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过度检查”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iankong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到医院看病,无论看门诊还是住院,总要在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化验上花掉不少钱,有时甚至会超过药费,这在当下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查清病情、明确诊断。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生除了用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这三件“老法宝”外,还能依靠各种尖端仪器与化验来帮助诊断。以门诊为例,即使是最普通的感冒,通常需要查个血常规,有时还需要加拍胸片。稍微复杂些的疾病,需要检验的项目就更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免疫指标、心电图、肝胆B超等,单子一开就是一大叠,动辄上百元乃至上千元,往往医生处方还没开,病人的“银子”就已花掉一大半了。至于住院病人,各类检查名目更多,出院结账时一看,检查费占总费用的一大半!
  平心而论,应用尖端技术诊断疾病是科技进步造福人类的表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是否感觉到现在患癌症的人比以前多了?为什么多?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是一方面,但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癌症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了!没有胃镜时,许多胃癌漏诊了;没有cT的时候,许多肿瘤都得不到明确诊断。然而,各种仪器设备的投资很大,检查费用自然也较昂贵,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看病贵”。
  如今不少病人对这些昂贵的检查提出了质疑,认为那是医生出于经济利益而开的“过度检查”。笔者承认,动机不纯的“过度检查”确实存在,而且并不罕见,病家确实为此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不过,不少被病家指责为“过度检查”的,实际上是必要的检查。
  医学问题是很复杂的,一项检查是否必要,各种不同因素混杂在一起,别说病人很难分清,就连医务人员自己也难说清。因此,病家不宜凭一己之见,轻率地拒绝医生的检查要求——除非你有较大的把握,否则很可能贻误大事。
  举个例子,×先生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查后,建议他去验血常规、做心电图。x先生断然拒绝,说:“我不做检查,只要吊两瓶水,别的什么都不做。”医生见劝说无效,便把病历递过去,说:“那么你签个字,有问题自己负责。”x先生更不高兴了,随手签上名字,扔了回去。吊完两瓶水以后,天色已晚,x先生便回家睡觉去了。到了半夜,x夫人突然听见先生呻吟了两声,赶紧开灯一看,x先生已经没气了……
  这个故事也可以有另外一种结局:x先生虽然满心不悦,但还是勉强交了费,去做心电图。不料居然被发现有严重心律失常,医生初步诊断他患了重症心肌炎,马上把他收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一个多月后,x先生基本康复出院了。
  这个故事还会有第三种结局:x先生做了心电图,什么问题也没有,几天之后,感冒也好了。于是,他想起来就生气,逢人便说:“什么世道!感冒要查什么心电图?硬是逼我多花几十块钱!”
  这个例子说明,一项检查是否必要,往往有多种考虑,决不是非黑即白。有些检查可能很贵。也许查不出什么问题,但医生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理由,毕竟大多数医生还是可以信任的。
  当然,在各种检查中,确实存在着以牟利为目的的“花招”。但这些“花招”通常并不高明,病家若能具备一些医学知识,许多“猫腻”是不难被识别的。对明显不必要的检查,病家完全可以向医生提出质疑;把握比较大时,也可以拒绝检查。必要时,病家还可以找“懂行”的朋友咨询,然后再做决定。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颈椎病,其主要症状是颈脖和肩部疼痛,半边胳膊与无名指、小指发麻。医生根据这个症状,结合颈椎X线片,基本能明确诊断。当X线片不能完全确诊时,常需要做CT检查。假如医生一开始就要你做cT,或者干脆两张检查单一起开给你,那就得打个“问号”了。此外,尽量选择在信誉好的正规医院就医,也是避免“过度检查”的好办法。
其他文献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在秋冬季进补的养生习俗。适时进补,增加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摄入和存储,有效调节和改善生理功能,使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俗话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也正反映了进补带来的益处。因此,很多中老年人按照传统习惯,便会以“鸡肉、羊肉炖汤,加些参茸虫草”等的方式进补。    生活实例:  周女士(62岁,退休):  每年冬天,我和老伴都有进补的习惯。20世纪70~80年代,那时候物资缺乏,
