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模式选择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老龄化形式的发展,使我国已经进入未富先老的状态,养老成为一大难题和热点,本文从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基本养老模式进行了定性评价分析。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积极倡导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养老需求。同时,更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养老模式,以充分发挥各种养老模式的优势和特色。
  关键词:老龄化 养老模式 模式比较
  一、养老的必要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该国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或地区。我国在1999年正式进 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
  有关学者指出,一个国家拥有几个亿的老年人口的时间长达四五十年, 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与其他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历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增长较快。如果以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 7%上升到 17%的时间比较,我国只要40年左右的时间,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差不多要 80 年左右的时间。我国老龄化速度之快,使得养老形势非常严峻,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事实证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在实现现代化之后才遇到老龄化问题的,也就是“ 先富后老”, 这样使得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经济基础来从容应对老龄化的挑战。而我国恰恰相反,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比现代化的进程还要快,这种“未富先老”的状况无疑为我国面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 为数以亿计的老年人口寻找行之有效的养老模式已经是非常紧迫而且现实的问题了。
  二、养老模式的类型
  传统家庭养老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未富先老”的养老问题,需要构建现代新型的养老模式。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总财富还不够丰厚,还不能主要依赖社会养老。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依靠老年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多种力量共同为老年人服务的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自我养老。自我养老主要是指老年人要有足够的养老资金,在经济上实现独立,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并自我寻找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慰藉,摆脱对子女和他人的依赖。首先,老年人要增强独立意识和自我养老观念,从中年时期开始为自己储存一定的养老金。拥有充足的养老金,是自己晚年生活幸福的有力保障。其次,老年人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买菜、做饭、洗衣等日常家务活动,不但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身体,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再次,老年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参与中寻找精神慰藉,以摆脱晚年的孤独与寂寞。
  2.分居式家庭养老。分居式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子女要尽赡养老人的责任与义务,要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子女仍然是赡养老人的主體。尽管家庭养老面临种种的困境和挑战,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实行社会化养老财力还不足。家庭养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庭人伦,老年人很看重家庭带来的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这只有在家庭中才能感受到,所以家庭养老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但实行家庭养老,也正在由老人与子女共居的家庭养老模式向分居的家庭养老模式发展,有的学者将这种模式称为“分而不离模式”。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分居形式从实际情况看对供养双方都有好处。实践表明,分开居住的形式并没有使得老人和子女间关系变得冷漠,反而由于这种若远若近的距离造就了一种新的家庭关系的和谐。
  3.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医疗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 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服务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都开始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二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没有子女照顾或者子女没有时间和条件照顾的老人,让其享有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对减轻国家负担,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互助养老。互助养老主要是依靠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照顾他人能力的老年人和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一种养老模式。互助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的延伸,是社会化养老的初级形式,是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一种过渡,是符合中国现实的一种养老模式,而且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首先,互助养老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由于老年人有着相同、相近的人生经历,对问题、社会有相近的看法和观点,有一些相似的人生感悟,他们在一起能够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并容易达成共识,从而消除苦闷和烦恼,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这对形成愉快、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排除老年人心理方面的孤独感和失落感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且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次,互助养老能够增强老年人的独立意识。
  三、养老模式的选择
  养老模式的多样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一个一脚已经踏入老年社会的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所以如何发展和完善各种养老方式成为当务之急的任务,养老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养老方式的多样化满足人口庞大的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选择何种养老方式以及为什么选择不是我们社会最应该注重的事情,我们最应该要做的是将目前已有和符合他们需求的养老方式发展完善,满足其需求,同时,还应该在这一基础上,寻找和探索新的养老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文永林;对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2]吴和庆;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江海霞;陈雷;;养老保障需求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前沿;2010年03期.
  [4]马涛;试论地方政府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石梅华;社会分层视角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6]李素英,孙泽民,董沛;我国现存三种典型养老模式比较及效益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作者简介:张凯琴(1991—),女,汉族,安徽芜湖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政策。
其他文献
摘 要: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和命令性,是一种权利的代表,同时,不同领域的行政管理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而所有的行政管理工作
期刊
摘 要: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兴起,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的业务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为供应链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引起了深刻变革。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供应链融资机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供应链融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 供应链 金融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
期刊
摘 要:公务员工作动力不足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影响了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对党政公共事务的执行力,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本文重点分析公务员动力不足的原因,从本质上发现问题,分析影响公务员工作动力的因素和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公务员工作动力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提高当前公务员的工作动力发挥些许作用,供党政领导在公务员管理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人地关系紧张,争地现象频发。为实现区域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与生活、生产用地并行,本文探讨了区域发展过程中三生融合的总体思路。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明确三生融合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从不同的区域空间尺度:城市层面、大都市区(圈)层面、城市群层面分别分析了三生融合优化的重点。  关键词:区域发展 三生融合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保护  区域发展是大国公共
期刊
摘 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公共行政过程就是一种话语游戏,话语的应用是公民主体参与政治过程的关键点。现代公共行政在民主参与的执行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民主制度落实不到位、“精英主义”明显、公民参与途径少等,而基于话语的平等,公民在公共能量场提出合理利益诉求,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一大亮点。保障公民政治参与需要坚持民主参与制度、实现“一些人对话”、构建以网络新媒体为主的
期刊
摘 要:公共管理与社会信任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所以一旦社会上出现公共管理失范问题,社会信任危机也必然随之产生。政府相关部门要想在工作中对政府信用体系加以完善,就应该尽量建立健全的公共管理体制,为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相应的保障。本文在简要分析公共管理失范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对社会信任危机的解决办法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希望能够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公共管理失范 社会信任危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对指导和规范地方政府改革等重要文件的学习,分析了地方政府职能的现状极其问题,提出了解决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职能 简政放权 政府改革  2013年11月11号李克强总理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地方机构改革》的电话会议上指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大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转变职能,把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对建筑工程成本的认识,阐述了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以及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强化建筑工程人工及建材成本控制、科学合理地优化工程设计方、强化财务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强化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 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 对策  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在于成本内容涉及
期刊
摘 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我国为实现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合理控制及应用所修建的项目工程,测绘工作是水利工程项目开展的重要工作类型之一,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测绘技术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趋于完善性建设,对我国水利工程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对现代测绘技术内涵以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藏某水利工程建设主体实现具体案例探究,促进水利项目工程的不断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势情况复杂的国家,再加上河流众多,所以水利工程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现有的水利工程现状来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水利工程资金如何合理应用。本文主要在水利工程资金配置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合理的项目支出预算配置方法,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改革事业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项目支出预算 水利资金 水利工程管理 预算管理  作为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