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司担保制度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_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司自治与国家干预是公司立法中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强调自由与自治是相对的,公司担保中的意思自治与国家干预并非一定对立冲突,相反只要将两者的平衡作为指导思想,在充分尊重公司自治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干预,便可实现彼此的协调和统一。
  【关键词】公司担保;自治;干预;冲突与协调
  意思自治理论是私法自治的核心,而公司作为私法之主体,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事务由公司自主决策,不受政府干预,公司独自承担自主决策的后果以及享受自主决策带来的利益。①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即属于公司自治的活动范畴。公司应有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是否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自由,这是其作为市场主体的客观要求。
  但是,通过国家强制干预公司自治来规范市场,减少市场自发的无序、混乱时所造成的损失又是必不可少的。就公司担保来说,如果没有厘定公司自治和国家干预的界限,用来防范、控制风险的措施就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本文侧重从公司自治与国家强制干预的角度入手,探讨我国有关公司担保制度的特点,并对不尽完善之处提出一些浅见。
  一、公司担保的含义、风险和效应
  (一)公司担保的含义
  债的担保是指法律为保证特定债权人利益的实现而特别规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以特定财产保障债务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制度。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担保不仅有利于积极保障债权的实现,保障交易的安全,还可以有效促进商品流通和资金融通,最大限度的发挥财产效用。公司担保即指公司以其财产或者信用对第三人对他人所负债务承诺,在第三人到期不能履行债务时,由公司承担给付责任。
  (二)公司担保的风险和积极效应
  1.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
  公司担保行为往往存在潜在的风险,被担保人如不能按期履行债务,公司作为担保人就必须以公司资产代为履行或清偿。这不仅损害到公司本身利益,而且损害到公司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与此相比,更严重的是如果公司滥用意思自治,恶意实施对外担保,导致信用完全丧失,则可能会引起市场动荡,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2.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积极效应
  首先,公司作为市场上最重要的主体,其对外担保不仅具有促进商品流通和资金融通的效果,还有利于促进市场交易的发展。其次,公司对外担保有利于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反之,对公司担保行为过多的干预和限制,将会导致担保制度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进而增加交易费用,浪费社会资源。
  二、公司担保中的意思自治
  法律在公司治理之中起到的作用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强大。凡是公司自治范畴可以解决的,没有任何理由去动用司法资源干预,这既涉及对私法自治的干涉,也更加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与效率原则相违背。③
  (一)公司自治
  公司自治涉及的实质是公司参与各方在不断博弈、调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般均衡。这其中包括:股东和公司这一对私权利之间的配置,公司是民主性团体,公司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公司章程协商决定公司的目标、决策规则、争议的处理等一系列事宜;公司和政府这样的私权利和公权力之间的较量,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其享有自主决策公司事务、自行负担盈亏的自由和能力。公司自治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法具有任意法的性质,公司自主经营、管理公司事务,以最大限度发挥公司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财富。
  (二)公司担保中的意思自治
  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属于公司自身的自治活动范畴。尽管公司在实施某些担保的行为中受到一些限制,但是对于这种限制而言,是以承认公司的自治作为前提。这不仅不构成对公司自治的背叛,反而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克服公司自治的局限,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司的自治。这种干预的本身是基于社会公平的考虑,避免公司资产的实质性减少,以造成交易风险的加大。
  三、公司担保中的国家干预
  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目的在公司法领域所施加的强制,它是一个动
  态的、体系的概念,涉及公司法立法、行政、司法等环节,因此,它比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概念外延要大得多。④我们强调公司在对外担保中的意思自治,但自治不完全等于自由,强化公司自治并不是给公司以无限自由。法律之所以作出一些强制性的规定,其目的就在于对公司的利益进行保护,尤其是对无利害关系的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使其免于遭受公司对外担保而导致的损失,这体现出国家干预对公司对外担保的一般要求。
  而公司的意思自治是公司活力的源泉。公司是法人的典型形态,作为独立的法人,法律、
  规章及政策在实质性规定上不应过细过死,而应尽量完善公司的内部构造,减少强行性的规定。但强调公司的意思自治并不是排斥国家强制,相反,有秩序的自治离不开国家的有效干预。⑤同样,公司担保制度的完善也需要适度的国家干预。
  但是,国家对公司对外担保的干预并非万能,过深、过广的干预很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这是我们必须予以考虑的问题。
  四、完善公司担保需要公司自治与国家干预的持续互动
  一般而言,实现个人的权利与行使公共权力、崇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追求,会导致公司自治与国家强制间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⑥伴随着公司这一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这种公司追求自治与国家进行干预之间的冲突就一直存在。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冲突又并非不可调和。公司自治和国家干预不是非此即彼的逻辑关系,它们往往表现为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公司自治追求效率,通过主体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国家强制从某种程度上讲追求的是社会公平,最终使主体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自由竞争,以促进公共福祉的實现。⑦因此,法律的规范功能体现在公司法上,应该是对公司章程中的意思自治进行保障,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限制,后者应被视为是对公司自治实现的手段。   就公司担保而言,既要发挥国家干预在保障公司对外担保实现其积极效应的作用,又要重视公司自治效力的发挥。公司自治是第一位的,国家干预应倾向于完善和保障公司自治,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维系着公司担保制度的健康发展,这是在担保问题上实现公司自治和国家干预融合的关键。
  至于在公司担保中,国家强制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实现担保的积极效应,以及以何种路径实现,则会涉及到国家强制的有效性和有限性问题。应当承认,法律只能部分地解决部分问题,除了法律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会影响到公司的担保行为。另外,由于市场的环境、法律制度以及行政和司法的廉洁和效率方面的不同,有效的国家强制通常必须回应国家强制实施下环境的特殊性。
  总体来说,国家的干预对公司担保制度的保障会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通过不断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现有的制度,从而为公司的担保持续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国家利用适度的司法手段,对公司担保的运用和管理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指导,以保障、监督公司担保发挥积极的效应。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公司滥用担保权利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对于公司和公司股东利益造成威胁,更对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这都需要国家进一步干预,在国家合理标准的规范下,公司经过正当的程序对外担保,便可将公司担保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化解。但最大的原则仍然是把握好国家干预的限度,将公司自治与国家干预的平衡作为指导思想,在充分尊重公司自治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干预,以形成二者的协调和统一,以期更好地完善公司担保制度。
  最后,由于我国公司担保的相关配套制度尚存在缺陷,在实践中也并未形成明确的共识,且本文是基于理论的角度对公司担保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亦缺乏有效的实证调查研究,因此,对于在该问题上的论述会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这需要不断反思总结,也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进一步细化、完善。
  注 释:
  ①王永强,陈玉.“公司自治的法经济学分析”[J].学术论坛,2009(8):79.
