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实验、操作法在数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从事主观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特別是“单一讲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负面影响,视学数学为接受数学。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是我们每一位知识传授者的共识。能使学生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关键。选择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现略谈观察、实验、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向力
   观察能力是通往智力的大门和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生活中的数学,许多知识是通过直观来认识和掌握的。
   比如: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可拿出不同形状的实物(如纸盒、罐头盒等)或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识别。也可投影出示教材第七册第27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并用多媒体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图形,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具体有什么特征,也可通过事物学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慨括出它们的特征。学生边观察、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 引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材中,侧重于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而对空间观念和实践操作方面显得不够。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式过程。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制作一个圆锥,再做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在空圆锥里装满细沙,将细沙倒入圆柱里,让学生观察,看倒几次刚好装满,引导学生发现,倒了三次就装满了,也就是说三个同样的圆锥的容积刚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容积相等。进而推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体积是无法用我们所学的计算方法求出来,需要设法找出替代关系,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就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实际能力
   实际操作,能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有许多结论都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来认识。如怎样量角,角的画法,都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掌握技能。在加强操作活动时,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放手让学生探索,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 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最基础、最基层的一个组织,班级就是一个教育组织,又是一个文化组织。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注重丰富的班级文化建设,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协调性、针对性、时效性、全面性、持久性。用班级文化建设统领班级各项日常管理,烘托日常班级工作,以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作用。  【关键词】 班级; 文化; 建设; 教育; 管理; 学生   Take effective man
期刊
【摘要】 理解学生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是不尽相同的,它有若干的维度: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学生的具体成长环境,理解学生的发展历程,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理解学生的长短与优缺点等具体内容。我认为理解学生不仅意味着要按照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办事,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还意味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限度地宽容学生的缺失;甚至要长善救失,特别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化解学生的问题,激
期刊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战线的共同心声和迫切愿望,也是人才挑战的时代发展的求要。然而,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心动”起来,从而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想他们真正的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的   几十年前,钱学森老先生曾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他的回答是:现在中国没
期刊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这,已经成为国人高度的共识。正因为创新素质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把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到了十分突出的高度。值得欣慰的是,在提升了它的高度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紧迫感。我们听到的最响亮的呼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唤醒教师的创新意识,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的,似乎很难想像,缺乏创
期刊
【摘要】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在现代经济社会里,数学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个领域,因此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应用意识;应用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数学教学要以够用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
期刊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兴奋、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都喜欢。如何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管理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意义很不寻常。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则是这一基层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所以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怎样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这里着重谈谈几个问题。  1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出榜样   “为人师表”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
期刊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因此,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生活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初三后期的总复习从阶段复习、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四个阶段进行了详尽地总结,以期在这四个阶段的训练后,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 阶段复习; 专项训练; 综合训练; 模拟考试  On the third English is always reviewed  Hu Qiaoni  【Abstract】In this paper, on the lat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的确,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1 让读书插上快乐的双翼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低年级语文的特点是:识字多,写字少,在大量读书的基础上,积累字,丰富词,发展学生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课文的
期刊
【摘要】 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形成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否敢问、乐问、会问,对其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 敢问; 乐问; 会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