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失范的分析及社会信任危机与解决方法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管理与社会信任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所以一旦社会上出现公共管理失范问题,社会信任危机也必然随之产生。政府相关部门要想在工作中对政府信用体系加以完善,就应该尽量建立健全的公共管理体制,为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相应的保障。本文在简要分析公共管理失范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对社会信任危机的解决办法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希望能够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公共管理失范 社会信任危机 政府
  社会信任是一个社会安全机制中的重要内容,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市场经济建设初步发展的影响,我国社会上的信任水平相对较低,甚至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度出现了下滑趋势,对国家经济增长、政治稳定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产生了相应的不利影响。从社会运行理论的角度看,导致这种社会信任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管理失范。因此,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管理失范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公共管理失范进行分析,进而结合公共管理失范问题探索社会信任危机的解决办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
  一、公共管理失范的具体表现和失范原因
  1.公共管理失范极其表现。失范是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根据涂尔干的相关研究理论,主要指人们在呈现出夸张化文化建设目标中逐渐失去了对规范趋同的情感支持,而在实际目标的建设中通过一定的手段极力获取未获得法律支持的利益,在集体意识发生改变和社会结构出现转型的历史时期,经济活动所带有的非道德取向变化导致公共生活出现一定的危机,造成社会整体结构和功能出现失调和紊乱现象,个人的情欲目标成为影响其行为的主要因素,最终必然会造成社会整体稳定情况的急剧恶化,行为规范的应有效力丧失,整个社会出现信任危机的病态发展征兆。现阶段,我国公共管理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结合方面:其一,工作人员懒惰怠工,本应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相应作用的工作人员不作为,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政府信用出现断链;其二,渎职失责,推卸本应该自己履行的责任,在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现损失,对政府信用产生不良影响;其三,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政府公共管理失效,对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其四,两面行政,公共管理人员“台上一套、台下一套”,阳奉阴違,实施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也推动了政府信任危机的产生。
  2.公共管理失范出现的原因。当前我国导致我国公共管理失范出现的原因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整体行政意识较差。受我国传统行政管理心理的影响,一些政府组织成员自身行政意识较差,对法制建设相对忽视,不利于政府行政工作的高效开展。近几年,尽管我国已经认识到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断完善行政体制,但是在落后行政意识观念的影响下,组织成员的主观思想对行政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公共管理失范的产生,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第二,政府管理职能缺乏明确的定位。现阶段,在我国行政机构的建设中,由于管理职能缺乏明确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同职能之间的职责和职权发生分离或重合现象,造成公共部门存在内部竞争和推诿责任现象,致使公共管理失范现象的出现。第三,政绩评估工作不够合理。尽管当前我国政绩评估共合作已经开始实施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标准,但是受到政绩评估工作复杂性的影响,评估体系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造成一部分政府官员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促使公共管理失范产生。第四,权力的监督和执行规范性较差。由于我国公共权力的行使存在单一发展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和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对公共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也缺乏足够的参考,致使公共管理失范现象产生,对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二、克服公共管理失范,解决社会信任危机的对策
  1.培育科学的公共管理精神、公共管理精神是社会公共组织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凝聚力等整体性精神风貌,是对公共服务进行管理的持久性承诺。现阶段,基于政府信任危机,亟需在社会建设中培育和构筑一种科学的公共管理精神,对公共管理工作做出正确的指引。这一精神的构筑一般包含效率、公正、责任和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效率具体指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正则指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或者行使正义的自由裁量权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责任代表着为公共利益而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态度;创新表现为与时俱进的探索公共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办法,促使公共管理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作实践中,公共管理精神能够通过适当的自我教育、社会舆论、组织强化和道德考核等方式,激励个体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行为自觉,最大限度的克服行为失范现象,为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信任危机,就必须构建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在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发展时期,要构建一个健全、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以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为切入点,从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开始逐步打造能够真正兼顾人民利益、取信于民的公共信用体系,进而建成能够对现代化建设产生极大辅助作用的全社会信用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相应的力量。在此工作中,政府应该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的工作原则,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政策的出台都应该符合社会公益、公理、公德等方面的要求,促使政府工作的开展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自觉维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不断建立健全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管理服务,真正实现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亲近民众、为民众服务、维护民众的基本利益,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
