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现代与经典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15日-4月18日“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京举办,我们有幸亲临现场,在东南大学感受名师大家的教学风范及专题报告,真是倍感荣幸!在两天半的活动中共安排了九节观摩课和八个专题报告。黄爱华、周卫东、吴汝萍、刘德武、华应龙、张齐华、徐斌、徐长青等名师用他们独特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给我们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的课,名师们精心的设计,灵活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无不让我们由衷地赞叹和敬佩。名师们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维,人格魅力也让我们叹为观止。郑毓信、黄爱华、曹培英、刘德武、张齐华等专家的报告生动而耐人寻味,引领我们朝着课堂教学所蕴涵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还是我第一次目睹这么多名师的风采,简直让我兴奋不已,不知不觉地陶醉在他们教学艺术的旋律之中,忘却了忙碌和疲惫。几位大师的风采,让我深深折服,短短几日,让我收获太多太多!
  一.经典又精辟的专题报告
  首先郑毓信教授关于《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我耳目一新,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我们搞好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也是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郑教授在报告中说,我们甚至可以将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用作评定教育改革成就的标准。教学工作的新定位是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学习可以汲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从而防止再次重复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郑教授认为“教师要由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转向反思性实践。”反对迷信专家,加强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追随潮流,应当更加关注教育教学的理论实践。郑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数学并不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合作学习的过分强调,过分强调了情境而忽视了数学的基础教育,现在的课如果没有小组合作,没有情景设计,老师可能就认为这课太过传统,而运用了这些,又认为这课有点华而不实。这话说出了咱们一线教师的心声。就拿我们好多老师来说,小组合作,情景设计一般都只用于公开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认为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我认为只有积极的实践,认真的反思,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总结,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传统教学有传统教学的优势,而新课改也有新课改的好处。报告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立足的三项基本功,就是课堂中善于举例子,课堂中师生善于提问题,要学会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必须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想问题,做一些事情,只有认认真真地教书,踏踏实实地研究,明明白白地做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曹培英老师为我们做了《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对策》的报告,曹老师在讲座中从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课改背景下教师本体性知识状况的调研,课改背景下教师学科知识的缺失,怎样认识数学学科特点,面对缺失我们怎么办?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课改背景下教师本体知识的分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在讲座中列举的一个个教学案例,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而处理不好的问题。曹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思考的方法和解决的途径,我们受益匪浅。他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本性知识的缺失,即学科知识的缺失做了透彻的分析,并提出做新一代的教师应对学科知识有更高的要求,要从以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更有一桶水”的“桶水论”,转变为“桶水论”、“活水论”、“找水论”三论合一的境界。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还应是“活水”,源源不断,同时教师还要具备寻找水源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学科知识方面不但要有“量”的要求,还要有“质”的要求,同时还要有“方法”。给我留下深刻反思的是曹教师在报告第三部分中提出的《教师学科思维的“童化”现象影响教学的科学性》,“童化”就是指伴随着教师重建儿童心智的努力,而出现的本体性知识及其思维的退化。这个观点我很赞同,我们每天重复着看似相同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我而言,知识结构没有即时更新,致使我的思维慢慢退化,因而我深知加强自身学习的重要性。面对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曹老师最后给出了教师面对本体知识缺失的几点策略,一是要引起自身关注。只有自身重视了,关注自己的专业素养了,才能想着要提高,寻找提高的方法。二是加强自身学习。就是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了解相关的其它知识。三是结合教材分析学习数学知识,并充分认识本体性知识对于驾驭教学内容的潜在作用。曹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深入地学习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二.精彩又经典的观摩课
