之妻佩涅洛佩、奥德修斯之父拉埃尔特斯相认,这几次相认的标记有些微差异。在这五次相认中,奥德修斯根据对方的身份选择和使用相认标记,对方的反应基于其自我身份认知。一来一往中,我们可以发现相认标记所能起到的确认作用基于双方共同记忆对奥德修斯身份的重建,对标记的接纳则来自个人记忆对个人身份的建构。从相认标记的具体作用来看,身份的建构存在于记忆的追溯和延续中。
  一、共同记忆与身份重建——相认标记的使用
  奥德修斯对相认标记的选择和使用有其独特意味,他根据不同的对话人刻意或无意地选择相应标记。标记之所以能确认身份,是因为标记背后的故事,也就是基于共同记忆对身份的建构。共同记忆是经历者共有的独特记忆,人对他人的存在与身份的感知是以共同记忆的确认为前提的。随着时间的消逝,人的容貌和身形会发生改变,关于往事的回忆会逐渐淡化,人们对他人的记忆最终会化为双方熟知的特殊标记,人们凭借这些特殊标记确定身份。故事的介入则使这些标记不再是冷冰冰的物理存在,而变成了记忆符号。
  1.伤疤
  “伤疤”这一标记的选择颇为机巧,老女仆、牧猪奴以及牧牛奴都是陪伴奥德修斯成长的人,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个伤疤的具体位置和背后的故事。老女仆认出这个标记时,穿插描写了这个伤疤的来源:“野猪首先迅速地冲向他的膝下,牙齿深深扎进肉里,向侧面划去,未能伤着英雄的骨头。”( 19:449-451)这个伤疤具备的要素是奥德修斯独自与野猪搏斗,伤疤的位置是膝下,伤疤形成的原因是野猪划伤,对伤疤的描述竟然细致到“深深扎进肉里,向侧面划去”。荷马在此穿插这个伤疤,甚至如此详细地描写这个伤疤,是为了补充这个伤疤的故事,让它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毫无支撑的标志,而是一个承载了共同记忆的记忆符号。
  奥德修斯在与牧猪奴、牧牛奴相认时,也并非仅仅展示伤疤,还附带说明了伤疤的故事:“你们走过来,我要给你们展示一个明确的标记,让你们心中坚信不疑,一个伤疤,同奥托吕科斯的儿子们一起,在帕尔涅索斯山野猪用白牙咬伤我留下。”( 21: 217- 220)奥德修斯说完后撩起衣服露出伤疤,牧猪奴和牧牛奴便相信了奥德修斯的身份。单凭一个伤疤,可信度并不高,但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则能唤醒牧猪奴、牧牛奴对奥德修斯的记忆和思念,大大增强了伤疤的可信度。
  2.婚床
  奥德修斯与妻子佩涅洛佩的相认过程比与特勒马科斯、仆人的相认更复杂,相认的标记也更为秘密。佩涅洛佩对老女仆深信不疑的“伤疤”标记并不完全相信,为了进一步确认,佩涅洛佩以婚床测试奥德修斯。婚床的秘密并非只有二人知道,还有女仆阿克托里斯。婚床不仅是一个无法移动的家具,还是奥德修斯亲手制作的标记,其精巧程度是他对佩涅洛佩感情的象征。佩涅洛佩提到移动婚床时,奥德修斯登时气愤,“谁搬动了我的那张卧床?不可能有人能把它移动”( 23:184- 185).并详细说出了婚床的制作过程。奥德修斯对婚床不可移动的笃定以及对婚床移动的气愤,使得佩涅洛佩最终相信了他的身份。
  婚床这个标记虽然由佩涅洛佩提起,但这个标记可以真正起到确认身份的作用还在于奥德修斯的使用。奥德修斯的态度和回应是基于他们二人对婚床的共识,即婚床代表着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以及佩涅洛佩的忠贞和奥德修斯的身份。奥德修斯通过对婚床移动的质疑以及对婚床秘密的详细叙述取得了佩涅洛佩的信任,取回了佩涅洛佩丈夫的身份。
  3.果树
  奥德修斯与其父拉埃尔特斯的相认是五次相认中的最后一次相认。与佩涅洛佩相同,拉埃尔特斯需要奥德修斯说明一个明显的证据以证明其身份,这个证据必须是奥德修斯与拉埃尔特斯都知道的独特证据。奥德修斯虽然也提到了“伤疤”,但更明显的证据是拉埃尔特斯送给他的各种果树,随后他详细介绍了果树的种类及相应棵数。奥德修斯提到果树时说:“我当时尚年幼,请你向我一一介绍,在果园跟随你。我们在林中走,你把树名一一指点。”( 24:336-339)如果“果树”仅是树木,无法真正起到证明奥德修斯身份的作用,奥德修斯对当时拉埃尔特斯赠送他果树情景的描述使“果树”这一标记变成一个故事,一个拉埃尔特斯与奥德修斯共同参与的故事經历。
