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湾国家拥有全球45%以上的石油储备和极低的燃料成本,高水平的收入以及每年6%的人口增长速度,造就了汽车需求量的高速增长。中东地区的人均汽车拥有率是世界排名最高的,平均每人拥有汽车1.5辆。
新车需求空间大
2001~2005年,阿联酋客车、轿车及货车进口额从20.2亿美元到50.75亿美元,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
究其原因,世界燃油价格居高不下催生了阿联酋高油价下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国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的增长。据阿联酋经济部统计,2005年,阿联酋经济增长达6%,人均GDP达29275美元,较2004年的23900美元增长22%以上,在阿拉伯国家中仅次于卡塔尔。从目前的汽车消费市场情况来看,阿消费者基本是3年左右就更新汽车。此外,有关消息透露,警察局正在考虑将不再为上路5年以上的旧车颁发行驶执照,这会使更多人趋向于购买新车。快速的人口增长大大促进了对客车需求的增长。2005年末,阿联酋人口已达410万人,较2001年的348.8万人增长了17.5%,人口的增加促进了对轿车及医院、学校等其他部门对商用客车的需求。商用车增长潜力较大。阿联酋,尤其是迪拜目前正大力发展多元化经济,旅游等第三产业带动了其经济的强劲发展,从而带动了对客车的需求;同时,建筑业的繁荣,促进了对货车及客车的需求(阿劳动部明确规定不允许用载货车来载工人上下班)。
还要注意的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阿占据转口贸易的优势,周边国家汽车消费的增长为阿联酋汽车转口贸易提供了较好的贸易机会,阿富汗及伊拉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对货车的需求。
世界名牌占主流
进口车结构
据阿联酋经济部统计,2005年,阿联酋共进口客车、轿车及货运车金额为50.75亿美元,较上年的40.38亿美元增长了25.68%。其中,旅行轿车43.47亿美元,占85.66%,进口国别为日本、德国和美国,分别占41.86%,21.34%及15.69%;10座以上客运机动车辆进口额为1.90亿美元,占3.74%,进口国别为日本和韩国,分别占51.27%及16.62%;其他货运机动车辆占5.38亿美元,占10.6%,进口国别主要来自日本和德国,分别占46.92%及16.17%。
主流品牌热销
在阿联酋市场上流行的汽车品牌主要是:丰田,尼桑、三菱、奔驰、宝马、大众、捷豹、路虎、福特及通用汽车等。预计海湾国家每年销售15万辆四轮驱动汽车,其中,沙特与阿联酋所占比例达70%。
中国汽车有哪些
中国汽车未成为阿联酋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已进入阿联酋的主要有长城、中兴、华辰、吉利、黄海、江铃、宇通、厦门金龙、苏州金龙等。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向阿联酋出口的汽车以商用车为主,轿车等民用车较少。
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向阿联酋出口的增长率很快,2002~2005年,中国向阿出口汽车(客车、货车及轿车)从229.77万美元增长至2294.11万美元,4年间增长超过了10倍,但是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有限。
中国汽车应审慎拓展业务
了解准入规则
企业在进入阿市场时,应对阿有关法律及有关市场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慎重选定经销商。进入当地市场的汽车产品需要GCC认证,这是中国汽车进入海湾市场的通行证。据了解,GCC认证总部在利雅得,企业需根据GCC提供的要求做出试验报告,在此认证过程中,试验和报告方面经历的时间较长,需要中国企业在此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现在,中国也有认证企业代理GCC业务。
沙漠考验汽车质量
加强技术创新也是企业所要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出口的主力还是国内自主品牌企业。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生产国际品牌汽车主要针对中国市场,不会让中国生产的产品再出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向外出口的唯一品牌是日本本田飞度,但尚未出口至阿联酋。面对中东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从各个方面来说,更应该适应高温、潮湿、多沙尘特殊的环境要求,需要企业花大力气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价格优势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加强技术创新,汽车质量不过硬,出口数再多最终只会失去市场。进入市场后而最后被迫退出将会影响很坏,且影响其他有实力的汽车企业后续进入。
注重营销体系和品牌建设
制定整体的营销策略,包括价格策略、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中国汽车在阿市场多处于“游击战”阶段,缺少系统和完整的营销方案,缺乏品牌意识。企业应转变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树立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对于新进阿联酋市场的中国产品,企业应配合当地经销商制定适时的价格策略,同时加强品牌宣传,以扩大企业和产品知名度,让更多的客户认识、了解中国汽车。阿联酋常年举办车展,多数经销商愿意借助这一平台,欲和厂方一起参展以扩大中国汽车宣传。长城汽车多次与其经销商参加迪拜的车展、沙迦的中国产品展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客户对产品的了解。就经销商来说,每年在杂志和报纸上对汽车产品做广告宣传,无疑将加快中国汽车产品向当地市场的渗透。此外,企业在确定了经销商,将产品售出、收到货款后,仍需考虑加强当地市场调研,跟踪客户对产品反应,并做好售后服务,从而增强客户对产品的信任。
