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村”念活 “红薯经”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来填饱,90年代当猪草,21世纪是个宝。”这是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乡向阳村农民对红薯的评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该县因势利导帮农民念活了“红薯经”,农民种红薯积极性高涨,家家鼓起了“钱袋子”。
  摘梗配菜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开始追求高质量饮食,注重购买绿色无公害蔬菜。头脑精明的向阳村农民赵荣明率先把地里长得粗壮脆嫩的红薯梗摘下来,除其叶,一捆捆地卖向市场,市民们把它搬上餐桌,成了上等的佳肴。这样,过去只用作喂猪的薯梗被合理地利用起来,成了红薯村致富的一个新渠道。仅薯梗一项,农民每亩增收200多元。
  刷粉烫丝
  这里的农民都有一套手工制作红薯淀粉的本领,每年把红薯挖回家,先把它刷成粉,薯粉市场价格每公斤4~5元,不愿卖的就把它加工成粉丝,其价格比淀粉要高出许多。
  切条精装
  近年来,农民们针对消费者的口味变化,把原本用于刷粉烫丝切制的薯片改成了大小长短划一的条条。这条条经蒸、晒数遍后拌上白糖,经过一番包装,成了超市的高档食品,每公斤售价8~10元。
  正因为红薯有如此大的致富潜力,向阳村的村民们在乡党委、政府、人大的大力引导扶持下,充分把荒山、沟渠、河坡等零星碎地有效地利用起来,现在全村种植红薯达2600亩,平均亩产可达2000公斤。
  如今,该村靠深加工红薯走上了致富之路,念活了这本“红薯经”,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被人们喜称为“红薯村”。
  新农村商网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在一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一个形势之下,国有企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