  回乡前,奥德修斯的身份是破碎的、不完整的,因此奥德修斯必须踏上归途,在回归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身份的碎片,并将这些身份碎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奥德修斯。相认标记由于亲疏关系及智慧程度有些许差别,但奥德修斯对相认标记的使用是一以贯之的。仅凭一个标记不能让对方完全相信他的身份,奥德修斯将砝码放在讲述标记所携带的故事上,以故事唤醒他与对话人的共同记忆,凭借共同记忆确认他的身份,奥德修斯的身份正是在不同的对话和唤醒中逐渐被确认。
  二、个人记忆与身份认知——相认标记的接受
  个人对其自身身份的构建依靠记忆,个人的自我在连续的回忆中不断生成,连续的记忆与感知使个体得以确立自身的存在与身份。回归之旅中,奥德修斯不断重拾自己的身份,故事中的其他人也在与奥德修斯的对话中不断强调自己的身份。无论是对“伤疤”标记的接受,还是进一步要求更明显的证据,或是仅凭言语便相信对方身份,他们对相认标记的接受始终基于个人记忆所延续的自我身份认知。   1.佩涅洛佩
  佩涅洛佩面对奥德修斯的回归相当谨慎,始终坚守着自我身份认知。老女仆说奥德修斯业已归来,佩涅洛佩一开始不相信。老女仆提到特勒马科斯早已知晓后她暂时相信了,却又在老女仆说她“未看见,也未询问”( 23:40)后再次怀疑。在佩涅洛佩看来,老女仆所谓的明显可信的伤疤标记可能是神明们的计策。当奥德修斯说出婚床的秘密及无法移动的原因后,佩涅洛佩才真正相信奥德修斯的身份。海伦的故事深深烙印在佩涅洛佩的记忆里,她对海伦的态度是其谨慎态度的来源之一。海伦是特洛伊战争的起源,阿佛洛狄忒怂恿帕里斯去寻找海伦,海伦受帕里斯吸引与他私奔,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同样,佩涅洛佩也担心如果她错认或者改嫁,奥德修斯归家会带来不幸。《奥德赛》对海伦的态度亦是消极的,在海伦的故事中,神起到的作用并不积极,对于与海伦身处同一处境的佩涅洛佩而言,神实在不能算是她的伙伴,镌刻在记忆中的恐惧使她时刻警惕着神的介入。佩涅洛佩对她身份的认知影响了她对奥德修斯的身份认知,她没有一下楼就拥抱并亲吻奥德修斯,而是端坐在一旁打量奥德修斯,疑虑面前的人是否是真正的奥德修斯,并貌似无意地提起婚床来试探奥德修斯。她确认奥德修斯身份后的行为描写“她热泪盈眶急忙上前,狂吻脸面”( 23:207),与之前她思忖的内容“是与亲爱的丈夫保持距离询问他,还是上前拥抱,亲吻他的手和头颈”(4:86-87)是相对应的。
  她对待奥德修斯的身份相当谨慎,这份谨慎源于她对自身身份的保护和名声的珍惜。已婚女性一直被要求是忠诚的和贞洁的,她们从属于丈夫。在佩涅洛佩的记忆和认识中,她必须是一个忠贞的妻子,必须谨慎对待所有有关奥德修斯的消息。正是这个身份认知影响了她对奥德修斯身份的接受,于她而言,奥德修斯身份的独特性在于奥德修斯是她唯一的丈夫,因此,“伤疤”绝不能作为她认同奥德修斯身份的最终标记,必须要有更隐秘的、能证明他是佩涅洛佩唯一丈夫这一身份的标记。
  2.特勒马科斯
  五次相认中,奥德修斯与特勒马科斯的相认是最迅速简单的,奥德修斯仅在言语上表明自己的身份后他就相信了。从特勒马科斯的经历看,他对父亲的记忆尚少,对父亲形象的建构多来源于他人的讲述。与佩涅洛佩的谨慎不同,特勒马科斯迅速相信奥德修斯的身份,是因为他的身份不需要通过与奥德修斯的对话证明。
  外出航行前,特勒马科斯无法确定自身身份。他虽是英雄后代,却没有享受到任何相应的福利和权利。除了佩涅洛佩承认他是奥德修斯的儿子,没有其他实质性证据。特勒马科斯的身份是存疑的,这份疑惑来自奥德修斯的儿子、伊塔卡王位继承人这个身份是否真正属于特勒马科斯。特勒马科斯身份的确认是口头确认,伊塔卡居民都说他是奥德修斯的儿子,可实际上人们内心是否承认他是奥德修斯的儿子则很难确定。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雅典娜现身并劝他认真思考现状,凭自己的能力解决家中困局,并指明航行路线。神的参与让特勒马科斯有勇气踏上旅程,做出改变。建立身份是特勒马科斯出行的目的之一,出行归来的特勒马科斯有了见识和被承认的身份.在带回其他地区领导人馈赠的财产之后,奥德修斯的儿子、伊塔卡王位继承人这个身份才真正安放在他身上。除此之外,特勒马科斯作为奥德修斯的儿子、伊塔卡王位继承人的身份已经得到神的肯定和确认,不需要通过其他人确定自己的身份。与奥德修斯相认之前,在寻访途中他已经得到许多关于父亲的情报,并在他的认知中组建了父亲的形象,再加上神的出现,特勒马科斯迅速相信奥德修斯的身份不足为奇。
