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有多少个叛逆期?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孩子的叛逆行为,妈妈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特别是家有男孩,简直不知从何说起。而说起最多的情形,就是本来乖乖的孩子,到了两岁半或者三岁以后,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前几天收到一位妈妈来的来信:家有男孩,三岁半,单亲,跟我就没分开过。这是背景。两岁前,他是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我按书养,给他讲道理,所以他自然特别听道理。好好说,从不调皮。两岁半以后,开始反着来了,但也还好,我熬过来了。最近三岁半,真把我逼疯了!譬如,去餐厅吃饭,他吃好了就在旁边空余的椅子上跳来跳去,以前说过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影响到别人。
   而现在我说了后,孩子回:“我就不听我就不听!我就要跳!”
   在路上走路,也是横冲直撞,撞到了别人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走他自己的,更别提道歉了。
   今晚带他走在人行道,更是可怕至极!突然他就差点走到车道了,后面呼啸过去一辆车。我飞奔把他抓回来,他也认识到自己错了,脑袋一下子耷拉下来。我厉声批评了后,就蹲下来跟他好好说话,结果没两分钟就又开始调皮了!
   有时愤怒到失去理智,我会直接抽他屁股,打紫了!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更怕我打他以后会停不下手!我知道教育里最没用的就是拳头!真的好崩溃!我不知道原因在哪,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我想要和这个叛逆期的小子好好处,哪怕不能成为朋友,也要是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
   看到这封邮件,是不是感觉自己也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呢?
   说真的,我自己都经历过,所以特别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幸运的是,这位妈妈是属于能反省的妈妈,明白打骂是最无效的教养方式。
   但是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怎么办呢?
   这几年我自己亲自带小小鱼,就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说说我的处理办法。在说之前,先看看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征,因为只有更懂孩子,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从幼年到成年,都会经历3个特别的时期,期间都会表现得很逆反,所以很多父母几乎接近崩溃,不知道在这样的阶段,怎么教养孩子。
   “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若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学会尊重孩子,亲子冲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结果了。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这个概念,但是对宝宝叛逆期的认识是不足的。
   在2~4岁,孩子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比如我以前跟朋友们聊天,谈到两岁多的小小鱼有点叛逆。就有朋友打趣说,这么小就叛逆啊!他们觉得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人认为只有青少年才叛逆,这是一个误区。
   孩子从兩岁的时候开始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于是总是说“不”,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经常说“我的”!他们开始强调“我”这个词,发现了自己,发现自己原来跟妈妈不是一体的,而是可以分开的。
   所以我们不要觉得孩子叛逆期的出现是个坏事。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就是通过“叛逆”来找到自我、表达自我。
   摆脱父母的控制,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只是每个孩子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且跟家庭教养方式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谈及个体发展时提到,“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
   很多案例指出:大部分问题孩子,小时候都常常表现出压抑性的乖巧。而到了青春期,他们往往容易发展出反社会人格,叛逆,形成坏的癖好等。
   怎么引导?这就是说的怎么办的问题。我一直提倡用“规则”管孩子。有了接纳和理解的基础,很多问题其实就会消退。
   因为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孩子的行为都是被不良的家庭环境激发的,或者被父母影响的。
   假如家人不和睦,整个家的风气很差,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只想赶紧跑掉,孩子还会听你的吗?
