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梁君璧性格的多变性和悲剧命运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l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霍达讲述了一个回族穆斯林家族60年间的衰落、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以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者描绘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主要集中在梁、韩两家,梁君璧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梁君璧;人物性格;悲剧命运
  [中图分类号]I2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2-0059-02
  有的人在平淡无奇中老去,有的人却要经历许多刻骨铭心,《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便是后者,她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无奈,因而她拥有比常人更复杂多变的性格。
  一、幼年:独挡一面
  《穆斯林的葬礼》中说“璧儿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是梁亦清的小小账房”。后来她给初次见面的易卜拉欣(韩子奇的经名)介绍父亲玉雕时的出口成章,足见她的口才之好。作为一代琢玉高手,梁亦清为了完成宝船而耗尽心血,终于倒下去,“月光下,静静的小院纷乱起来……”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时,梁君璧表现得异常理智,并对母亲和妹妹说:“‘亡人以入土为安’,‘亡人入土如奔金’,送爸爸走吧,让他安心地走……”从中可以看出她过人的见识和智慧,虽不识字,却有着坚韧刚烈的血性。韩子奇在什么也没告诉梁君璧的情况下,突然离开梁家去汇远斋,她没有被此打倒,奇珍斋虽然已不复存在,变成了只够维持母女三人生计的茶水店,但梁君璧还是撑起了这个家,她性格中的坚强愈加明显。再次见到韩子奇,她表现出的是少女的柔情和温婉,“三年来那种无依无靠的空落落的感觉烟消云散了”,“璧儿动情地抚摸着师兄的手,啊,这双粗糙瘦硬弱的琢玉人的手,多像父亲的手,却又比父亲的手更有力量”,并情不自禁地说:“奇哥哥,我帮着你干!你……你娶了我吧!”这是她作为一名女性内心最深处的爱恋,她已经把韩子奇当作她人生的灯塔,因此她主动要求韩子奇娶她。她渴望有个依靠,希望有个一家之主,而韩子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她坚强中饱含的少女情怀的具体表现。
  二、婚姻:爱恨交织中的坚忍和悲剧
  在简单地举行婚礼后,梁君璧和韩子奇成为夫妻,婚后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奇珍斋也被复兴,“十年之后,奇珍斋名冠北京玉器行”。他们也有了儿子天星,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突如其来的战争将一切都毁灭和改变了,奇珍斋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韩子奇此时已经有“玉王”的称号,由于他爱玉心切,决定要出国避难,但韩太太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这个家,韩子奇不得不决定抛妻别子,护送他那些比性命还要珍贵的宝贝远赴英国,这也使二人分隔两地,从这里可以看出韩太太的固执。她可曾想过没有韩子奇的家庭和奇珍斋会度过怎样的艰难岁月,或许她不那么固执,她的命运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悲剧了,“命运就像魔咒,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无形的控制着你的行动”。这一次的分离,也造就了梁君璧和韩子奇的婚姻悲剧以及梁冰玉和韩子奇的爱情悲剧。
  朱光潜先生说:“悲剧比别种戏剧更容易唤起道德和个人感情,因为它是严肃的艺术。”十年后韩子奇回到博雅宅,这使原本冷清的房子有了一丝欢声笑语,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美好,但韩子奇的吞吞吐吐暴露了一切,夫妻之间更没有久别重逢后的甜蜜,梁君璧猜到他可能在外面有女人了,此时的她还是很冷静。“当韩子奇一个冷战,艰难地从嗓子里挤出了两个字:‘玉儿’……”“当啷!剪子落在了地上!沉默,长久的沉默。”此时的“韩太太脚跟发软,地暄得像棉花,身上轻得像柳絮,她扑倒在床上,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清醒之后的她对韩子奇无休止的指责充满愤怒。“女人的不幸,莫过于发现丈夫另有新欢。”韩太太的反应是极具变化的,当她心中的怒火遏制住以后,她痴情的心破碎了,却很快想出了解决办法,这足见她的坚强和极度的忍耐力。她对梁冰玉的态度,可能会使读者感到残忍,但作为一个穆斯林女人,这已经是她能想到最好的办法。韩子奇和梁冰玉可以说是一种乱伦。梁冰玉性格刚强,她无法忍受韩子奇的优柔寡断,最终选择了离开。韩新月留下了,并且改口叫梁君璧妈妈,这又是一种伤害,因此她变得越发蛮横、专断,并成为真正的一家之主。
