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分布式电源功率波动平抑的变频空调集群多时间尺度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来源 :电工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zui8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发挥变频空调(IAC)集群在平抑分布式电源波动方面的调控潜力,该文提出一种变频空调集群多时间尺度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根据IAC调控方式的不同,构建基于温度指令调控的等效电机模型与基于直接功率控制的等效储能模型,分别用以实现IAC集群的15min级与1min级控制。在温度指令调控方面,考虑IAC响应目标温度所需的动态过程,利用集中式控制架构实现温度指令的优化整定,并进一步研究了IAC的有序动作策略以缓解大规模IAC同时动作所带来的功率冲击问题;在直接功率控制方面,计及IAC间的状态差异,采用集中优化、自主响应的方式实现IAC集群的功率优化与快速响应。最后,经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文所提控制策略可实现IAC集群的多时间尺度协同,能够有效平抑分布式电源的功率波动。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常温输注肠内营养液与加温输注肠内营养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温输注肠内营养液与加温输注肠内营养液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目的 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20 mmHg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实施血管内低
目的:探讨中西医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康复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9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新时期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本文考察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历程和成就,阐明了科技自立自强的含义,分析了新时期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了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创新体系由创新的基础、基于市场的创新和国家优先领域与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三个层面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并据此阐述了建设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几个方面
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现代化施工技术研究,为房建工程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BIM技术可以通过可视化呈现房建工程施工的各种数据信息,为施工人员准确把握房建工程的设计意图提供帮助,同时,还可以在施工前通过BIM技术全方位模拟施工过程,使施工单位能够明确施工的重点、难点环节,制定科学的处置方案,协调每一环节的施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问题。文章介绍了BIM技术的主要特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并发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8例s TBI患者(包括慈林医院41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4例、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3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PHI与非PH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并发PH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各影
针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储能的容量配置问题,为提升在源–荷不确定性下的系统规划与运行的经济性,提出考虑空调负荷和柔性热(冷)负荷日内响应源–荷不确定性的电/热混合储能的鲁棒配置方法。首先构建了空调负荷和柔性热(冷)负荷应对源–荷不确定性的日内响应模型。其次在考虑系统多能互补的基础上,基于日前优化运行与日内响应,以年化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电/热混合储能鲁棒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
研究显示:除了阅读数量有待提升外,班主任专业阅读状况不理想同样值得关注。宁波市镇海区发起的“每月啃读一本书,用心写就千字文”的“啃读挑战”行动,注重教师自觉参与和团队动力的结合,让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形成了专业阅读的习惯。本文具体介绍了三位在“啃读挑战”中走上专业阅读觉醒之路的班主任的成长故事。
虚拟电厂技术能够实现分布式资源的有效聚合和协调控制,从而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碳排放量,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已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首先,从智能计量、信息通信和协调控制3项虚拟电厂关键技术出发,介绍了虚拟电厂技术概况及研究现状;然后,针对虚拟电厂对“双碳”目标的推进作用,分别介绍了面向碳减排和新能源消纳的虚拟电厂调度方式;最后,介绍了上海、江苏和浙江某市3家不同类型虚拟电厂的建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