中国企业要学会抱成团,在商会监督和引导下,共同维护企业利益,共同塑造和提升国产汽车的国际形象。
新车需求空间大
2001~2005年,阿联酋客车、轿车及货车进口额从20.2亿美元到50.75亿美元,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
究其原因,世界燃油价格居高不下催生了阿联酋高油价下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国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的增长。据阿联酋经济部统计,2005年,阿联酋经济增长达6%,人均GDP达29275美元,较2004年的23900美元增长22%以上,在阿拉伯国家中仅次于卡塔尔。从目前的汽车消费市场情况来看,阿消费者基本是3年左右就更新汽车。此外,有关消息透露,警察局正在考虑将不再为上路5年以上的旧车颁发行驶执照,这会使更多人趋向于购买新车。快速的人口增长大大促进了对客车需求的增长。2005年末,阿联酋人口已达410万人,较2001年的348.8万人增长了17.5%,人口的增加促进了对轿车及医院、学校等其他部门对商用客车的需求。商用车增长潜力较大。阿联酋,尤其是迪拜目前正大力发展多元化经济,旅游等第三产业带动了其经济的强劲发展,从而带动了对客车的需求;同时,建筑业的繁荣,促进了对货车及客车的需求(阿劳动部明确规定不允许用载货车来载工人上下班)。
还要注意的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阿占据转口贸易的优势,周边国家汽车消费的增长为阿联酋汽车转口贸易提供了较好的贸易机会,阿富汗及伊拉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对货车的需求。
世界名牌占主流
进口车结构
据阿联酋经济部统计,2005年,阿联酋共进口客车、轿车及货运车金额为50.75亿美元,较上年的40.38亿美元增长了25.68%。其中,旅行轿车43.47亿美元,占85.66%,进口国别为日本、德国和美国,分别占41.86%,21.34%及15.69%;10座以上客运机动车辆进口额为1.90亿美元,占3.74%,进口国别为日本和韩国,分别占51.27%及16.62%;其他货运机动车辆占5.38亿美元,占10.6%,进口国别主要来自日本和德国,分别占46.92%及16.17%。
主流品牌热销
在阿联酋市场上流行的汽车品牌主要是:丰田,尼桑、三菱、奔驰、宝马、大众、捷豹、路虎、福特及通用汽车等。预计海湾国家每年销售15万辆四轮驱动汽车,其中,沙特与阿联酋所占比例达70%。
中国汽车有哪些
中国汽车未成为阿联酋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已进入阿联酋的主要有长城、中兴、华辰、吉利、黄海、江铃、宇通、厦门金龙、苏州金龙等。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向阿联酋出口的汽车以商用车为主,轿车等民用车较少。
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向阿联酋出口的增长率很快,2002~2005年,中国向阿出口汽车(客车、货车及轿车)从229.77万美元增长至2294.11万美元,4年间增长超过了10倍,但是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有限。
中国汽车应审慎拓展业务
了解准入规则
企业在进入阿市场时,应对阿有关法律及有关市场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慎重选定经销商。进入当地市场的汽车产品需要GCC认证,这是中国汽车进入海湾市场的通行证。据了解,GCC认证总部在利雅得,企业需根据GCC提供的要求做出试验报告,在此认证过程中,试验和报告方面经历的时间较长,需要中国企业在此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现在,中国也有认证企业代理GCC业务。
沙漠考验汽车质量
加强技术创新也是企业所要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出口的主力还是国内自主品牌企业。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生产国际品牌汽车主要针对中国市场,不会让中国生产的产品再出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向外出口的唯一品牌是日本本田飞度,但尚未出口至阿联酋。面对中东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从各个方面来说,更应该适应高温、潮湿、多沙尘特殊的环境要求,需要企业花大力气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价格优势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加强技术创新,汽车质量不过硬,出口数再多最终只会失去市场。进入市场后而最后被迫退出将会影响很坏,且影响其他有实力的汽车企业后续进入。
注重营销体系和品牌建设
制定整体的营销策略,包括价格策略、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中国汽车在阿市场多处于“游击战”阶段,缺少系统和完整的营销方案,缺乏品牌意识。企业应转变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树立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对于新进阿联酋市场的中国产品,企业应配合当地经销商制定适时的价格策略,同时加强品牌宣传,以扩大企业和产品知名度,让更多的客户认识、了解中国汽车。阿联酋常年举办车展,多数经销商愿意借助这一平台,欲和厂方一起参展以扩大中国汽车宣传。长城汽车多次与其经销商参加迪拜的车展、沙迦的中国产品展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客户对产品的了解。就经销商来说,每年在杂志和报纸上对汽车产品做广告宣传,无疑将加快中国汽车产品向当地市场的渗透。此外,企业在确定了经销商,将产品售出、收到货款后,仍需考虑加强当地市场调研,跟踪客户对产品反应,并做好售后服务,从而增强客户对产品的信任。
中国企业要学会抱成团,在商会监督和引导下,共同维护企业利益,共同塑造和提升国产汽车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