  三、悲剧主导者——体现回族家庭妇女典型性格特征
  梁君璧的性格“典型地体现了各种冲突的中国传统穆斯林”。像她“这样的非理想化的女性在广大的穆斯林中大量地存在着,她们简单的甚至接近原始式的生活逻辑,使单调苦难的日子变得容易度过。日复一日的毫无创造性的家务劳动注定了她们对社会新思潮、时代的变革与进步缺少感应。她们与现代文明脱轨,习惯性地把生活的苦难发泄到恶毒的诅咒中去,把心灵的痛苦变为轻率地斥责”。这在她对家人的态度中都有体现,但反过来,也可以发现她的这种性格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梁君璧喜欢循规蹈矩、安稳的生活,却总是有许多意外发生,这也常让她措手不及,可最后还是会不顾他人感受的去解决问题,这是她思想单调、固执的一种体现。
  少年时的梁君璧坚强、温柔并且单纯,成为韩太太后,她也是一名合格的家庭妇女,而一场家庭变故,与丈夫分离、丈夫出轨等一切打击,使她的性格发生变化,而后即是她主导的一系列悲剧:当她知道唯一的儿子天星与切糕容家的姑娘在谈对象,就表现出了担心和反感:“一股做母亲的骄傲感滋润着她的心:儿子大了,长成个男子汉了,有主心骨了,有吸引力了。人家姑娘看上天星,说明儿子不窝囊,不‘雏儿’,在外边像个人儿似的,这让当妈的高兴!但她又觉得有一丝凄然:儿大不由娘,这么大的事儿,她要是不主动问,儿子都不对她说,一瞒就是半年,把妈搁到什么地方了呢?好心问问,儿子还这么横,你对待人家姑娘敢这么横吗?八字还没一撇儿,就把妈不当回事儿了,那以后呢?‘娶了媳妇忘了娘’,许多男人都是走的这条道儿,天星也会这样儿吗?”基于这些担心,她表面上请容桂芳吃饭,实际上使天星和容桂芳产生了误会和矛盾,直到两人形同陌路。她还特意安排陈淑彦和天星见面增进感情,让韩星月从中帮忙,最终促使天星和淑彦结婚,达成了她的心愿,此时她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的固执造成了儿子爱情和婚姻的悲剧,虽然这是她作为一个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方法却不恰当,这是她主导的悲剧之一。   另一个悲剧则是针对女儿韩新月。梁君璧从小信仰伊斯兰教,这已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韩新月所爱的楚雁潮,恰恰不是穆斯林,也不信仰伊斯兰教,这是梁君璧所不能忍受的,因此她对韩新月说:“我宁可看着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给我丢人现眼!”“我就不信,在这个家能反了你?”这应该是一个母亲对女儿说的最残忍的话了。她用对宗教的虔诚拆散了韩新月和楚雁潮,使生命垂危的韩新月失去了最大的精神支柱,身体很快就垮了,死亡渐进,在一个黎明“月落”了,又一个穆斯林的葬礼被举行,伟大的爱情悲剧也最终形成。这些悲剧只是她作为家长对自己尊严的一种维护。
  梁君璧最大的悲剧是韩子奇不是穆斯林。当韩子奇临死之前说出他不是穆斯林时,韩太太惊呆了,她的信仰在此刻崩塌,她的丈夫不是穆斯林,这是她一生最大的耻辱和悲剧,足以让她悔恨终身。
  三代人的爱情悲剧,都是在她的主导下形成,而她自己何尝不是一个悲剧人物呢?儿子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家庭气氛沉重;女儿失去了爱情这一精神支柱,很快地走向死亡;丈夫在遭受打击后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念念不忘的依旧是梁冰玉,她自己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为大姐、女儿、丈夫举办了穆斯林的葬礼后,只剩她一人,但是她仍然坚守着信仰,这也是作为一名穆斯林最普通、最难坚持的一件事。不久之后,她也“无常”了,这又是一个穆斯林的葬礼,她的一生最终在孤独中结束,只剩下无限的悲怆。
  人性都具有两面性,仔细观察,在梁君璧身上,更多地看到的则是坚强和隐忍。作为女儿,她没有给父亲丢脸,独自撑起了一个家庭,并供妹妹上学;作为妻子,她没有辜负丈夫,而是耐心地等待,在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爱情中,她隐忍地选择了息事宁人,并且允许韩新月成为她的女儿,这其实已是最大的忍让;作为母亲,她爱子心切,担心的是儿子的幸福,却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使儿子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生子。
  梁君璧这一人物,她的性格既复杂也多变,而这种性格变化,最终导致她悲剧的命运,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命运就像魔咒。对于命运,她不像妹妹梁冰玉,她没有过多的反抗。有时顺从或许也是一种错误,她的悲剧人生,其实也是许多女性的典型命运。纵观她的一生,即使是悲剧,这其中也蕴含了无尽的美。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胡进.悲剧人生中的命运和感情捉弄——读《穆斯林的葬礼》[J].北方文学,2010,(5).
