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助“后进生”在短期内学好数学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06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的工作,已经有很多人在这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理论剖析,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效果也不很理想。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特别是近几年把“后进生”与“优生”进行全面的对比后,我发现转化“后进生”是有一定的窍门的。只要“后进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后进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后进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后进生”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如何辅导“差生”在短期内学好数学,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当然,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后进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后进生”的“后”是暂时的,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下面就我平时积累的一些经验,谈几点看法。
  1 注重情感教育。尽管是“后进生”,他们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应该抓住每个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差生”接受了教师,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仅是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对“后进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要充分肯定“后进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捉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2 讲清楚数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后进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并指导他们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们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面对数学没有学不好的“后进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是一些重点知识、定理、公理、运算规律没有理解透等等。找準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要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比如:知道这几个“后进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去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后进生”做不好计算型、证明型数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让“差生”在短期内学好数学的秘诀所在。
  3 要明确告诉“后进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这一方法学习,短期内,如三个星期或一个月就会有明显的进步。要有相应的测试,测试成绩的提高是学习进步的主要标志。〔至少“后进生”是这样认为的)不要把验证进步的期限超过两个月,这样“后进生”会觉得太久。测试之后一定要及时与“后进生”共同分析错因。
  4 在课堂上多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说题”。启发引导他们分析题目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已知条件是什么?说出解题的思路。从“说题”入手,揭开试题的神秘面纱。鼓励他们说题,是短期内提高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招不只是对“后进生”有益,几乎对所有的学生都是有益的。“后进生”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面对一个题不知从何下手,有时虽然能写两步,但最终还是想偏了,结果得不到分,等考试结束后,老师一讲,他们大都有所顿悟:“噢!原来如此!”但大都只停留在这一声感叹上,以为听懂了,就是会了。其实不然,你马上让他说一说解题思路及解答的书写,他可能立马就说不完全。隔几天考试时,再把这道题拿来让他做,便是“似曾相识”,却又做不出来。这就是“后进生”的“一错再错”现象。“说题”的最大功效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曝露出来,老师便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受益的是全班学生。
  5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本”,记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顿悟”到的“一句话知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须记在纸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这是减少“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老师要耐心地启发学生怎样把不会的记下来,一点一点地积累。先挑重点的,常用的记。这里强调的“记”,而不是“抄”。比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时候,运算法则要记下来,然后再用。记下一些特殊的知识。在做题中总结,归纳出的知识;记下多次出错的题型和相关知识点;记下经过请教别人才会的题的详细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每一处都在教学中实践过,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果证明,“后进生”之所以“差”,“优生”之所以“优”,关键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和优。故而,我们老师要让“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冲破迷雾,清清楚楚学习,明明白白考试,昂起头来做一个优秀的学生,何不快哉?
  
其他文献
【摘要】 理解学生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是不尽相同的,它有若干的维度: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学生的具体成长环境,理解学生的发展历程,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理解学生的长短与优缺点等具体内容。我认为理解学生不仅意味着要按照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办事,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还意味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限度地宽容学生的缺失;甚至要长善救失,特别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化解学生的问题,激
期刊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战线的共同心声和迫切愿望,也是人才挑战的时代发展的求要。然而,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心动”起来,从而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想他们真正的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的   几十年前,钱学森老先生曾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他的回答是:现在中国没
期刊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这,已经成为国人高度的共识。正因为创新素质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把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到了十分突出的高度。值得欣慰的是,在提升了它的高度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紧迫感。我们听到的最响亮的呼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唤醒教师的创新意识,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的,似乎很难想像,缺乏创
期刊
【摘要】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在现代经济社会里,数学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个领域,因此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应用意识;应用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数学教学要以够用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
期刊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兴奋、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都喜欢。如何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管理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意义很不寻常。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则是这一基层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所以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怎样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这里着重谈谈几个问题。  1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出榜样   “为人师表”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
期刊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因此,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生活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初三后期的总复习从阶段复习、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四个阶段进行了详尽地总结,以期在这四个阶段的训练后,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 阶段复习; 专项训练; 综合训练; 模拟考试  On the third English is always reviewed  Hu Qiaoni  【Abstract】In this paper, on the lat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的确,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1 让读书插上快乐的双翼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低年级语文的特点是:识字多,写字少,在大量读书的基础上,积累字,丰富词,发展学生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课文的
期刊
【摘要】 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形成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否敢问、乐问、会问,对其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 敢问; 乐问; 会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
期刊
国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从事主观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特別是“单一讲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负面影响,视学数学为接受数学。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是我们每一位知识传授者的共识。能使学生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关键。选择一种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