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实验技能的必要条件。文章从化学实验观察的目的、重点、顺序、思维等方面,对怎样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化学实验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指导;观察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实验技能的必要条件,它有助于学习和领会化学概念和理论。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观察要目的明确,指导有方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是为了寻求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感性认识,这便是我们观察的目的所在。正确的观察就是要使学生的感知按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观察,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会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观察的困难,实验前,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目的。例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主要对象是铁丝和盛有氧气的集气瓶,观察的内容是铁丝燃烧的现象和铁丝末端熔珠及溅落下来的生成物的颜色状态,观察的目的是弄清生成的产物是否与银白色的铁丝相同,以避免学生观察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果只观察到了铁丝燃烧时的火星四射现象,而没有注意到生成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这便是没有达到观察目的明确。
  二、观察要重点突出,扶领到位
  要有效地观察实验,应全面观察,重点突出。从认识规律来说,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时,做不到观察既全面又突出重点,他们缺乏观察能力,不能把握实验观察的要领和重点。因此,刚开始教师要当好引领员,对演示实验进行规范的操作示范,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入手,多扶多领,让学生明确如何观察才能全面,观察的重点是什么,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技能。例如,在观察镁条燃烧的实验现象时,事先告诉学生不要只看到白光的现象,要细致全面的观察,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是燃烧前后物质本质是否改变,这样对后面化学变化概念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同一个实验过程可以有不同的实验目的,所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的重点也不同。例如,同样是观察镁条燃烧,在说明化学变化的概念时,应重点观察生成白色的粉末状物质,在比较镁条与铁丝燃烧的剧烈程度时,应重点观察燃烧过程有无耀眼的白光。另外,在一般情况下,性质实验应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有无颜色、气味的变化以及有无气体的逸出或沉淀的生成等,物质制取实验应重点观察仪器的特征、安装的顺序和装置中的相应位置。观察验证实验前,对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作相应的推论,这样对找准观察重点很有好处。这样在学生心中初步形成观察实验现象的模式,在以后观察实验时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逐渐减少教师的扶领,放手让学生学会观察,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观察要程序合理,顺序清晰
  事物的变化,现象的发生发展总是有一定的次序和前因后果。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有步骤地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观察全面,避免只看热闹不看门道,或者以局部代替整体。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段进行观察。例如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应首先观察反应前试管里药品的性状,装满水倒置的集气瓶;进行加热时要集中观察反应物受热发红,产生大量白烟,接着把注意力转到集气瓶和导管口,观察气泡逸出水面,集气瓶水位下降。沿着这样的路线分段进行观察,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这样学生可获得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四、观察要眼脑并用,与思维相结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为了让他们通过实验现象,经过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观察中得到的现象,往往是表面的、零散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它只能为概念的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提供感性材料,这就要求观察者要综合所观察的表象,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来发现引起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条件,得出现象所反映的客观规律和实质。这就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实验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观察锌、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时,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体,而铜放入稀硫酸中无气体呢?原因是锌的活泼性比氢强,铜没有氢活泼,故锌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这就是上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本质,是通过对现象进行思维加工而获得的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总之,观察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来观察生活实际来培养,使学生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观察活动,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者单位:吉林省柳河县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只有不满足既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才会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只有对每一节课都用心去设计,教师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个性天地。最近常思考一个问题:普通教师与专家教师到底有多大差距?是阅读不够还是反思不够?是总结不够还是创新不够?但肯定有一个东西普通教师是不如专家教师的,那就是对每一节课是否用心去备、用心去上,是否每节课都会有灵光的闪现和智慧的火花,是否每节课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普通教师往往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也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丰要形式,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
介绍了COMPASS变电站的特点,将COMPASS变电站与其他形式变电站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各种形式变电站设计的优缺点。
介绍了在生产现场通过合理选取爆破参数及支护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软岩巷道顶板破坏和垮落,确保巷道成型,消除了因顶板垮落出现的局部瓦斯积聚和顶板事故等重大安全隐患.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原则与方法,历年高考从不回避社会时政热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时政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爱党爱国热情,
从<工业电雷管>GB8031-87标准在工厂实际应用入手,阐述了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侧重提出存在不足的见解.
根据岩巷掘进爆破过程中岩石夹制作用较大的特点,分别对影响爆破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爆破参数的合理确定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经济的全球化是一个无法阻挡的潮流.1998年,全球商品和劳务贸易规模已达7.1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4%.经济的全球化带来金融全球化,其突出表现为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
文中针对水下爆炸法测量工业炸药输出能量的振动进行了研究.试验在钢制水池中,一定炸药量的爆炸为振源,对水池采取减振措施前后的不同距离和最近建筑物不同高程的爆炸振动速
叙述了近年来我国常用的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指出:一些新的样品处理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已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中;质谱鉴定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