  [4]张雪花.欲上青天揽明月——《穆斯林的葬礼》之人物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 2005,(1).
  [5]王俊忠.现代与传统的二难抉择——《穆斯林的葬礼》的人物形象[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2).
其他文献
一条源于张棉驿卧虎山侧的河,流经清水,便成了清水河。这河如这城,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被遗忘。  “阿阳”这个名字,了解点历史的人才知道,可是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张家川,这个矗立在牛粪中的城。  蜿蜒千里的黄土大塬,翻过几个山头就到了这寂寞却自得其乐的城。风过处,无雁声,却有漫天的灰土夹杂着牛粪与尿骚味直呛鼻子。  粗砺的方言,大碗的炒面片,磨盘一样的锅盔,吵架一样的说话,满街胡骚情的流浪狗,远看的寂寞与
期刊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
期刊
丝绸古道藏丹霞  欣赏如痴如醉的丹霞地貌似乎应该在岭南,但天工造物变化神奇,在祁连山下的丝绸古道上,那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从天而降,让看遍了戈壁大漠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  出甘肃省城兰州,沿著名的千里河西走廊一路西行500公里,就到了古郡甘州——张掖。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匈奴后设河西四郡,其中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  张掖南为祁连山脉,北为合黎山群,其间便是一片
期刊
祁连山下(组诗)  胡杨·甘肃  河流远去  戈壁上的河流  那是自己要返回的地方啊  猛烈的风  也携裹着看不见的水蒸气  村庄沿着河流摆开  它远去的样子  就像一群小伙子  向着希望的新垦地出发  草,飘着  掩盖了冬雪的荒芜  但那河面上的闪光  一样是春天的信号灯啊  收获粮食的季节  人们欢聚在河流边  把汗珠一滴滴抛洒在河里  那是一群人  和一条河流的融合  自古就是如此  沙漠的
期刊
温哥华欢迎你
期刊
[摘要]美国博物馆发展历程较长,积累的经验丰富,管理理念先进,高科技手段也早已应用于博物馆运营中,特别是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方面科学化、规范化,值得我国博物馆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美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60-02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博物馆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
期刊
1906年8月17日  我们始终向塔尔德克山脚下走去,到达了库克·布拉克。伊利亚佐夫的身体状况很好。我们昨天所在的库尔图克·阿达的宿营地,被载于10俄里比例的地图上了,而且至少也是作为一个名词使用的,但却是以Kurtgata的形式出现的。我们的道路渡过了一条河流(该河于此也被称为塔尔德克河),地处基奇加黑河的上游不远处。但哈桑·伯克却向我们讲到了多处卡尔梅克人的库尔干(卡尔梅克堡塞),它们均在我们
期刊
一  从北面的孟家仙人桥千年黄葛树下,一湖水波光浩荡一直向南,到八角井外,绵延10多公里。湖的两岸,杏花开放,樱花灿烂,而这一湖水,也把德阳城剖成两半,当地人戏称湖东为东德,湖西为西德。  先说仙人桥的黄葛树。那是有史料可查的川西南地区树径最大、树龄最长的树,盛夏浓荫,面积达六七亩。一棵树长到这样的年龄,自然就会像生虫子一样生出许多的传说来,那棵树最早就被扯到了秦始皇那儿,说是秦始皇叫手下方士韩仲
期刊
关于华夏文明的远古辉煌,过去的国学研究是紧跟着文献记载亦步亦趋——先看孔孟等圣人留下的经典是怎么说的,再看左丘明和司马迁等早期史官又是怎样记述的。如今世风大变,我们处在一个考古大发现层出不穷且日新月异的时代,古史研究者需要以高度的敏感紧紧跟随新发掘的遗址及文物,展开前沿式的追踪探索。唯文献马首是瞻的学问格局就此走向终结,而“格物致知”式的古老问学方式获得重新理解和再造的契机。  近年来,笔者曾先后
期刊
1919年5月的一个黎明,晨曦微露,夜色初退,东方天际上的那抹鱼肚白渐宽渐亮。这时,静谧的北京大学校园里,突然呼啦啦涌进了一群报童,一阵阵清脆急切的叫卖声,顿时在校园里播散开来。  “卖报!卖报!快来买《晨报》……”  “《国民公报》刊登最新消息……”  “卖报!卖报!巴黎和会中国败北……”  一时间,学生们纷纷涌了出来。有的边穿衣服边往外跑,有的手里提着牙缸,嘴角的牙膏沫还没有擦去。楼道口、甬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