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奖惩制度对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与行为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night12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目前垃圾分类研究对象中易受忽视的重要群体,正确规范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是当下推进垃圾分类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高校奖惩机制的视角,对南京市典型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比较制度惩罚和经济奖励对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制度惩罚对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垃圾分类行为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奖励则对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没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两者都能通过垃圾分类意识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正向影响.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大学生的环境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影响特点.基于以上结论,建议高校管理者应当从制度规范、声誉机制、教育引导3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行为.
其他文献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特别报告书凸显了气候危机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其在本质上并未摆脱依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应对气候危机的思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所能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不仅必然以失败告终,而且还会加剧不同国家、阶级、种族之间的不平等,这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底层逻辑所决定的.以气候正义、公正转型、绿色新政为代表的社会思潮的萌发和环保运动的兴起表明,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反思和重大变革的重大契机.只有彻底打破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从根本上否定资
根据当前课程思政改革的需要,运用系统分析和目标分解的方法,对“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和毕业要求、课程思政特点等进行深入地剖析,确立了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公平正义等思政教育理念,探讨了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思政点、融入方式和思政教育目标,形成了课程思政教育方案,通过多维反馈机制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驱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