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神往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目前初中语文课诗词教学中常见的两种倾向入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阐释与诵读的有机结合;多媒体的适时、适度利用。
  【关键词】诗歌教学;阐释与诵读;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词的学习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典诗词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学生们却没有学习的热情,往往把背诵诗词当作一种负担。他们虽然也能做出一定的分析,但却无法真正产生情感的共鸣。
  一、诗词教学的两种倾向
  目前的诗词教学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注重阐释。从作品的背景,到诗词的内容,诗词的主旨以及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另一种注重诵读。讲前读,讲时读,讲后读,个别读,集体读,自由读,限时读,男生读,女生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达到对诗词的领悟。第一种倾向实际上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中小学的诗词教学不能等同于大学中文系的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第一位的。第二种倾向注意到了吟咏的重要性,然而真正通过诵读把诗词的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是一个难度相当高的要求,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好。而巧妙地寻求两者的结合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诗歌的意境中神游是诗歌教学的永远追求。
  二、结合两种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这两种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具体设想是:
  (一)阐释中铺路
  先让学生自己诵读,然后纠正读音,再让学生提出自己在诵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解答。有些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通过一些必要的启发或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来解决。有些学生自己无力解决或比较重要的问题,则进行师生间的互动探讨,并且补充一些写作的背景,对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欣赏。
  (二)诵读中加固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当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而指导朗读时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学生在朗读时放得开,尽情投入。二是要读对诗词的节奏。当然老师要讲解一些关于节奏的知识,例如从音和意上划分,五言七言朗读的一般规律等等。三是要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三)比较中升华
  在学生具备了相当的诗歌阅读能力后,可以选择同题材的诗词进行比较。通过必要的阐释来准确把握深刻的“理”,通过诵读来把握不同的“情”,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对比中学习诗词赏析,对诗词的主题、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理解、欣赏将更上一层楼。长此以往必定能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在上七年级上册的《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朗读,然后自由提问。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说王建是怎样一个诗人,有的问“秋思”是什么意思,有的说《水调歌头》的上阕前后矛盾,到底是想乘风归去还是想留在人间,还有的说“思念”是无形的,怎么会是圆的。可以说这些问题涉及了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有一些可以通过自学注释来解决,比如说王建的情况。有一些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譬如《水调歌头》的上阕是否存在矛盾,如何理解作者这种矛盾的心情,从而引出写作的背景和苏轼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以及这种观念对于其词风的影响。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又产生新的疑问,正是我们主张探究所想取得的效果。学生正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新的问题再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提高的。
  在此节课的多媒体运用中,我只选择了一张《唐诗欣赏》的配乐CD,其中有孙道临先生朗诵的《十五夜望月》和简要赏析。学生在CD示范朗诵的帮助下反复吟诵,朗读效果明显好于初读,而简要赏析代替教师小结,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
  笔者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三首诗词的字词疏通、内容解析,第二课时用来进行比较阅读。结合课后“探究练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首诗词,并且说明原因。学生发言很积极,有的说喜欢《十五夜望月》,因为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涵盖了中秋望月者所有的思想感情;有的说前两句写景精妙,写出了中秋夜的特点。有的喜欢《水调歌头》,说上阕的想象极富浪漫色彩,下阕的抒情极富人生哲理,而且立意高远,超越了一般中秋诗词思乡、思亲的藩篱俗套。也有的喜欢《我的思念是圆的》,爱这首诗巧妙地将无形的思念物化成有形的意象,而且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主题让读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有学生三首诗词都喜欢,因为它们各有千秋,是历代中秋咏月诗词中的佳作。一节课几乎每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虽显得稚嫩,但独立思考的可贵还是让人欣慰不已。通过这样的探讨,学生在无形中从思想主题、艺术表现技巧的高度掌握了三首诗词,达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
  以上只是笔者日常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是有效果的,首先激发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继而活跃了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掌握了诗词的主题、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诗词对于学生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最精炼的文学样式,学好诗词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断探索诗词教学的实用方法也将任重道远。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选修课,是新的高中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特色的一个部分,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选修教材应该怎样使用,大家都在黑暗中或微明中摸索。笔者也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立足于学生,老师的有机配合,结合以练促教的方式,着眼于选修教材的整体性有效性的教学探究,希望能在选修教材教学的道路上找出一条相对正确的方法。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师生配合;以练促教  【中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携一堂以“普通话和方言”为主题的公开课参加了“江西省第七届高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大赛”,获得一等奖的成绩,这堂课因其教学设计的独到性、教学流程的严谨性、课程挖掘的深入性、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得到了评委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微创新”概念;挖掘文本;整合优势;保持“语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一直在探寻怎样才能让教学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出现的厌学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厌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为什么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怎样矫正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不少教师异常关注教学改革,有不少教师将所有的目标和精力都集中在高考语文,在高考语文指挥棒的影响之下,不少教师仅仅从“考什么教什么”的角度出发,导致课堂仅仅是为了考试的课堂。而古诗词鉴赏作为考试中占分比例较小的模块,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视,针对古诗词鉴赏这个“边角”,有的教师仅仅通过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必考的课文诗歌,对于教学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在我看来,“教育是一场慢的艺
【摘要】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这个效应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好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在课堂上或老师或学生或文本中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提问也许能激发课堂的兴趣,点燃学生头脑,引起一场不小的“头脑风暴”。一个好的提问能促进
【摘要】苏教版第三册《乡下孩子》是一篇流露真情、文质兼美、意境佳美的儿童诗,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我觉得这是一篇陶冶孩子情感的好教材。在课堂上,我注重以情感为突破,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那一句句稚嫩的话语,那一声声真情的流露,让我十分欣喜。  【关键词】教学案例;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  《乡下孩子》第二课时,我将课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利用课文美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语文教程的个性化教学是极具重要意义的。不仅可以发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而且可以推进对小学生的未来个性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需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教学特性,为学生量身定制适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老师也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进行个性教学。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对老师教学工作提供大力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环境,建立完整的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影响深远,而小学教育又是培养一个人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作为小学基础学科之一,在教学中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当前中小学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关于养成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实现“授之以渔”的教育目标。本文将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师教育界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培养反思型教师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教师教学反思的特点与意义两方面,阐述教师教学反思促进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师;教学反思;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古时就有“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扪
【摘要】教师只有把握时机,抓住要点,适时精讲,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讲透、讲厚、讲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三讲”;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实行以来,很多人对课堂教学中的“讲授”避之如洪水猛兽,好像只要是讲就是“填鸭”,就是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实际上新课改并非排斥讲,相反对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