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发展观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ish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文化体制改革5年,交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答卷,创造了非试点省份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而其背后蕴含的则是安徽的“新文化发展观”。
  
  5年对于起步相对较晚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来说,并不算长;5年,对于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而言,却是大踏步迈进。
  从2005年至今,非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的安徽,主动改革、敢闯敢干,交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文化体制改革答卷和漂亮的文化产业发展成绩单。2005年—2009年,安徽文化产业逆势飘红,连续保持30%以上增幅,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
  进入2010年,敢为人先、在业界屡屡书写第一的文化皖军,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刚刚过去的7月,又有山西、贵州两省代表团来安徽考察学习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刚刚踏上万亿元台阶,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既无政策优势又无资本优势的中部省份,安徽为什么能够全方位跻身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方阵”?“安徽现象”的背后是怎样的改革新思维与文化新意识?
  
  自主改革的“探索之旅”
  
  “主动改革,敢为人先,创新闯新。”“时时有激情,人人在状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走进位于合肥政务新区天鹅湖畔的安徽出版集团大厦,每个楼层都会看到这样的标语。
  2005年11月,安徽出版集团挂牌成立,是全国第一家集团组建并同时完成转企改制的大型文化企业。回想起5年前的情景,时代出版传媒公司总经理田海明仍然感慨万端:“改革之初,很多人不理解,都不想改。习惯了没有风险的事业体制,对改革后企业和个人的前途都感觉很渺茫。”田海明告诉《决策》:“改革的矛盾和壁垒首先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念和利益,所以出版集团在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头脑风暴。在2006年春召开了一次霍山会议,是出版集团的‘遵义会议’。”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的话说,就是“换脑袋、换思路”。为此,出版集团请来专家,给员工讲什么是改革,什么是市场,什么是企业,在培训中完成从文化事业单位到文化企业单位的身份和职能转变。
  观念一变天地宽。5年来,安徽出版集团在观念创新的带动下,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出版单位崛起为致力于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发展大文化、大传媒、大产业的“出版皖军”。2005年,安徽出版集团年销售收入8亿元,利润只有6000万元,田海明告诉《决策》:“到2008年,出版集团3年发展目标实现时,这两组数字分别达到40.4亿元和2.5亿元,是2005年的4倍多。”这就意味着,3年时间再造了4个出版集团。
  实际上,出版集团只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果进入改革时间进行纵向观察,就会发现,主动改革、敢闯敢干,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新思维的最大特点。2003年,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省级试点中安徽不在其中,市县试点也没有安徽的,企业改革试点还是没有安徽的。此时,是等一等、看一看?还是自加压力,自求发展?
  安徽,毅然选择了自主探索。“安徽的特点是不犹豫、不观望、不等待,自主试点、积极探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李友国告诉《决策》。5年的实践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大发展,就会有新气象,而主动改革就成为“安徽现象”的最大特点,也是安徽树立新文化发展观的典型特征之一。“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总体推进,走在了全国前列’,试点地区‘重点突破,完成了阶段任务’。安徽的文化体制是早改、快改、真改,改得好,改出了生机,改出了成效。”2009年4月13日至15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督查组在皖督查期间,对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正是文化体制改革,才催生出了“皖军现象”,安徽也在改革中迅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在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活动中,安徽发行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双双入選,在出版发行类企业入选数量上,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广东省并列首位。与出版集团同为五大文化龙头之一的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在经营上与大型跨国传媒集团南非米拉德集团合作,组建新安传媒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个党报集团中外合作项目,被誉为“文化产业跨洋合作的创举”。
  “在自主探索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安徽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重塑了一批市场主体、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催生了一批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文化园区。”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把改革成果概括为“六个一”。
  
