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国是如何崛起的?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但人口大国不一定是教育大国。建国初期,中国有4亿多人口,而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6初等教育当量年。今天,我国的教育人口有3.67亿,比美国的全部人口还要多,占世界教育人口的22%,可谓是个教育大国。这样的教育规模是在短短的50多年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迅速形成的。就基础教育而言,2007年,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就高等教育而言,1978年的毛入学率为1.9%,到2006年达到了22%,已进入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以上。这是令人鼓舞的成绩。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实现了这种崛起?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08年1O月出版的《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一书给我们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答案。综合来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唤醒了人们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第一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大批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需要教育不断地发展与改革,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教育崛起的思想根基。二是邓小平等领导人高瞻远瞩,对教育高度关注: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的提出,到“三个面向”,再到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从关注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全民教育,到关注高等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职业教育;从恢复高考,到组织优秀人才出国留学;从国情教育、历史教育到创新教育;从精英教育到素质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我国的教育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三是政府的投入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经济实力比较弱,仅靠政府解决教育上的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教育人民办”,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使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变。当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之后,政府又勇敢地把担子接了过来。四是坚持教育改革。面对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我们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教育法制体系。1985年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此外,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五是实施了许多重大的教育工程。例如:基础教育领域的“普九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两免一补”,高等教育领域的“211工程”、“985工程”、“长江学者计划”、“质量工程”等。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教育国际行动,如参加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和2000年世界全民教育论坛,制定《中国全民教育行动计划》等。
  《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站在整个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中和与国际教育的比较视野中,着重就改革开放30年的教育发展进行了史论结合式的全景式展示和分析。全书共分9章,第一章以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为开篇,第九章以展望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征程为终篇,中间7章分别就教育体制改革、全民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创新教育、教育公平、面向世界等专题进行了阐述,使我们了解教育各领域发展的艰难历程。各章均配以大量珍贵的照片资料,选择典型事例,结合各种文件内容,叙述具体,论述有据,生动可感。
  
  编辑 许丽艳
其他文献
某大城市的一位区教育局长曾经找过我,希望我带领专家团队为该区百所小学的每所学校都逐一提炼出四个字或者八个字的办学特色,使得百所学校互相之间都不相同,“一校一品”。我断然拒绝了。我认为,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互相之间哪有那么多的不同?何况还是同一区域内的小学。刻意地为这些学校贴上四字或者八字的标签,既显得简单粗暴,也不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更背离了小学教育的共性追求和基本规矩。  我国学校特色建设在
胜任力理论及胜任力模型是当代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兴起与发展为校长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在中国,从胜任力建模与测评角度对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进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何谓胜任力模型    1.胜任力  胜任力有时也称胜任特征。1973 年,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莱兰(David McClelland)发表《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后,胜任力理论
近年来,学历高、整体素质好的青年教师不断充实到教学一线,但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自视过高,工作起来怕苦怕累,总嫌收入低,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如何解决青年教师的这些问题,使他们能够端正认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找到了切入点……  我校有位退休教师叫王景德,已近80岁。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遭冲击下放劳动,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才得以平反,重
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将某些发言或会议内容整理成文的情况。这是令许多管理者尤其是执笔者感到困惑和头疼的事情。我们在编辑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如何从浩繁的文字材料中充分挖掘提炼其独特的内在价值,需要我们以专业的眼光、用专业的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深加工和再创作。  材料梳理五原则  對材料进行处理是加工原始素材的第一步,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于这些素材或来源于一次访谈录音,或是一
2008年是江苏新课程改革后实施高考新方案的第一年,也是检验江苏高考新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合理的第一年。该方案的精髓是“3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即把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作为高考统考科目。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7门学科作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其中选修科目2门:在历史、物理2门中选择1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1门,必修科目5门,
前不久,《陶西平教育漫笔选集③:涌动的潮流》和《陶西平教育漫笔选集④:为生命而为》陆续出版。两部选集共收录陶老2012年以来的教育漫笔107篇。这些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文字,无论对我们品读陶老个人的教育思想,还是反思这一时期复杂而生动的教育改革历程,都弥足珍贵。  两部选集都贯串着陶老对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的高度关注。作者以其独有的教育敏感与教育慧眼,洞察时代关切,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总趋
最近多位名人因癌突然离世让人感叹:怎么突然就患癌了呢?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个“急症”,且也有“高危人群”。临床观察表明:部分人处于某种特定状态或罹患某些疾病,日久有可能演变为癌症,这种有可能发展成癌症的前期状态也称作为“癌前状态”。  这些人可能处在“癌前状态”  ●本刊记者:哪些人可能处在“癌前状态”?  ○何裕民:根据我们的经验,常见的“癌前状态”大致有——  1.高龄老年人。据研究,约有1/4的
摘要西安交通大学智力超常少年培养历经32年,基本实现了中学基础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间的有机衔接。在超常人才选拔方面,形成了“两阶段四模块”招生选拔模式,并通过选拔效度自评估机制检验选拔结果。在超常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联合预科中学、出版相应教材、加强素质教育,健全体制机制的完整模式。  关键词英才教育;超常教育;少年班;钱学森学院;拔尖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摘要]重庆市永川区为了实现“城校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立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把整个城市作为大社区的层面上,建设大职教、大社会间的关系。同时,改变政府角色,政府从原来的“管理者”变成为学校发展提供服务的统筹者,从原来的“领导者”变成促进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的引导者,为政校关系的进一步变革铺路。  [关键词]政府;职业教育;城校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摘要 性别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文化对两性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对受教育者的性别认知、性别观念以及性别行为的社会化施以影响的过程。西方学校性别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单一性别教育”“无性别教育”“单一性别教育的再兴起”“分性别教育”四个阶段。科学的学校性别教育应以性别平等、因性施教为基本原则,以双性化教育为理想模式,走多元化教育途径。  关键词 因性施教;分性别教育;单一性别教育;双性化教育;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