  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尤其依赖过往自我经验,同时又影响到对他人的身份认同。相较于奥德修斯,生活在伊塔卡的六位对话人的身份是确定的,他们的身份没有出现断层,从过往记忆中延续至今,他们所要做的是维持身份或再次确认身份的某些特性。奥德修斯与六位对话人有着千丝万缕又各不相同的关系,因此奥德修斯呈现的身份也有所区别,这导致了他们对相认标记的不同接受。正是在这些差异中,他们增强了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三、记忆追溯与社会关系复归——相认标记的选择与具体效果
  奥德修斯的回归之旅实质上是他身份的回归之旅,奥德修斯回乡的目的是重夺伊塔卡王位、重建伊塔卡的秩序,这个任务属于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特洛伊战争之后,奥德修斯漂泊在外,没有身份加身,只能化身流浪汉,既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也是被形势所迫。奥德修斯要完成重建秩序的任务,必须重建自己的身份。任何一个身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一定与其他身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的身份与不同的人相互关联。身份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身份都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身份,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奥德修斯身份的建构最终必然归结于对人们记忆的追溯与唤醒。与奥德修斯所讲述的三个故事一样,奥德修斯对不同标记的使用亦有不同的作用与效果。奥德修斯通过对标记故事的讲述,唤醒对话人的记忆,在取回身份的同时提醒对话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
  奥德修斯与佩涅洛佩凭借婚床相认,婚床不仅是奥德修斯作为佩涅洛佩丈夫的身份标识,还是佩涅洛佩忠诚和坚贞的代表,奥德修斯对婚床被移动的气愤和不满实际上是对佩涅洛佩不忠的愤懑。从全书看,在婚床相认之前以奥德修斯、特勒马科斯为代表的男性权力始终没有对佩涅洛佩真正放心。特勒马科斯外出归来后,到田庄见牧猪奴时问他佩涅洛佩是否改嫁。奥德修斯回乡后一再拖延相认时机,不断试探佩涅洛佩的态度,直到成功相认才真正相信佩涅洛佩的忠贞。忠诚和贞洁也是佩涅洛佩不断追求和自证的身份,奥德修斯离家后,佩涅洛佩便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奥德修斯是否回归、自己是否改嫁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她心头。在与奥德修斯的相认的过程中,奥德修斯的暴怒实际上是在强调佩涅洛佩的身份,奥德修斯详述婚床的制作过程是在唤醒佩涅洛佩对二人婚姻的记忆,提醒她作为妻子的本分。
  奥德修斯与拉埃尔特斯的相认亦是如此。拉埃尔特斯是奥德修斯的父亲,亦是伊塔卡的前任国王。从随后的描述“随即奋力挥臂,掷出拖长影的长矛,击中欧佩特斯,穿过带铜护颊的头盔,长矛并未停住,一直穿过那铜盔,欧佩特斯扑通一声倒地,铠甲震响”( 24:522-525)可见,拉埃尔特斯若是有意,他对奥德修斯的政权尚有威胁。在此次相认中,奥德修斯选择“果树”作为证明身份的证据,而“果树”与拉埃爾特斯此时的果农身份有关。奥德修斯对幼时获赠果树场景的描述,与拉埃尔特斯当时培育果苗的情况形成对比,既用幼时经历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又与现实场景相联系,强调了拉埃尔特斯所处的境况和身份。奥德修斯前来与拉埃尔特斯相认,是希望能够借助他的力量平息贵族们的怒气,却不希望拉埃尔特斯过多介入政权,那么“果树”的选择尤为合适。