  ②郭明瑞.担保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
  ③蒋学跃.司法介入公司治理法律問题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22.
  ④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⑤刘坤.意思自治视角下的公司章程法律制度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20.
  ⑥贺少锋.“公司自治与国家强制的对立与融合——司法裁判角度的解读”[J].河北法学,2007(6):185.
  ⑦赵月.“论公司的自治与国家强制”[J].中国商界,2008(4).
  参考文献:
  [1]王永强,陈玉.“公司自治的法经济学分析”[J].学术论坛,2009(8).
  [2]王玉梅.“论公司担保能力限制”[J].现代法学,2004(4).
  [3]郭明瑞.担保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4]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司法实践中,针对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着不少争议,既有司法体系不完善所导致的原因,也有在触犯法律底线时定罪量的因素。挪用公款罪在立法规定里,无论是从立法的程度,还是司法的认定都相互冲突,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挪用公款罪的诸多问题,一直都是立法者、司法者和学者共同讨论的焦点之一。由语词的基本特征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有限性所决定,模糊性立法能保证刑法规范稳定性和权威性,保证挪用公款罪罪刑规范的
期刊
【摘要】由于《物权法》一改《担保法》和《担保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对抵押物的转让采取“抵押权人同意说”观点,故在《物权法》颁布之后关于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规则和效力问题产生了诸多争论,其中对于抵押人擅自转让抵押物效力的分歧尤甚。本文试图立足于现有法律条文的规定,结合物权法法理,对抵押人擅自转让抵押物的效力进行探讨,以期能使立法和现实更好的结合,为解决法律实施中的困境提供一点小的借鉴。  【关键词】抵押
期刊
【摘要】“醉驾入刑”以来,已经成为一个高发的犯罪类型,在司法实践上,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所在地区办理的醉驾案件特点,归纳了机动车管理范畴不明确、量刑标准过于单一、自首情节难认定、司法资源浪费、危险驾驶与交通肇事案件的处罚不均衡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醉酒驾驶;问题;对策  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截至2014年4月象山县院共受理危险驾
期刊
【摘要】近年来,宽严相济刑事法律政策成为刑事法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热点话题,而检察机关如何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即从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出发,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制度构想。  【关键词】宽严相济;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犯罪行为呈现出高发性、易发性的特点,犯罪主
期刊
【摘要】浙江省农用地产出效益低,土地污染、闲置、不合理占用、土地监管乏力问题亟待改善。通过立法、执法保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提高民众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有利于推动农村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实现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土地经济;监管;法律;法律意识  一、浙江省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农用地产出对农民收入贡献度不足,土地经济乏力  农村经济,归根结底是土地经济。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
期刊
【摘要】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虽然民事公益诉讼实施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但不可否认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立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期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与行政法治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事公益诉讼;附加价值;行政法治;行政公益诉讼  一、民事公益诉讼概述  公益诉讼是指,为保护社会公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隐形存款担保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推进,尤其是上海自由贸易区宣布将在区内建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以来,先前制度所依赖的环境已经改变,未来面临的巨大危机和挑战呼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建立一个合理的制度来适应新情况的变化。本文将从上海自由贸易区引出我国对构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需求来考察这一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存款保险制度  一、现实问题呼
期刊
【摘要】历时百年的废死之风终究没有能冲破中国绵延千年的重典亲刑的桎梏,呼啸而去!中国的废死进程可谓举步维艰。放眼望去,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中国的废死之路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要废除死刑,我们就必须找一个与死刑有着相同或相似威慑力的刑罚来替代死刑。从我国现行刑法来看,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我国独有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上做文章,或废或强化,都可以助我国的废死进程一臂之力。笔者将会在下面详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初中生发帖被拘事件为切入点来浅谈对法律执行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认为在法律执行过程中执法者必须坚持依法而治,要具有法治思维,要正确处理权力和权利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要在法律执行和舆论监督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  【关键词】法律执行;依法而治;法治  “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①但这其中实则缺少一
期刊
【摘要】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无效及可撤销之诉是维护交易安全、维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对《公司法》22条制度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不难发现,该条款在立法技术、可操作性以及实用价值方面还有待提高。本文在借鉴国外立法、学者综述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完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无效及可撤销之诉进行了探讨,为能更好的适用该条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无效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