  从五朵金花到百花齐放
  
  2010年2月,安徽演艺集团、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同时成立,安徽文化企业五大龙头阵容正式形成,标志着安徽文化产业进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进入3月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发行集团分别联姻国字号文化机构,吹响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全国一流“文化航母”的号角。
  在这些每次都会产生巨大冲击波的事件背后,是安徽文化产业“五朵金花”的身影。早在2002年,安徽就在发行领域率先“破冰”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这种独树一帜的改革思路,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作为继发行集团和报业集团之后组建的第三个大型文化企业,安徽出版集团通过体制机制、内容、传播手段、业态等多个创新,坚持做强主业、做大产业,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安徽出版集团的行业影响力、品牌辐射力显著增强,从一家地区型企业迅速发展为涉猎出版主业、文化创意传媒、国际文化贸易、文化商业物产、文化主题旅游及酒店、非银行金融业务及参股银行的大型文化企业。
  出版集团只是安徽龙头文化企业的代表之一,对此,安徽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文成告诉《决策》:“实施龙头带动和集群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批有活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不仅仅是激活了文化企业的内生动力,对外“走出去”也是安徽新文化发展观的重要特征之一。
  早在2005年底,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之初,就把“走出去”变成跨越式发展的突出拉动力,确定为集团的支柱性发展战略之一。针对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严重逆差的状况,安徽出版集团的版权、实物、生产“三个输出”一起上,推进“走出去”攻坚工程,精心铸造国际文化市场的“中国品牌”。在2009年10月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安徽出版集团携近300种外向型图书和光盘高调亮相,掀起了一个版权输出的“安徽旋风”。
  经过5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在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公布的2009至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中,安徽出版集团等7家文化企业、8个文化项目名列其中, 入选的企业和项目总数位居全国第六、中部地区第一。其中,既有安徽出版集团这种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也有活跃的民营文化企业。
  芜湖作为安徽省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之一,芜湖市艺术剧院的成功改制,“是安徽在打造省级文化龙头企业的同时,做大做强市县级文化市场主体的一个典型案例。”安徽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周玉告诉《决策》。
  由此可见,安徽绝不是国有大型文化企业的一枝独秀。国有与民营、省级与市县、本土与外来投资齐头并进、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同步同行的态势,成为文化产业的“百花园”。在印刷、演艺、动漫、网络等行业中,民营企业大显身手,势头强劲。印刷企业中96%是民营企业,民营演艺团体达1600多个。
  
  “文化 N”=大文化产业
  
  2010年6月,作为一个独立板块,文化产业第5次亮相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签约项目共计82个,总投资215.13亿元,协议引进资金超过200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14.29%、36.9%和41.67%。5年前的2006年5月,皖风徽韵激荡香江之畔。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招商板块,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国际徽商大会,开国内文化产业进行境外项目招商之先河。
  实际上,参加国际徽商大会的项目招商,是安徽“文化 项目”的第一个亮点。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围绕文化项目引资引智,借力发展,是安徽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和新发展观的鲜明特色。而“文化 项目”最早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03年安徽省“861”行动计划的出台,文化产业作为着力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0年,550多个项目进入“861”行動计划文化产业项目库,投资总额超过1800亿元。
  经济崛起必须靠产业支撑,产业壮大必须靠项目拉动,项目发展必须靠资金投入。不管是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直面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实际上,连续5年参加国际徽商大会,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与项目招商两位一体的,就是安徽新文化发展观的“文化 资本”。“经过5年的探路和努力,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已经建立起来。”周玉对《决策》分析说,“在财政资金投入不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文化项目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银企对接以及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多种方式,在安徽都已经形成。”其中,尤其是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更是引起了各方关注。
  安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破冰,是2008年安徽出版集团重组科大创新,成立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成为全国新闻出版领域第一家真正的主业整体上市企业。2010年1月18日,皖新传媒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全国发行领域第一个在国内主板市场整体首发上市的文化企业,也标志着安徽成为全国唯一在出版发行领域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省份。
  “徽商大会、银企对接会、动漫交易会等为企业搭建了引资、融资的平台,给文化企业带来了优质的出版资源和一流的合作伙伴。”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处处长凌宏彬深有感触地说。实践证明,文化招商、引资融资,不仅充实了文化产业项目,还引进了省外、境外的资金与人才,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是实现安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加速器。
  而在这个跨越式发展中,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好比是“汽车产业的奇瑞”,已成为安徽文化产业的标志性符号。芜湖方特项目于2006年9月投资开发,2007年10月建成试营业,2008年实现门票收入2.37亿元,成为安徽旅游“第三极”。如今,“与黄山、九华山并肩而立”,已经成为芜湖方特一个最为人熟知的营销话语。其实,芜湖方特不仅是安徽文化产业中文化 项目、文化 资本的典型,还是文化 旅游的范本。“安徽是文化资源的富矿和旅游的聚宝盆,安徽文化产业强大的过程中,旅游始终是不可忽视的资源。文化旅游是安徽的特色与重要着力点。”安徽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高敏分析说。
  很显然,不仅仅是芜湖方特,西递宏村、桐城等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都是文化 旅游。这是将安徽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一个重要路径。而且,安徽出版集团重组安徽中国旅行社,已经将文化产业链延伸与旅游产业链延伸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安徽“大文化产业”的一个生动写照。
  “净资产收益率”、“保税仓库”、“业态创新”、“投资回报率”、“净利率”、“上证指数”、“深证指数”、“资产负债率”……5年前,当这些经济范畴内的专业术语,第一次出现在安徽省宣传部长会议上时,与会者的反应更多是诧异、陌生。而5年后,这些词汇已经成为人人耳熟能详、使用娴熟的“专业术语”。与这种深层改变同时发生的,是安徽对“大文化产业”的不懈追求。
  