  奥德修斯的身份存在于六位对话人的记忆中,对话人的身份也存在于奥德修斯的记忆中,奥德修斯不仅要取回他的身份,也要确保与其身份相关联的其他身份的回归。在奥德修斯所讲述的标记故事中,对话人的身份不断被强调,对话人由此不断证明和正视自己的身份。
  人活在社交场中,也活在众多身份里。身份认同既包括不同生活语境中的个人经验,也包括当下的身份认同和回忆。《奥德赛》中叙述的五次相认,既是让流浪汉奥德修斯取回伊塔卡国王这个身份,也是伊塔卡国王社会关系的回归与复位。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回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身份与记忆是相辅相成的,个体的身份在自我回忆与他人记忆中逐步建立和维持。伊塔卡国王生活在众人的回忆中,奥德修斯身份便必然要在众人对回忆的追溯中重构。圈
  作者:莫秉熙,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三国演义》和《平家物语》分别是中日两国战争题材的文学名著,充满阳刚之美的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历史风云。虽然《三国演义》和《平家物语》的主人公都是英勇善战、驰骋沙场、勇武刚毅的男性英雄形象,但是两部作品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许多不同的女性形象。本文将对《平家物语》和《三国演义》中的几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通过对文化的考察和文本的细读,来分析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相似性存在的原因。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释
期刊
摘要:《飞鸟集》的创作深受印度传统的影响,这一影响集中体现在诗歌创作中所反映出来的对意象的选择倾向上。本文以这部诗集中的意象数据统计为立足点,通过分析梳理这些意象进一步探讨泰戈尔在美学理念和哲学思想等方面受印度传统的影响。  关键词:泰戈尔 《飞乌集》 意象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近现代印度最为伟大的诗人。他的创作生涯恰好处于印度时代变革的节点之上,西方文化与本民族传统的激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江大河》中的人物塑造,探究这部讲述中国改革史的主旋律电视剧的当代寓意。首先,《大江大河》以“接地气”的人物塑造成功获取观众的认同,叉以人物的真情流露与理想追求感动人心、催人奋进。其次,主人公秉持的立场暗合了创作者对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传达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最后,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意指更深刻复杂的意识形态,既传达了对改革史的当代认知和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国家和政府的形
期刊
摘要: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位作家。无论是新文学发端之时的理论建设,还是之后独具个人特色的小品文创作及其之于后世的影响,周氏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通观周作人的创作历程,前后的变化无疑是明显而巨大的,在近乎颠覆性的转换中,应该说,其思想的变化对于其文风、写作趋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这也成为研究周作人创作风格及追求的无法忽视的学术视角。本文拟从其抒情、言志的小品文切入,
期刊