   不会,当大人的行为得不到孩子的尊重,那所谓的教养几乎会陷入瘫痪。
   孩子不会听一个自己“瞧不起”的人的话。人愿意听从自己尊重的人给予的建议。继续回到我们谈论的规则培养。
   可以说,没有规则感的孩子,天天都是叛逆期。因为没有规矩,孩子的行为会随心所欲。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记得刚开始带小小鱼去餐厅吃饭,他脱了鞋子在椅子上爬,甚至把头伸到了隔壁的桌子,看别人吃什么菜。
   我当时只是把他叫回来,然后跟他说:“吃好了饭,也不要四处吵闹,这是餐厅,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你不能打扰别人。”
   他会点点头。可没多久又会这样。那我的惩罚是直接把他带到外边去,站在门口吹风。他知道我说到做到,所以就愿意遵循这个规则。
   很多父母会说我们这样会有损孩子的天性。但我觉得,这并没有影响到天性。他在家里,可以在沙发上蹦跳,没问题。在床上打滚,也没事。在广场上开始撒野也可以。但是不能打扰到别人。
   这是必须树立的一个规矩。如今他在电影院、餐厅,有时也会兴奋。但是只要我提醒,就能控制自己的音量,也不会再去打扰别人。他自己也觉得这是对的事,那就更会去主动遵守了。
   如果我们不去引导,他们的行为不仅仅会打扰别人,也可能伤害到自己。比如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这是危及生命的行为。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思想进一步独立起来,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此时已经有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于是行动也开始独立。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于是这个“小大人儿”就会极力地去挣脱父母的掌控,希望凡事自己说了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既然孩子成长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很多孩子一到了这个阶段就变得“不听话”,而且学习也提不起劲儿。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真正的陪伴。
   很多人的观念认为只要给予小宝贝亲密的爱与陪伴,等孩子上学了就可以放松一下了。
   于是父母开始把重心又转移到事业上去了。所以留守儿童的问题以这个阶段的为主。父母的缺位,导致了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把精力都用来对抗父母了。
   不要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孩子,要先从自己身上,从家庭找原因。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非常有道理。
   在孩子最初的成长阶段,父母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要抓紧这做父母的有效期。越用心的父母养育的孩子,叛逆的问题会越少,而孩子的叛逆期,就是父母最好的成长期。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对韩国学生的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出现了很多偏误,这些偏误可以反映出韩国学生区别于其他国家学生的一些偏误规律。通过对这些偏误的研究和分析
儿子5岁了,最近越来越喜欢讨价还价。我们经常为一些小事纠缠很久。比如,为了每天要不要刷两次牙这个问题,孩子也和我讨价还价,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我满足了他的要求,他才开始刷牙。   为此,每天要浪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真不知如何是好。   讨价还价是父母教给孩子的。因为一开始,“交换条件”都是父母主动提出来的。比如,“只要你今天好好弹琴,周末我就带你去坐过山车。”   这样一来,孩子在听话顺从前,就会先
期刊
设计思路:  在区角游戏中,孩子们在地面用纸板轨道搭建四通八达的马路,用小汽车在纸板马路上行驶,一名幼儿被选为了“交警”,指挥着“马路上”的车辆,让马路上的车能正常行驶。  在游戏中,我发现大班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并清楚地表述,当游戏中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时,需要交警进行协调,这时运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来疏导交通,让“交警”有些抓耳挠腮,不能清楚地表达,局面变得有些混乱了……  当需
期刊
有关日语接续助词「から」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围绕和「ので」的对比研究或者语用论研究而进行的,在正对非母语学习者的习得问题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到目前
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的“第18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10月31-11月4日在江苏苏州召开。
<正>词语是语言的组成单位,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因而文人墨客们总爱反复推敲词语。如王安石在掌握"到"、"过"
这天,8岁的儿子小米神情落寞地问我:“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不高兴吗?”   小米是想爸爸了,爸爸出差了,因为时差的原因,不容易约到视频通话。偶尔他会打开手机,对着爸爸的照片一直看。   小米之所以想爸爸,自然是父子联系紧密,情感笃深。记得小米大概三四岁时,那时爸爸每次出差最多一个星期,小米也是难分难舍。有一次已经和爸爸亲过告别,爸爸拖着行李出门了,小米好像突然又想起来什么,哭着说:“我还要再和爸爸
期刊
结合以上解读,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体育活动上可以轻松在家里玩起来的田徑类游戏,男孩子特别合适啊。因为我家两个娃各种球类运动都很喜欢,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丢沙包,我们都会经常在家里做起来。   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孩子常玩的《田径游戏指导手册》,针对3~6岁的小朋友,每次可以跟孩子玩20分钟,我们完全可以跟孩子一起做起来哦。   【平衡沙包】:给孩子一个沙包袋,让孩子在大厅走来走去,进行平衡锻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