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糖尿病,不能跟着感觉走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凭感觉,常常会出错
  张先生今年40岁,平时吃得下、睡得着,自我感觉身体非常健康。谁知前几天,他在公司上班时突然昏迷不醒,被同事发现后送到医院,查血糖>33.3毫摩/升,明显高于正常,确诊为糖尿病、高血糖昏迷,经数小时的积极抢救后,才转危为安。苏醒后的他从家属口中得知自己被诊断为糖尿病,却百思不得其解:“那么高的血糖,为什么我平时一点感觉都没有呢?”
  李先生早已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却一直固执地认为“没感觉”,不需要治疗,既不控制饮食,也不吃药。结果,他也像张先生一样,因高血糖导致昏迷,被送进了医院。
  王妈妈也是一个糖尿病病人,与前两位病人不同的是,她非常重视对血糖的控制,不仅严格控制饮食,积极运动,坚持服药,还喜欢食用一些降糖保健品,希望通过“多管齐下”把血糖降下来。可惜,这样的治疗才持续了三个月,王妈妈就因为严重低血糖被送进了医院。“一点没感觉,怎么高血糖变成了低血糖了呢?”王妈妈纳闷。
  ……
  医生的话
  
  临床上,像上述三个病人这样“跟着感觉走”,从而延误糖尿病的诊治,或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证明,对待糖尿病,绝对不能仅凭感觉。
  “没感觉”不等于没有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的演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大多比较隐蔽,当病人感觉视力不好、四肢麻木等不适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有相当长的病程,已出现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实,病人若能及早发现自己身体里一些蛛丝马迹的变化,比如多饮、多尿、易饥、不明原因消瘦、皮肤瘙痒、伤口久治不愈等,及早去医院检查,就能早期发现糖尿病。此外,定期健康体检也有助于早期发现。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肥胖者尤其要重视糖尿病的筛查。
  “没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 在临床上,许多糖尿病病人常因为“没感觉”而不愿承认自己的病情,或者觉得病情不重而不愿意接受治疗。殊不知,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是一个“慢性中毒”过程,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已在悄无声息中对病人的各个器官造成了损害。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脑、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失明等严重慢性并发症。随着病程进展,糖尿病病人多个器官功能减退,生活质量将明显下降。因此,糖尿病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尽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稳定的水平,才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没感觉”不代表血糖控制良好 很多接受治疗的糖尿病病人简单地认为,糖尿病治疗就是吃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其实,糖尿病是个体差异性很大的疾病,治疗应因人而异。糖尿病的病情也是不断变化的,临床用药方案和剂量需要根据病情而不断调整。因此,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就要树立长期备战的决心,不仅需要长期治疗,还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目前临床常用的血糖检测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良好、病情稳定的糖尿病病人至少每半月复查一次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每3个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不良或不稳定者,每天应至少有一次空腹与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每周最好能做一次全天7次血糖监测。对糖尿病病人而言,只有配合积极的血糖监测,而不是“跟着感觉走”,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血糖控制达标。
  
  专家感言
  糖尿病是21世纪全球流行病,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尽管如此,糖尿病还是未能引起病人的足够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糖尿病病人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糖尿病的危害时刻存在。除非严格控制达标,否则几乎将无一例外地引起严重后果,望广大病人切记!