呼吸,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但是对于处于发作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OOPD)患者来说,轻松呼吸是一种奢望。从每年发作的咳嗽、咳痰、喘息,到逐渐发展的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再到严重时的呼吸困难、心肺衰竭。慢阻肺患者经历的痛苦不是常人所能体会的。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受慢阻肺困扰的患者多达6亿,每年导致275万人死亡。我国每年慢阻肺患者总人数可达4 300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在做菜时根本不注意用油量,认为油放得越多菜越香、越好吃。最新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对食用油的摄取普遍过量,上海、杭州、郑州、成都等大城市人均食用油的摄入量都超过了每天44克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烹调油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把食用油摄入量降下来,未来10年,我国肥胖人口可能达到两亿人而肥胖又是冠心病
尿路感染是常见病,尤其对绝经后女性来说。一般情况下,尿路感染经过简单的正规治疗均能较快治愈。但是,临床上也会有部分病人,尿感经久不愈或刚刚治好就复发。分析其原因,与下述认识误区有密切关系。  1,未做尿液病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  误区:在临床上,很大一部分病人尿路感染后,没有进行细菌培养检查,或做药物敏感实验(药敏实验)。她们往往是一感到有小便不舒服,就随意使用抗生素。  解析:尿液病原体培养和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人过去吃饭后喜欢刷牙,现改为使用漱口水,含上一口漱口水,既清洁了口腔又能保持口气清新,一举二得。偷懒者或忙碌者,更是将漱口水代替牙刷和牙膏,以节省时间。那么——    漱口水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卫生用品,主要由香精、表面活性剂、氟化物、氯化锶、酒精和水等组成,具有清洁牙齿,净化口气,除去食物残渣、菌膜、牙垢等作用。有效预防龋齿、牙周炎,并减轻口臭的困扰。    漱口水——有药
生活实例  有一个年轻女性来心理咨询。她说一见到男性就会感到痛苦,因为会有性幻想。明知道不应该,但却克制不住自己。18岁时,她结交了一个男朋友,于是懵懵懂懂的感情生活开始了。但是,不到半年时间,两人就分手了。这次失败的感情经历对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从那以后,她就时常想到性,无论是看电视的时候,还是见到同学的时候,只要看见男性,就会有性幻想。她痛恨自己,认为不该有这样的想法,但又控制不住自己。开始的
保险故事  王先生40多岁,看上去很健康,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慢性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王先生听人说只要买了住院险,住院费用都可以赔付,比其他险种赔偿条件宽松。王先生想买一份住院险,万一以后住院,可减少损失。  1 慢性病患者投保住院险时,保险公司通常会有三种处理:①责任免除。如果患有单一局部器官慢性病,如慢性乙肝、轻度脂肪肝、慢性鼻炎、慢性胃炎、前列腺增生、胆结石、肾结石、痛风等,
帕金森病(俗称“抖抖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中国有200万帕金森病患者,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总人数的一半,知识分子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并且近年来患病人数仍在不断上升,甚至有年轻化的趋势。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明显体重下降、食欲不振、便秘、咀嚼和吞咽困难等一系列与营养相关的症状,而且食物中的一些营养素也会影响治疗帕金森病常用药——左旋多巴的药效,因此,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问题日
一、头昏、头晕、颈部疼痛并不一定是颈椎病。  目前,大众对颈椎病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在门诊,我们时常遇到一些因头昏、头晕来就诊的病人,因查不出明确原因,部分医生统统归其颈椎病之列。其实,有头昏、头晕、颈部疼痛等症状并不一定都是颈椎病。另外,部分年轻人因长期伏案工作、姿势不正确、枕头不合适等原因造成颈部不适、疼痛,便自认为患上了颈椎病。殊不知,这其实是颈部肌肉劳损的表现。    二、有神经压迫症状才
问:女儿刚上小学六年级,个头就长到了1,65米,同学经常用异样的目光看她。女儿感到难为情。变得少言寡语。我很担心,孩子是不是患了“性早熟”?  罗飞宏:目前,我国诊断孩子性早熟的标准是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开始青春发育。一般从青春发育开始到成熟经历2~4年,小学六年级约11岁左右,因此你女儿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性早熟,只能说发育偏早了一点。单纯的发育时间提前一些,在生理上不会有明显危害,如果你女儿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