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知识焦虑,古往今来都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情绪。为了获取知识,“凿壁偷光”“头悬梁、椎刺骨”等典故不计其数。有一个“待小僧伸伸脚”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蜷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焦虑,古往今来都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情绪。为了获取知识,“凿壁偷光”“头悬梁、椎刺骨”等典故不计其数。有一个“待小僧伸伸脚”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蜷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在这個故事中,“知识”不仅仅事关这位“小僧”的睡眠舒适度,还事关一个人的尊严。小僧在书生面前,本来觉得对方是读书人,学识渊博,他是敬畏的,连脚都不敢伸直。听到书生把“澹台灭明”说成两个人,又把尧舜说成是一个人时,小僧对这位读书人的敬畏感没有了,内心的自尊升腾起来,于是把蜷曲的脚也伸直了。你看,有知识是多么让人心里有底,而没知识又是多么让人看轻。
都说现代人患上了“知识焦虑症”,也许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在人人面对的海量信息面前,大家遇上了“怎么学习”的问题,因为知识更新太快,自己的生活节奏又那么紧张,学习终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书本到了屏幕,自己学习方式不得要领,发现知识储备跟不上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茫然感。但这在本质上与古代的知识焦虑是一样的。
还有一种说法,现在是读屏时代,学习就是碎片化的,文章几百字就可以了,最好还要配上漫画和视频,说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我看来,这是对学习的一种逃避和托词。古往今来,那么多靠学习功成名就的名人伟人,是不存在“碎片化学习”成就事业的案例的。有人在手机上看到好文章马上收藏,看到好知识点就复制下来,一些网络平台的公开课也时常观看,每天搞得很忙碌,好像学了很多,但事后一想,就像猪八戒摘西瓜,东打一耙,西打一耙,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于学习这件事,很多人的目标是做个通才。这个想法非常应景,手机里公众号关注了几百个,每天推送的文章成百上千篇,我都浏览一遍,这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算个通才了。事实上,知识焦虑产生的源头,就在于这种通才思维。“通才思维”直接导致自己形成不了知识体系。大家是不是有一种感觉,你刷了半天手机,看得头眼昏花,如果问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第二天、第三天……几天过去了,你还记得这些知识吗?
知识体系就像一个人的护城河,这条河越深越宽,城池就越有安全感。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垂直学习,不断深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目录、学习方式,形成自己的思考场,而不是听着公众号的观点人云亦云。在有选择性地垂直学习中,然后再慢慢地向水平方面拓展,那么你的知识护城河就构建起来了。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知识护城河,那么所谓的焦虑是可以缓解的,你就会像古代那个故事中的小僧一样,有一种可以“伸伸脚”的痛快感和踏实感。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李健是重庆西南医院皮肤科的主治医师。2019年5月底的一个傍晚,李健结束了在上海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乘坐CA4556航班回重庆。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她,没等飞机起飞就靠在座位上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李健听到空姐在对讲机里急促地喊道:“找医生,找医生,赶快找医生!”出了什么事?李健心头一紧,睡意全无,急忙起身,紧随空姐朝机尾走去。这时飞机广播响起,一名乘客身体不适,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李健大声向空姐
《世说新语》中有“王戎識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小朋友们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路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李子一定是苦的。”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没有尝到“苦果”的王戎,不是未卜先知,而是善于发现、能够尊重大多数人的聪明! 通常,人们会认为大多数人的见识和选择很平庸,因此厌恶从众,喜欢
自由摄影家梁子是第一位深入非洲部落进行人文调查的女摄影师。从2000年7月至今,前后5次只身探访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记录下大量珍贵的资料。其实,梁子前往非洲的初因,只是想探究三毛书中的神秘与奇特。可渐渐的,梁子找到了一个她要拍摄的主题——非洲女性。 作为女性摄影师,梁子往往能拍到其他男性摄影师不容易捕捉到的画面与镜头,因为她能够与非洲女性走得更近,拍摄时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可并非每一次拍摄梁子都
虽然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有言“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但是,“仁言”岂可少乎? 在交际中,能够帮的,尽量要帮,这是共识。谁都会在某个时刻感到孤立无助,这时,我们及时伸出援手,对我们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他人而言,却无异于雪中送炭。中国人之所以觉得“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有意义,道理就在这里。沈从文在“京漂”那段最困难的日子里,郁达夫对他伸出了援手。有一次郁达夫去公寓看望沈从文,发
54岁的马希庆是胶州市渔民,他16岁就开始出海捕鱼。半年前,由于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他问女儿怎么办。女儿建议他开个网店,看生意会不会好点。在女儿的帮助下,老马开了网店,并学会了使用微信在网店卖货。然而店铺的生意也不好,老马又向女儿求助。女儿说:“我有个朋友刚开网店的生意也不好,后来开了直播提高了人气,网店的生意就好了,订单爆增。爸,我也帮你开个直播吧。”老马说好啊,女儿就帮老马开了直播。没想到这一次
二月河生前因其笔下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被海内外读者所熟知。成名后,在接受访谈和演讲中,他常常喜欢打比方,话语形象生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月河在高中毕业后参了军,成为一名工程兵,他每天在数百米的井下挖煤,遭遇过多次危险。但他心有不甘,每天从矿井出来后就一头扎进团部图书馆,什么书都读,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月河成为知名作家后,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他感谢军营10年的磨砺,有
他,在路遥的笔下着墨不多,是一个次要人物,出席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次数少得可怜;他在导演的心中,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导演将他的故事与另一个人物合并,他干脆消失了。他如此尴尬地存在于《平凡的世界》中,又如此无奈地被导演抹掉。但在真正的平凡世界中,他却又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的好朋友好哥们。他就是《平凡的世界》中那个仗义、知心而又忠于爱情的小人物——金波。 金波很仗义。
29岁以前,杨佳是被命运宠爱的孩子。她天生聪明过人,19岁大学毕业留校任教,24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不论是学业、事业还有爱情,一路上都是顺风顺水。但是29岁时她因病失明,随之一起离开的还有曾经的恋人以及过往的光环。幸而在父亲的劝导下,她静下心来,开始思索自己这一生究竟追求的是什么。过于顺利的成长经历,让她在周围人的赞叹声中渐渐忘记了初心,而这场变故却成了她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契机。她决定找回自己
作家毕飞宇参加朋友聚会,大家谈论的话题围绕现代男女的婚恋观:市区的房子气派要美观,私家豪车品牌要壮观,个人存款7位起步才乐观。不少人为了达到这“三观”,深受其害,到了婚嫁年龄,男人面临着有婚结不得:没房没车没存折,女人昂贵娶不起;女方面临有婚嫁不得:没房没车没存折,这样男人嫁不得。毕飞宇听后一笑说:“这些男女需要有‘一戒通’,保证立马就结婚。”“这‘一戒通’到底是什么?”有人问。 毕飞宇说:“我
为了促进和周边居民的交流,日本大学都向社会开放食堂。东京大学食堂由专门营养师制定菜单,卫生管理十分严格,许多游客专门前往品尝其人气招牌——赤门拉面。赤门拉面的名字源自于东京大学的赤门,因其汤汁与赤门颜色都呈深红色而得名。赤门拉面是一种打卤面,它以油面为底,上面铺有香菇、白菜、肉沫、豆芽、木耳等,再浇上辛辣味道的汤汁,许多学生还会多加三勺辣椒面,挑战味觉极限。夏天的东京大学食堂里,常常可以看见男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