其他文献
问:女儿刚上小学六年级,个头就长到了1,65米,同学经常用异样的目光看她。女儿感到难为情。变得少言寡语。我很担心,孩子是不是患了“性早熟”?  罗飞宏:目前,我国诊断孩子性早熟的标准是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开始青春发育。一般从青春发育开始到成熟经历2~4年,小学六年级约11岁左右,因此你女儿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性早熟,只能说发育偏早了一点。单纯的发育时间提前一些,在生理上不会有明显危害,如果你女儿没
病人到医院看病,无论看门诊还是住院,总要在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化验上花掉不少钱,有时甚至会超过药费,这在当下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查清病情、明确诊断。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生除了用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这三件“老法宝”外,还能依靠各种尖端仪器与化验来帮助诊断。以门诊为例,即使是最普通的感冒,通常需要查个血常规,有时还需要加拍胸片。稍微复杂些的疾病,需要检验的项目就更多,血常规、尿常规、肝
中暑,顾名思义,是指夏天感受暑邪而突然发病的一种病证,始则头昏、头痛、倦怠、汗少继则高热,烦躁、嗜睡、神昏。甚至出现抽搐,四肢逆冷等危象。出现中暑或有中暑先兆时,除应迅速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用冷水毛巾敷额降温,或适量补充水分以外,还可根据暑症的不同表现,对症选服祛暑化湿的中成药。    生活实例    老张刚退休,闲着没事,即使外面骄阳似火,也挡不住他出去走走。这不,在外面走了一下午,老张满头
雌激素的“烦恼”    女性之所以成为女人,其关键是具有女性激素。女性激素主要有两种,即雌激素和孕激素(黄体激素),其中雌激素是“大姐大”。女性的青春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怀孕与生育、美丽的体态、身体的健康都离不开雌激素。可是,雌激素的分泌在30岁后就开始下降,于是,女性的烦恼随之而来——从外表到内在逐渐出现一些衰老和亚健康症状。  近几十年来,更多的女性开始积极考虑追求自身健康、延缓衰老和提高生
我父亲患高血压多年,最近不知从哪里听说“喝水疗法”(尤其是喝醋水)可以降血压,每天都要喝掉好多瓶醋水。我上网一查发现,说“喝水疗法”能降压的文章很多,说高血压病人不能多喝水的文章也不少。多喝水对高血压患者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  江苏省 柳爱华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喝水疗法’不能降压但有益健康,关键在于掌握分寸和喝白开水。”  喝水及喝醋降压的说法目前尚无相关的严谨研究,因而缺少科学依据,
心血管健康7个目标等  美国心脏学会最近公布了心血管健康的7个目标,打算通过这项计划将居民的心血管健康水平提高20%,同时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20%。专家指出,如果这7个目标在同一个人身上得到体现,则健康长寿的机会大大增加。另外,美国一项调查发现,39%的自认为心血管健康的人中50%以上至少存在一项威胁心血管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照一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每一个目标。    成年
若言  2011年10月9日,诺和诺德公司宣布,全球首个且是目前唯一一个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诺和力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现全面在华上市。  低血糖及其所带来的心血管风险是传统糖尿病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死亡,而胰岛B细胞功能日益衰竭则是造成降糖药逐渐失效,糖尿病进一步恶化的根本原因。诺和力通过独特的葡萄糖浓度依赖性血糖调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乃至某些癌症的共同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减肥已成为一种时尚。营养学家曾提出:在正常体质指数范围内,要尽可能地瘦。但是,对老年人来说,控制体重还有其特殊含义,要与年轻人“区别对待”。因为,有些老年人一则很难保持“健康体重”;二则过分节食,会导致“少肌症”(肌肉减少症)。    如何理解“在健康体重范围内尽可能地瘦”  关于“健康体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目前国内外通常
光敏感性癫痫#医疗机器人#白内障#健康紫砂锅#掉色毛巾#芒果    预防光敏感性癫痫,遮住一眼  去年,贝克汉姆二儿子罗密欧跟随父母外出时,因受到摄影记者闪光灯刺激导致癫痫发作,发生尖叫并腿部抽搐。类似情况在电子产品无限丰富、各种视觉刺激越来越多的今天,并非偶然,预防儿童光敏性癫痫亟需重视。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秦炯教授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受到闪光刺激时,闭上双眼者比睁着双眼者来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新一代学科带头人郭应禄教授医术精湛,在国内外泌尿外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迎难而上,成为世界上顶尖的肾上腺肿瘤手术专家。他思维灵活,首创俯卧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法,思路独特,方法巧妙,在泌尿外科界成为美谈。那么,他是怎么走上从医之路,成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的呢?他又是怎么样在泌尿外科学领域获得一项又一项的成果呢?作为名医,他在诊疗手术中是如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