  3.对公共管理决策进行优化处理。一般情况下,社会风险与信任危机之间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影响关系,即社会风险的影响性越大,公共信任危机也必然越大,社会大众的社会信任感则必然受到不良影响而逐渐下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提升公共管理决策的科学性,规避社会风险或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决策机制建设,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在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加以制定和贯彻落实之前,应该对国情和民情进行具体的考察,尽量听取社会上不同阶层对社会对本次决策的建议和要求等,进一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社会适用性,保证公共决策的制定能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在体察民情的基础上也应该发挥相关专家在决策制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获取系统,切实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规避决策风险。其次,坚持预防原则。任何政治决策的制定必然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制定公共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决策评估工作的重视,明确决策执行后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并针对风险做好评预防和应对方案,维护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最后,建立完善的当事人参与决策体系。一般情况下,公共管理决策的制定必然关系到一定的公共群体,甚至在维护某些人利益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社会大众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在决策制定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参与者的意见,保证各个方面参与者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最大限度的降低民众对决策的抵触心理,促使管理决策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提升公众对社会的信任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体系存在相应的公共管理失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信任危机的产生,所以为了规避社会信任危机,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加强公共管理,提升公共管理实际质量,进而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增强公众对社会的信任,完善社会公共信任体系,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建欣,覃凤阳,戴璐等.公共管理失范与社会信任危机研究[J].卷宗,2014(10):485-485.
  [2] 邹晓燕.公共管理失范原因及有效控制[J].魅力中国,2013(20):72-72,184.
  [3] 王庆林.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及解决路径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3-27,31.
  作者简介:姚亚菲(1985—),女,苗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助教,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基金项目;郝婧(1985—),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助教,西北工业大学行政管理硕士,主要从事危机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十八大以来,为提升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保障水平,党中央作出了关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常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基层 打造 公共文化 体系 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强调:“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
期刊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益组织的参与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一方面,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参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组织自身也有很多制约因素。这些问题的出现制约了目前社会公益组织在社区服务领域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和作用,降低了其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度。因此,要想破解当前社会公益组织面临的困境,需要从参与路径的角度探寻社会公益组织的具体介入方法,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所
期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目前,“互联网+”在金融、商务、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实践表明,互联网同样可以融合政府治理,即互联网+政府治理,将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政府治理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对“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互联网+”背景下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的社区管理、服务措施都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及适应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社区居民所期盼的服务体系、管理标准与现实社会社区管理的现状有所差距。这一系列的原因皆由于管理的体系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在此背景下,加强社区的管理水平,提高居民满意度,就务必要对社区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分析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服务较差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期刊
摘 要:面对越演越烈的出租车拒载、服务态度较差等问题,城市内部交通运输供需出现了失衡的现象。专车作为一种新兴出行方式,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而针对专车在市场中的合法性,以及专车是否应该准许进入市场,政府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表态。本文就这一情况,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从市场效应、政府行业管制和环境交通安全方面探讨了专车市场准入的可行性。最终,得出专车在市场中存在有其必要性,应该予以
期刊
摘 要: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和命令性,是一种权利的代表,同时,不同领域的行政管理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而所有的行政管理工作
期刊
摘 要: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兴起,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的业务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为供应链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引起了深刻变革。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供应链融资机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供应链融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 供应链 金融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
期刊
摘 要:公务员工作动力不足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影响了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对党政公共事务的执行力,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本文重点分析公务员动力不足的原因,从本质上发现问题,分析影响公务员工作动力的因素和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公务员工作动力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提高当前公务员的工作动力发挥些许作用,供党政领导在公务员管理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人地关系紧张,争地现象频发。为实现区域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与生活、生产用地并行,本文探讨了区域发展过程中三生融合的总体思路。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明确三生融合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从不同的区域空间尺度:城市层面、大都市区(圈)层面、城市群层面分别分析了三生融合优化的重点。  关键词:区域发展 三生融合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保护  区域发展是大国公共
期刊
摘 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公共行政过程就是一种话语游戏,话语的应用是公民主体参与政治过程的关键点。现代公共行政在民主参与的执行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民主制度落实不到位、“精英主义”明显、公民参与途径少等,而基于话语的平等,公民在公共能量场提出合理利益诉求,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一大亮点。保障公民政治参与需要坚持民主参与制度、实现“一些人对话”、构建以网络新媒体为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