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码绘画的数字化艺术特征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码绘画艺术跨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艺术学”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学科,主要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数字化设备进行艺术创作活动。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数码绘画艺术不仅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冲击,同时也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对数码绘画的数字化艺术特征的分析,研究这一新的创作载体所带来的独特艺术感受和审美语言。
  [关键词]数码绘画;数字化艺术;网络艺术
  [中图分类号]J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2-0067-02
  数码绘画艺术我们已不陌生,数码视觉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并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决定了数码绘画的数字化艺术特征。这里的“数码”和“数字”是一个概念,即英文“digital”,相对来说数码这个词更准确,因为所谓数字产品就是指用数字编码来处理的产品,数码就是数字编码的简称。
  油画从古典到现代无论怎样发展变化,都具备着油画自身的艺术特征,虽然很难完全用语言文字去概括,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油画的艺术特征来源于油画的物质材料、绘画工具和由此决定的油画独特的创作方法,及其创造出的与其他视觉艺术所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样,数字化的艺术特征也必定是来自于数码视觉技术所创造的不同于其他视觉艺术的视觉效果。
  一、图形与创作的规则性
  从计算机图形的物理属性来讲,数码绘画作品是一种非物质性的程序语言,它没有重量和体积,所有绘制的图形都由0和1两个二进制代码虚拟构成,但在视觉上是可感知的。我们利用数码视觉技术进行数码绘画创作,必须通过各种数码绘画软件,例如Adobe Photoshop和Corel Painter等。而这些数码绘画软件在本质上都是由软件设计工程师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它的工作要按设定的程序办事,因此在它所产生的计算机图形和数码绘画的创作过程上,就有了非常明显的“规则性”数字化艺术特征。
  这种规则性首先体现在图形的绝对精确化。比如用图形软件画出的正方形之类的几何图形,绝对是精确和均匀的,与用传统媒介绘制的图形相比,缺少了手绘自然、随机化的特点,更多的是体现现代主义设计概念中的“机械美学”。再如Photoshop软件中的各种滤镜效果,貌似是一种偶然而随机的效果,实际上滤镜效果对画面的影响程度要通过创作者对参数的调节得到,并且影响的程度绝对均匀;其次是创作过程的绝对程序化。例如利用三维设计软件绘制物体材质,所有的材质必须先做成平面图片,然后在包裹在已经建好的物体三维模型上,再通过修改影响材质的参数来调节它的受光度、平铺的密度等,最后通过渲染器来渲染最终的二维效果图,先后的次序不可颠倒,而传统绘画的创作过程相对来说就比较自由。
  正是数码技术的这种规则性,体现了数码绘画艺术独特的媒介技术美学特点。当然,这种规则性容易导致图形和创作过程呈现出僵硬呆板、缺乏生机的“机器”味道,艺术趣味明显落后于传统绘画作品,使得数码绘画很难在艺术的殿堂里与发展成熟的传统美术相提并论。对于这一点,不仅仅艺术家和观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数码绘画软件的开发者也在通过软件的更新换代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数码绘画作品中机械化的痕迹逐渐减少,以至于现在有些数码绘画作品,乍看之下已经和传统绘画作品难以分辨了。
  二、视觉的模拟性和色彩的数字性
  数码技术在计算机设备中是以二进制代码进行运算的,再通过模拟现实图形显示出来,这使得数码技术可以模拟任何现实当中的笔触效果,如油画、水彩、色粉、钢笔、铅笔、水墨等,并将不同笔触风格完美的结合起来,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饱满。我们可以在一些作品中看到,在专业的数码绘画软件中,还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画笔的笔触方向、湿度等特性,来更真实地模拟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现实中的色彩差异和明度对比,数码设备是通过显示设备,以像素为单位在屏幕上用不同的明度、纯度、色相来模拟的。在数码设备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拥有高达数千万像素的显示工具,例如苹果公司不久前推出的“视网膜”屏显技术,已经逼近人眼分辨程度的极限,这使得数码绘画的清晰程度超过了以往所有的绘画艺术形式。
  再来看数码绘画中色彩的数字性。计算机提供的色彩和传统的颜料是有区别的,有经验的人可以分辨出大约13000种颜色,而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是通过减色法获得的,颜料混合的次数越多,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就不断地降低,因此有很多种人眼可以分辨出来的颜色无法调出,也就是说传统绘画不能表达出自然界中人类能分辨的所有颜色。而电脑屏幕的色彩是通过RGB三原色的加色原理混合后获得的,现在一般的电脑屏幕都能显示24位色,也就是能显示16777216种颜色,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眼可以分辨的色彩范围,足以真实地还原出自然界的各种色彩,因此数码绘画的色彩表现力大大超过了传统绘画。因此艺术家在用数码设备绘画的时候,可以完全不用考虑现实中的颜料问题,可以只以视觉的需要为原则设计画面,只要你能想到的色彩都可以达到,这种色彩比现实颜料更纯净,没有杂质,当然前提是要看创作者对这种计算机色彩的理解程度如何。这就是传统媒介所不能比拟的数码绘画色彩的数字性。