  创意无边界
  
  与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毗邻的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从项目名称的两个关键词中,就能读出安徽文化产业的第四个结合,即“文化 科技”。
  作为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排头兵,文化企业集团在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正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拓宽产业领域。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深度开发电子报、数字报、手机报等新媒体业态,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安徽出版集团推出手机移动漫画、学习型漫画、在线教育等新媒体市场,抢滩3G时代的市场空间。“安徽新型业态产业起点高,产业链完整,潜力巨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对安徽的新型业态给予高度评价。
  其中,新型业态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动漫产业。2007年,国家一次性批准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基地,属全国首例。安徽出版集团的原创漫画精品《三国演义》,其版权成功输往日本、韩国等动漫强国。与此同时,作为安徽民营动漫企业的代表,安徽樱艺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的动画片《黑脸大包公》,实现国产动画登陆日本“零”的突破,并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家电视媒体达成播出合作意向。
  如果说探索文化体制改革是安徽在全国性文化改革规定动作上交出的满意答卷的话,那么,“动漫皖军”等新文化业态的异军突起,则是安徽在自选动作上的又一次漂亮起跳。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对新兴的朝阳产业来说,这是一句真理。创意产自人的大脑,一切的改革与发展都需要人来做。由此,实现“文化 人才”就成为安徽锻造大文化产业链中最根本的一条。
  在5年的文化体制改革中,首先是理顺人才“内生”机制,在文化单位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但是,文化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既要懂得文化产业的艺术价值,又要懂得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为此,以“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工程为龙头,安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既熟悉文化工作,又懂经营、善管理、精策划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洞悉市场风云、搏击市场大潮的文化企业家和实业家。
  项目、资本、旅游、科技、人才……下一个是什么?
  文化产业作为兼容性极强的一个产业链条,具有强大的嵌入性。最近两年里,《哈利波特》、《杜拉拉升职记》等经典案例,由一本书衍生出百亿产值表明,通过“文化 创意”的奇妙组合,传统文化业态与新兴文化业态“双轮驱动”,能够造就出无边界的文化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也由此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因此,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钱念孙告诉《决策》:“文化产业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业融合。”
  如何融合?答案仍然需要创意。
其他文献
2006年7月,我国开始第四次大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时至今日,各地改革都已基本到位。此次改革并不是单纯的公务员涨工资,而是建立科学和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初衷在于解决当前公务员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尤其是实现公务员队伍收入分配的内部公平性,逐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同时严格规范各种津贴、补贴制度。各地改革是否实现这个目标?改革之后,谁家欢喜谁家愁?    基层对改革期望很大  湖南桃源
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降低企业和个人的通行成本,就要撤销收费站,这是出自公益;而隧道投资方在商言商,以投资的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也是理所当然。治本之道在于改革公路的投资模式。    2007年过半,深圳梧桐山隧道再次引起各界的关注,因为约在5个月后,梧桐山另一条免费隧道即将开通,而现今这条连通深圳罗湖和盐田的过境隧道、深圳第一个以BOT模式建设的市政工程将以何种方式延续,没人能说得清楚。    梧