摘要:从中国的电影市场看,近几年的纪录电影在院线的放映量与日俱增,伴随着话题度、宣传、人们对于纪录电影的认知改变等因素,纪录电影的票房有了可观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纪录电影的一些缺陷也显现出来,商业性、艺术性、叙事伦理等问题成为一些讨论的话题,本文选取《生活万岁》和《四个春天》两部纪录电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纪录电影 旁观式 亲历式 伦理性  一、何为纪录电影  纪录电影是为了迎合电影市场,
期刊
摘要:毛泽东一生胸怀大志,具有高瞻远瞩的伟人视野和宏大雄伟的英雄人格,因而其笔下写出的诗词具有一种雄奇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种“苍茫大地,我主沉浮”的豪气与魄力。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和诗人,毛泽东在继承古典诗词名家屈原、李白、苏轼、辛弃疾等浪漫主义诗人、豪放派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以共产主义者的胸襟将其发扬光大。本文侧重从雄、奇、豪、放四个方面来简要剖析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 
期刊
摘要:本文以《望海潮》一词为深入解读柳永的突破口,品读其文,体悟其人,可以感知柳永人生的三重境界:突破自我的文创客、城市风光的摄影师、承平气象的歌唱者。  关键词:柳永《望海潮》 承平气象  柳永的长调慢词《望海潮》意象密集,境界开阔,情感昂扬,不仅卷轴式地描绘出古杭州的无限风光,还反映出大宋盛世的安乐和谐气象。以《望海潮》一词为突破口,品读其文,体悟其人,可感知柳永人生的三重境界。  一、突破自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琵琶记》和《秋胡戏妻》两部作品,探讨作品背后的文化差异,了解女真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本文先简要介绍了两部作品中处境相同但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引出作者的创作背景,并深入剖析女真族与汉民族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琵琶记》与《秋胡戏妻》不同的美学风貌。  关键词:《琵琶记》《秋胡戏妻》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民族文化  元代是古代戏剧盛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为例,从具象的“取景”和抽象的“造境”入手,一方面分析“雨意”“澡雪”等诗画元素和“折枝”“丛梅”等经营构图在文章中的再现,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文论中“以小见大”的审美方式和“象外境界”的哲学追求,探讨诗画和散文的融合与重构,并总结回归传统文化,借鉴“诗画一律”艺术理论,是拓展现代散文艺术空間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江南的冬景》 诗画一律  诗和画最早的联结出现在
期刊
摘要:香港学者许子东先生的《许子东现代文学课》,在内地出版后赢得了广泛好评。但由于表述不严谨的原因,全书存在很多疏误,而且这些疏误常常会导致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象,在鲁迅章节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文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既要传授给学生严谨的知识,叉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从这两个方面看,《许子东现代文学课》都有待改进。而许子东先生的这种问题,其实是学界普遍问题的一个缩影。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