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创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mm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既寓教于乐,又保证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这些已成为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急需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和应对呢?笔者通过本文简谈之。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82-0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各界关注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既寓教于乐,又保证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这些已成为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急需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笔者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几点尝试:
  一、用好教材,让学生主动利用教材自主学习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现信息技术教材每一个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围线一个主题来设计的,那么我们应该切实利用好课本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学懂知识同时受到主题教育。上课时注重教材的使用,教师主要作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就可以了。例如书中的人物对话是非常吸引小学生的,因为他们的对话是把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例编写成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又如“做一做”、“说一说”、“显身手”、“小妙招”等栏目,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探讨课本的本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这些內容。
  二、转变角色,让学生更主动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
  一方面,教师要转变重视知识传授的习惯,将教学重心转移到传授学习方法上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由于计算机软件拥有很多类似的操作方法。如:学习PowerPoint软件时,可以让学生回忆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软件呀,这时学生会回忆起学习Word软件,让再学生想想这两个软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最后教师再讲授与WORD不同的操作方法地方就可以了,结合教材学生学习速度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留一手”,不要将本课教学内容全盘教给学生,制一些空白地带和悬念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如教学“利用超强链接设计导航”一课时,先设计一个缺憾的演示文稿,在一张幻灯片中设计三个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的导航,将其中一个导航漏掉不做,当学生观看幻灯片时发现有一个不能观看时,向教师反映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从这引入本课的主题,大胆要学生去探索如何去完成不能进行链接的导航。
  三、穿插“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喜欢上电脑课,很大原因是因为可以利用电脑玩游戏这个功能。当我们一开始上电脑课时,免不了讲很多规矩,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合适的小游戏。如学习鼠标操作一课时下载一些适合鼠标操作的FLASH小游戏,像打地鼠、七巧板等。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法,不但能使老师的教学既能满足学生 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一举多得。
  四、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求助
  小组合作是一个老话题了,然而要组织有效的课堂,这一环必不可少,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求助。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1.组建学习小组。
  我们在组建学习小学时应注重班中存差异的情况,合理分配,让小组成员之间能友好合作和互补。小组建议不超过6人。
  2.选好小组长,注意合理分工。
  首先选择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让组长挑选成员,也可以让学生选择组长,尽量让各小组均衡。
  五、利用任务驱动,优化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课程,让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应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设置任务,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完成任务,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如教学用WORD制作个性化日历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已制作好的日历,通过感受,让学生找出制作日历所需步骤,教师然后利用任务一步一步诱导学生根据书本提示去制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再来分析任务,最后作出适当的总结。
  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家庭环境差异,虽然部分学生在家里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家很小接触电脑的。所以也形成了学习的个体差异。也有因为能手能力原因形成差异。我的做法是尽量让学生进行差异搭配,同桌的通常是一个成绩好点的一个差点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
  七、加强自身专业修养,注意经验积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做到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相辅相成,让信息技术课堂有序高效,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不断在语言、教学能力、自身魅力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首先在教学语言方面。语言技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结果就可能相差20倍”。所以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它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彼此交流和反馈信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八、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的课堂,需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能在一节课中掌握教学设计中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应坚持面向全体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 选用生产上应用的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分布在16个基因连锁群的多态性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经6%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带型分析。供试材料通过分子鉴定,均存在混杂现象,去除混杂株行后,将带型一致的株行进行繁殖,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原原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大豆原原种进行提纯,不仅能够去除形态学上的差异种子,还能够将形态特点极为相似的混杂种子去除。  关键词 分子标记;大豆
摘要通过分析全国12个城市2014年春季(3~5月)PM2.5监测数据,得出不同地区春季PM2.5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区PM2.5主要来源;比较六大经济协作区、不同功能城市及几个典型城市间PM2.5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为制定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提供合理依据。  关键词春季;PM2.5;分布特征;来源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2-07608-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23-02  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幼教科研的热点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为幼儿的近期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入小学做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这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有重要的意义。幼小衔接工作离不开家庭的密切配合,下面就家长工作提几点建议:  孩子从幼儿园
1987年中国广东省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通信市场开始步入移动通信时代。经过十一余年的发展,我国现已占有全球手机生产量的三分之一和销售量的五分之一,成为全
通过调查分析农民大学生的特征以及移动学习的特点和优势,发现移动学习能够对农民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重要的远程教育方式。
介绍了几种类型多箱装卸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的主要特点,给出了国内外开发的多箱装卸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技术参数,指出了大型港口今后在配备装卸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设备时
淬火起重机属于冶金类起重机的一种,其工况要求主起升机构快速下降、平稳上升,快速下降的目的是将高温工件迅速浸入热处理油池,防止炽热工件使油表面温度迅速增高,达到闪点后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