我一人带两娃,贪玩儿老公成“甩手掌柜”  我老公贪玩,业余爱好很多,如打球、游泳、钓鱼、摄影、书法等。这些都还好,可他还喜欢打牌、喝酒,且一打起牌或喝起酒来就是半宿。恋爱时,我觉得他人缘好,走到哪儿都有朋友,并且有号召力,不管打球还是打牌,都是一呼百应,还挺佩服他的。结婚后才发现,过日子真不是这么回事,尤其有了孩子之后。  儿子小的时候,我又上班又带孩子又做家务,忙得一塌糊涂。老公却积习难改,一下
问:有了孩子之后,日常琐事一下子多了很多。每天的工作已经让我精疲力竭,于是我对孩子撒手不管了一段时间。后来,我发现孩子染上了恶习,想好好管管,又遇到了阻力。因为有人说放养更适合孩子天性,而圈养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请问,圈养真的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吗?  李灵  答:这些年,让孩子释放天性,成为教育的金科玉律,仿佛孩子一旦被责骂、被管教,就会留下心理阴影。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孩子只有被适
心理学家发现,适当地逃避学习任务和间歇休息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比如长时间做题会感到筋疲力尽,那么可以在学习期间刷几分钟手机,看看短视频,听听音乐,或者去球场打球、操场散步,甚至睡个懒觉、泡个热水澡,都有助于“满血复活”,继续学习。  认知科学认为,如果长时间执行一项任务,人的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持续的刺激,对工作目标的注意力会减少,但是短暂的注意力转移可以让大脑再次被激活。  当适当放松之后,反而能
世界经济可能再次衰退  美国人原本可以松一口气,因为他们的领导人在最后一刻同意提高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但投资者们依然恐慌。最近全球的股市异常动荡,就在美国债务协议签署的当天,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了一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虽然不全是美国的责任,但是美国的前景却格外的黯淡。  7月29日,美国公布的过去两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的衰退比人们想象的更为严重,之后的经济复苏也并不理想,生产仍
一  儿子最初对种子感兴趣,是几年前的事了。  那天,我们全家在西双版纳游玩,天气有些闷热,8岁多的儿子显得无精打采,多次提出休息。实际上,我觉得这孩子越大越漠然了,除了玩手机游戏,对其他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恨不得整个暑假都宅在家抱着那些电子产品,做事浅尝辄止,勉强读本书也是走马观花、断章取义,更谈不上专注地做一件事。  就在这时,路边一家小店前摆着的一个竹筐吸引了我:旅人蕉种子。我惊讶地说:“蓝色
在“2016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全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指出,中国饮酒文化源远流长,受文化氛围、家庭环境、大众传媒等影响,社会对于饮酒行为有较高的接纳度,很多时候未成年人饮酒被认为并不危险,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饮酒行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一半的中学生有饮酒行为,1/4的学生第一次饮酒在10岁以前;与不饮酒的同伴相比,饮酒的未成年人更有可能发生
“以GDP论英雄”已经固化为核心的执政理念,短期内难以弱化。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套新的考评机制,扭转事实上的“单纯GDP考核”倾向,用以指挥和引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调整执政方略,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政策化,努力实现发展的科学化。  但是可以预料,这个考核评价体系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作用。 
20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是20世纪下半叶的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  ——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1967年      1982年,陕西农民侯永禄应该想不到,有一天自己“农民”的称谓会“岌岌可危”。  这一年7月19日,侯永禄刚通过几张纸阄子拿到自家四亩七分二的责任田,决定立即带着儿子到地里去看看。这种场景容易让人想起1949年的土地改革。这两次变革都开启了农民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