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又读鲁迅先生小说《祝福》,那种令人压抑的浓重感觉又弥满心田,久久不能散去.充溢喜庆气氛的小说题目和小说首尾渲染的鲁镇新年祝福景象,与小说主人公祥林嫂的凄惨结局构成如此强烈的对比.掩卷沉思,突出的一得是那撼人心的比衬.比衬者,比较、对照、衬托也.衬托都是一种比照.通过比照、映衬,把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主要、中心的艺术对象愈加突出、凸现出来.鲁迅先生写《祝福》所运用的比衬艺术,恰到好处地描写了一幅行将灭亡,也应当灭亡的残酢无情的社会的图画.文章开篇既渲染了“旧历的年底”“村镇上”“将到新年的气象”:“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而“我”最后见到祥林嫂这一场面所勾勒的她的“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竹竿”的第三幅削像画,她的“老死”的凄惨结局,以及四叔的“高声”诅咒、短工的“澹然”、“我”的超然逃释等人世间的凄冷无情与上述那种祝福气氛构成一种鲜明比衬,给读者造成了极大的感觉反差和悬念,铺就了浓烈的悲剧基调与氛围.而“我”知道祥林嫂死讯之前的环境描写:“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