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短视频的监管策略研究——谈短视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ke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短视频平台上侵权与违规内容层出不穷、传播与创作入门门槛较低、媒介素养和公共监督薄弱三个方面的问题,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提出建立多方参与统一监管的平台、利用新技术提高监测水平、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和发挥公共监督等解决措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对教材建设空前重视,这对教材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融媒体背景下,教材编辑需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必备的教育学素养、扎实的学科素养和融合的编辑素养,如此才能做好教材出版的“把关人”,使教材出版为国家的教材建设服好务.
一九四五年八月,三联书店树帜.它由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而成.早在一九三八年,范用先生就在其中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就职了.rn范先生入职读书生活出版社,缘于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变爆发.那年他只有十五岁,日本军队逼近家乡江苏镇江,他正在学校读书,经常参加救亡运动,又是家中的独苗.外婆担心他的安全,让他带上八块银元,去汉口舅公家中避难.舅公是会文堂书局的经理,从上海迁来的读书生活出版社恰好在书局二楼租房办公.翌年舅公不幸病故,舅婆要回浙江老家,行前提上一篮鸡蛋,将范用托付给读书生活出版社老板黄洛
期刊
对于编辑工作有诸多定义,当是准确无误,可有点抽象笼统.近读《板凳坐冷,文字煮热——编辑出版履尘留迹》,却把编辑工作说得更形象、务实、生动了,作为从业四五十年编辑的我,感同身受.rn《板凳坐冷,文字煮热》是方鸿辉先生又一新著,他长期从事一线编辑工作.著述中既记录了自己的心灵,也对编辑工作做了一番诠释,可谓“真知灼见,透辟认知”.读后感悟有三:rn第一,编辑,“为他人作嫁衣裳”,其职业是崇高的.这是始于他大学读书时的追求,见到教本的版权页上有“责任编缉”的名字,他心中不时升腾起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走进出版
期刊
《歌曲中的百年党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融媒体音乐党史读本,配有100集有声导赏音频节目和100道党史问答题,并连续在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发布,获得广泛社会影响力.作为一部以“音乐”为切入点的简明彩图有声党史读本,本书填补了这方面的出版空白.文章从选题背景、内容结构、融媒升级、平台宣发、社会效益等方面展开论述,展现了音乐编辑在时代发展中的创新、责任与担当.
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动,出版业融合转型加速,提高融合出版生产管理水平以适应变化的市场,对出版社来说迫在眉睫.融合出版本质上不是一种出版方式,而是资源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多元化互动的出版状态,提高融合出版生产管理水平的内核是确立融合共生的管理理念,优化生产体系.文章针对如何通过管理加强融合出版生产体系,进而促进融合共生,提出了具体方法和措施,即通过提升意识形态、定位理念、两个效益等方面的管理,实现多系统融合.
在数千年中国书籍文化的悠久历史长河里,古人从不作茧自缚,而是不断自我完善,保持着时代美感与功能和谐,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衍生新制,书籍艺术一直以动态的姿态变化着发展着.对传统书籍中的版式,文章用现代版式设计的理念,从网格结构、认知习惯、整体意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具体事例加以佐证,解释古籍感性表面下内含理性的规律,对美编的编辑设计工作具有拓展和引导作用.
当前全球文化产业产出多以可视化的图片、影像进行传播,影像以其丰富的色彩成像、直观的时空记录以及独有的文化形态为介质,打破了传统媒介下文本客体与解读主体之间的“符码”鸿沟,实现了影像客体与鉴赏主体之间的意识认同,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阵地,在新的媒介形势下开始向视觉化延伸.文章从融合媒介时代下的传播形态、“可视的文化”的社会治理果效与出版产业跨文化延伸三个维度进行论述,试图阐明,正是影像作品的视觉化表达才促使出版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宽阔与明晰,但是这种跨界延伸却非常可能超出出版产业自身的范畴,给出版产业带来新
在线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作为常态教育的补充,主要是为了弥补常态教育及传统教育在学习时间、地点、阶段性上存在的不足,依托互联网产生了传统知识产品存在形式和传播分享方式的革新.文章回顾了教育出版社涉足在线教育的得失,概括分析了在线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新途径构想,为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具有长久传承、宽广视野的悠久区域文化,在此基础上也拓展出了多角度的文化娱乐形式.为了进一步推广美食文化,以美食文化产品设计为原点,以微信为平台,通过桌面调研、用户访谈、信息架构、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手段,实现微信小游戏“寻味江湖”的设计呈现.
我国目前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优秀科研著作不断涌现,但科研背后还有很大一部分基础研究未能公开发表,如何解决我国高水平科研基础研究的出版问题,文章结合《江河鱼类早期发育图志》出版中探索的艰辛困难,出品的收获,以实例为本,讨论我国基础学术出版方面的一些问题,以为科技著作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为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