  三、表达的虚拟现实性
  上文我们谈到了数码绘画视觉的模拟性和色彩的数字性特点,由此自然就导致了数码绘画艺术的第三个数字化特征,即“虚拟现实性”。
  “写实”曾经是西方古典绘画所长期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摹仿说”到20世纪照相术发明,还有不少人在追求“超写实主义”又称“照相写实主义”绘画,试图以手绘的画面产生只有照相才能产生的逼真效果,其复杂的写实技巧令人拍案叫绝。随着数码绘画艺术日趋成熟,其精确的造型能力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使得数码绘画能够更加逼真地摹仿自然影像,艺术再现的真实性因数码绘画的诞生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此外,CG艺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表达对于现实和超现实世界的各种艺术遐想,可以更好地拓展表现对象。数码绘画艺术的表达方式在前面提到的写实之外,可以跨越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进行创作。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三维技术,使得数码绘画的表现更具有冲击力。数码艺术家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创作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拟物品、场景甚至生物,还可以虚拟改变历史和未来的各种饱含创作者想象力的场面和情节,更加刺激人们精神世界中的种种幻想需求。科幻、魔幻等题材越来越成为常见的表现内容,其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则更为丰富。虚拟现实所具有的对感官世界的强大的冲击力成为艺术创作表达的新追求,它为人类创造出对包括摄影在内的传统媒介来说不可能实现的视觉形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也构成了它自身独特的数字化美学特征。
  四、网络艺术的交互性
  网络时代的数码绘画艺术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性,那就是交互性,包括人与数码设备、人与人、数码设备之间的交互。数码绘画艺术是典型的数字平台,它完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多元化、跨媒体,可迁移性强,使大众、艺术品、艺术家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交互性给数码绘画艺术的观者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也广泛影响了大众的审美与文化观念,让大众不仅是在“欣赏美”,同时也在“创造美”。
  在上世纪末网络技术还没大规模普及的时候,传递信息的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发布与接受,即单向传递方式。艺术家很难了解大部分受众的反应,更不用说进行相互沟通。而网络媒介的介入使得信息的传递变成了双向的、互动的。创作者与欣赏者可以进行及时的图像、声音、文字、视频等多手段的交流。如博客和微博的出现,各种自媒体的普及,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与其欣赏的艺术家交流,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交互。正是这种双向交流的特点能够使信息接受者相互联系,及时反馈信息,使CG艺术真正成为大众共同参与的艺术。现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体验和个人爱好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不断注入新的题材内容,从艺术家和欣赏者的角度同时看待网络数码绘画作品。这种共同参与艺术创作的互动平台与氛围,最终形成了当今人们所关注的网络CG艺术的互动性特征,它的最终结果使绘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走向开放与自由,这些都与互动性密不可分。
  数码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也包括了人们的审美意向及习惯。数码绘画的这些数字化特征正是可以代替传统绘画来满足人们对于艺术欣赏的数字化需求。历史上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从未像今天如此的紧密,科学技术的变革对艺术的渗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彻底。数码绘画相比传统绘画还相当年轻,特别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我们面对的问题在于数字化绝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媒介形式,而是一种影响未来绘画艺术存在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林韬.数码绘画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2]黄鸣奋.数码艺术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J].美术研究,2001,(1).
  [4]朱其.新艺术史与视觉叙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5]蔡恭亦.数码绘画艺术研究[J].艺苑,2007,(4).
