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氧……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ai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在寒冷的天气保持温暖,鼠兔这种小型山地“居民”绝对是个中高手。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些抗寒高手们遇到了极大的冲击——低海拔地区气温升高,它们不得不迁居到更加凉爽的高海拔低氧环境里继续生活,而缺氧便是它们遭遇的头号麻烦。
  难道人类就一定不会在未来某一天遭遇到类似的事——空气中的氧气突然间全部消失了?这也是本文的前提条件。好了,读者朋友们,建议在往下阅读之前,首先深吸一口气憋住,这样可以获得更加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我开玩笑的,可别真去这么干)。
  脆弱肉体
  首先,氧气在空气中约占21%的体积。如果氧气突然消失,空气瞬间变得稀薄,我们首先会感到一阵耳鸣,搞不好鼓膜也会破裂。但这种外伤都不算什么,接下来我们将会体会到什么叫做绝望。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吸入的氧气大部分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人体各个角落;小部分直接溶解到血液里。空气中的氧气一旦消失,我们虽然可以照常呼吸,但是再也没有氧气进入身体。
  在生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氧分压,指的是溶解于血液的氧产生的压力。这个概念可以量化我们平时血液中的氧含量,但现在也没什么用了,因为按照我们的假设,氧分压很快就降为零:细胞活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这种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含量过低引起的缺氧,被称为大气性缺氧。
  大脑是人体中最消耗氧气的器官。人类大脑重量大约是人体重量的2%,但脑血流量却占心输出量的15% ,脑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3%。因此,大脑对缺氧最为敏感,几分钟内,除了会觉得窒息、呼吸障碍、耳鸣之外,还会引起头痛、思维能力下降,表现在器质层面,就是脑血管扩张、脑细胞及脑间质水肿。完全缺氧5~8分钟后,经过这些对大脑的不可逆损伤积累,你就将迎接昏迷甚至死亡。
  生命熄火
  如果我们把人体比作一部机器,氧气对人的重要性也可以用能量变化来解释。
  人类一天到晚吃吃喝喝,所摄入的有机营养物质都需要在体内被利用,这个过程就是氧化,相当于汽车里面汽油的燃烧,只是没有火焰。
  氧气是一种获取电子能力很强的物质,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本质上就是一种传递电子的行为。因此,这一过程会产生能量,就是氧化分解得来的能量。最终,能量以一种“能量分子货币”——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储存起来,而氧气和氢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水。
  氧气对于人类,以及所有需要有氧呼吸的生物的终极意义正在于此——从空气中获取这种氧化剂,维持能量的正常运转。如果这种氧化过程不能继续,那生命之光也就随之黯淡。
  灾异蔓延
  但是人类不会这么轻易地“狗带”!
  我们假定最能憋气的一部分人活着爬到药店、医院,纷纷争抢氧气瓶和制氧机。一些工厂里的工人赶紧停工,挣扎着打开工业用氧猛吸,也不管有没有杂质气体,先活命再说。不管怎么样,液氧罐现在要比黄金贵重多了。
  因为空气中氧含量下降,海洋和土壤中的氧气可能会析出,补充被宇宙恶霸抽走的气压。人类也可能会牺牲电力,用电解法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来救急。工厂里的双氧水等氧化物可以制取氧气,或者把地壳里的氧化矿物质分解,把氧气提取出来。当然,我们做这一切的前提是尽量降低耗氧量。
  臭氧也开始拼命吸收紫外线,分解出氧气,这也可能让人类变得稍微好过一点点,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臭氧层的消失。缺少了这一层屏障,紫外线会长驱直入,给人类带来皮肤灼伤、癌变和眼部疾病。
  在人类忙碌的过程中,天已经变了颜色。由于缺少了氧气分子,可以反射光线的粒子减少,这时的天空可能会变得像照片底片一样——过于黑白分明。
  一种循环
  不过有个好消息是,由于其他需氧生命不懂得自行制造氧气,所以会大量死亡。它们不会再跟我们争氧了,此时可以产生氧气的光合作用开始回升,尽管这个过程会非常缓慢。
  我们不禁回忆起早期的地球,生命刚刚出现的年代。那时并没有多少氧气可言。一些原始单细胞生命开始利用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产生一种废物,那就是最初的氧气。那时的氧气对生命而言还是废气,甚至是有毒的致命废气。这些被生物排出来的氧气还顺带挤走空气中的甲烷,降低了温室效应,把温度变得适宜。
  后来,一些细菌习惯了充满废气的环境,觉得用有氧呼吸这种方式来进行生存会释放出更多能量,这才有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
  这是历史的重演。在经历这次氧气突然失踪的大灾变后,我们只能期待,地球上这些数不胜数的生命可以尽快恢复氧气含量,并且和之前一样不高不低。当然这种期待听起来实现的可能性真的不高。
  TIPS
  氧气的历史:几个瞬间
  距今45亿年前 地球诞生。
  距今34亿年前,一些生命进化出光合作用的技能。但是这时的光合作用产物还不是氧气。
  距今24亿年前,有一种光合作用途径开始产生氧气这种代谢产物。但由于氧气要首先和地球上原本存在的许多物质反应(比如金属和还原性物质反应),因此大气中的氧气浓度并不高。
  距今17亿年前,大气内氧气浓度达到21%,一大批厌氧生物灭绝,大量好氧生物取而代之。
  距今3亿年前,由于氧气充沛,石炭纪产生了一些巨型节肢动物,比如巨脉蜻蜓翼展可以达到0.8米。
  公元79年,古罗马最伟大的博物学者老普林尼造访庞贝城附近的维苏威火山,那场抹除庞贝城的火山爆发遮天蔽日,使老普林尼也一去不还。他也许是和庞贝人一样,死于窒息和气体中毒。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命名了氧元素(oxygene),并揭示了是它在支持可燃物燃烧。
  1795年,英国医生托马斯·贝多斯发明了可以用来治疗的吸氧器具。
其他文献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以教师的“导”为主,以学生的“学”为本。文章提出可以通过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数学课堂情感化
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即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巧妙运用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
数学教学中发展智力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即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针对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轻情感的渗透、感情的交流的现状,从以教师的真挚感情感染学生;努力挖掘教材情感信息并贯穿教学始终;指导学生生活实践让其体验深
课堂不比工厂有规定的程序,课堂随时有意外情况发生。语文课的课程内容决定了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语文课堂”意外”会层出不穷。语文教师应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从容应对,努力用智
中国成语从其起源,经过演变,沉积下来,大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流传至今。通过成语这扇沟通古今的历史窗口,我们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语的过去。清楚其演变,分析成语的语法和修辞特
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中,化学实验在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揭开学生迷惑、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新课的宠儿,在复习课中也应发
班级作为当代学生最为重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对学生道德修养和学习技能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班主任将德育教育插入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去,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
有人犯罪怎么办?抓住他,关起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很擅长做这种事。然而,如果犯罪的不是人而是物品,那又该怎么办?即使FBI内部也几乎无人知道答案,但他们有个专门处置犯罪物品的部门——“第十三号仓库”。好吧,这并不是真实FBI的编制,是—部美国幻想电视连续剧的情节,剧名也是《十三号仓库》。  分隔现实和幻想  和许多类似美剧一样,《十三号仓库》的主角是一对男女特工,彼得和麦卡。在被卷入一起奇怪
本文对VPN的含义、特点以及VPN的隧道协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且对利用VPN实现NT网间的远程接入作了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