  [6]徐小虎.数码艺术与绘画艺术比较研究[J].美与时代,2013,(3).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博物馆发展历程较长,积累的经验丰富,管理理念先进,高科技手段也早已应用于博物馆运营中,特别是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方面科学化、规范化,值得我国博物馆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美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60-02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博物馆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
期刊
1906年8月17日  我们始终向塔尔德克山脚下走去,到达了库克·布拉克。伊利亚佐夫的身体状况很好。我们昨天所在的库尔图克·阿达的宿营地,被载于10俄里比例的地图上了,而且至少也是作为一个名词使用的,但却是以Kurtgata的形式出现的。我们的道路渡过了一条河流(该河于此也被称为塔尔德克河),地处基奇加黑河的上游不远处。但哈桑·伯克却向我们讲到了多处卡尔梅克人的库尔干(卡尔梅克堡塞),它们均在我们
期刊
一  从北面的孟家仙人桥千年黄葛树下,一湖水波光浩荡一直向南,到八角井外,绵延10多公里。湖的两岸,杏花开放,樱花灿烂,而这一湖水,也把德阳城剖成两半,当地人戏称湖东为东德,湖西为西德。  先说仙人桥的黄葛树。那是有史料可查的川西南地区树径最大、树龄最长的树,盛夏浓荫,面积达六七亩。一棵树长到这样的年龄,自然就会像生虫子一样生出许多的传说来,那棵树最早就被扯到了秦始皇那儿,说是秦始皇叫手下方士韩仲
期刊
关于华夏文明的远古辉煌,过去的国学研究是紧跟着文献记载亦步亦趋——先看孔孟等圣人留下的经典是怎么说的,再看左丘明和司马迁等早期史官又是怎样记述的。如今世风大变,我们处在一个考古大发现层出不穷且日新月异的时代,古史研究者需要以高度的敏感紧紧跟随新发掘的遗址及文物,展开前沿式的追踪探索。唯文献马首是瞻的学问格局就此走向终结,而“格物致知”式的古老问学方式获得重新理解和再造的契机。  近年来,笔者曾先后
期刊
1919年5月的一个黎明,晨曦微露,夜色初退,东方天际上的那抹鱼肚白渐宽渐亮。这时,静谧的北京大学校园里,突然呼啦啦涌进了一群报童,一阵阵清脆急切的叫卖声,顿时在校园里播散开来。  “卖报!卖报!快来买《晨报》……”  “《国民公报》刊登最新消息……”  “卖报!卖报!巴黎和会中国败北……”  一时间,学生们纷纷涌了出来。有的边穿衣服边往外跑,有的手里提着牙缸,嘴角的牙膏沫还没有擦去。楼道口、甬道
期刊
[摘要]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霍达讲述了一个回族穆斯林家族60年间的衰落、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以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者描绘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主要集中在梁、韩两家,梁君璧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梁君璧;人物性格;悲剧命运  [中图分类号]I2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
期刊
[摘要]对人性幽暗的探寻与剖析,一直是余华早期作品中乐此不疲的审美追求。作为余华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之一,《现实一种》以冷酷、残忍的叙述震惊了当时的文坛。作者通过描述一家几代人之间相互算计、残杀的故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暴力和血腥的“现实”世界,并对人性的幽暗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小说中的暴力与血腥无处不在,而其中所体现的“人性恶”具有成长性和延续性。  [关键词]余华小说;《现实一种》;人
期刊
过去对克孜尔千佛洞壁画艺术的认识仅停留在中国美术史图片的印象。今年有机会参加 “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2013“丝绸之路·佛教东渐”活动到新疆采风,对新疆古城遗址、石窟做了详细考查,特别是有机会在克孜尔千佛洞停留数日,有时间从容观摩欣赏克孜尔千佛洞保留下来的一些艺术精作,受益匪浅。  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修凿年代开始于东汉,结束于唐末,现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可以说是仅次
期刊
[摘要]尽管当代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而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匮乏,重温励志经典有利于当代人回归传统价值观。《肖申克的救赎》自小说改编为电影以来,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本文结合《肖申克的救赎》的小说文本和电影,揭示它们作为经典的差异与共性,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旨在使励志经典再次回到大众视野,从而为当代人提供启示,并促成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再认识。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小说叙事
期刊
[摘要]博物馆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特有的教育手段和功能是其他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新修订的博物馆定义,将博物馆教育职能调整到第一位。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提升,有助于博物馆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2-0071-02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