  精彩的报告让我们回味无穷,智慧的课堂同样令我们留连忘返。黄爱华老师上的《垂直》,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教学时,黄老师把课堂教学分成了三个环节,先分步出示概念、再理解概念,理解相互的位置、垂直的对象是什么、什么叫垂直,每一个环节都逐一让学生去理解,最后进行大量的练习拓展延伸,使一节概念教学课堂面向全体、扎实有效、严谨细腻。学生要理解的数学概念是“垂直”、“互相垂直”、“相交”、“垂足”等,这些数学术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非常抽象。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呢?黄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分两步依次出现“互相垂直”的定义,通过运用学生比划、演示教具等手段来理解概念的含义。第一次多媒体出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通过让学生用手比划、用教师准备的固定在一起能活动的两条木棍演示、师生合作在黑板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找重点词、初步了解学生掌握理解概念的情况。第二次多媒体出示“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通过关于“垂线”引导学生如何提问、给垂线命名、正确叙述、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再通过逐步提高难度的练习、拓展延伸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的练习设计真正做到拓展延伸,由在长方形四条边中找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找出有一个直角的不规则四边形中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渗透用两个字母给线段命名);在汉字“垂”中找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由教师、学生的姓“黄、曹、赵”等字中找出笔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引出“百家姓”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再从“玉树”两字中找出笔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引导学生关注青海玉树的地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出示墙壁的照片中找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让学生用三角板找出地板等身边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由师生比赛画垂线,引出木工工作时的工具“角尺”,并让学生了解。在总结时,教师用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定义、找、画、用”。 教师最后又通过探究如何测量跳远的成绩,再次深化理解应用已学的知识。
  南师附小的闫勤校长在评价这节课时说,黄老师一改往日风格,似乎回到传统的课堂。确实如此,开门见山的出示垂直的定义,而且是分步出示,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最有传统课堂风格的是,在教学“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后,教师让学生用手势做不同动作表示理解、不太清楚、不懂,来统计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非常具有实效性。其次是大量的课堂练习,也沿袭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风格。
  黄老师在教学时有几点值得我深思。
  1.游戏式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整堂课上黄老师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童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黄老师在教学时,能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活动。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很大的空间,真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巧用评价
  古语云:“责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黄老师能够适时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感受成功的喜悦。大师就是大师,说话风趣、幽默、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教学环节灵活,教学内容挖掘的深透,学生积极性高,掌握的好,寓教于乐,这也许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吧!但黄老师接下来的报告更让我知道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黄老师说,为了准备这一节课,他构思了两个多星期,把自己关在房间三天两夜没出门,直到讲课当天凌晨三点半还在揣摩每一句话该怎么说,这堂课上,老师、学生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黄老师的教案上都有预设。多么令人敬佩啊!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用无数努力换来的。
  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平均数》移多补少大情景贯穿整个课堂,课堂形式别具一格,充满了童趣。课堂从师生四人投篮比赛导入新课。在用“几”表示投篮一般水平中探究平均数的两种计算方法“移多补少”、“合并再分”。由小强投三次,个数分别为5个、5个、5个,用几表示1分钟的水平;到小林投三次分别为3个、4个、5个,用几表示他的水平,说明理由,此时学生出现的方法是(3+4+5)÷3=4(个)。在引导学生比较两人的三次个数的不同时,课件演示了移多补少的方法,出示平均数的概念,归纳求平均数的方法。在出示教师四次投篮个数4个、6个、5个、1个后,讨论用几表示老师的一般水平,课件再次演示移多补少的方法。在把第四次的投篮个数改为5个、9个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3次个数相同,第四次不一样,平均数也不一样的道理。由此结束新授部分。在巩固练习中,通过求长度分别为7厘米、12厘米、8厘米一组数的平均数,出示平均身高判断一队员的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关系;出示中国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讨论谁最高,谁最矮?出示池塘的平均水深与人的身高,猜测下水是否有危险?出示中国男性、女性的平均寿命,讨论两个老人谁的寿命长。张齐华老师在课后的报告中提到,他执教的《平均数》教学已有4个版本,课改前的、课改开始的、2008年的、今年的。课改前的变换应用题条件,求平均数。2002年课改时,求平均身高、家庭每月平均用水量、体现生活化。2008年,课改一个轮回,回顾2002年的教学,认为不懂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刻画一组数据的水平。现在要表现的是同一对象的不同数据,用一个数据来表示一个对象的一般水平。张齐华老师对平均数的重新定位,逐步推进的学习方法,幽默挑战性的语言,让课堂充满智慧、充满活力。“我怎么没有想到,课这么精彩,这样教学真好”。听课时感受不断在我脑海中闪光。张老师通过简单的游戏和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深刻理解了平均数的问题。教学时在简单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平均数》更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回答问题要干脆利落等。张老师鼓励学生的语言很自然,没有一句是重复的,在一节课中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处理课堂生成的机智让与会老师佩服。尤其是他清晰的语言,对教材深入的理解与挖掘,都与他业余时间的用心钻研分不开,张齐华老师在课后的报告中提到数学教师也要阅读语文名师的课堂、阅读当今的哲学书籍、阅读中学的数学课本,数学教师也要有悲悯情怀和人文精神,还要有精湛的学科本体知识和丰富的人文阅历。“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便是捷径”更值得我们学习。
  名师们在教学中收放自如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这是他们多年来脚踏实地、苦练内功、不断实践和研究的成果。
  三.感受“现代与经典”
  名师的课堂不仅踩准了孩子们的思维线,他们的报告更是踩准了所有一线教师的思维线,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无不附着大师追求有效课堂的执着与钻研精神。让我有所感,有所悟,真正了解孩子的思维,认真思考孩子的需要,这才是课堂成功的金钥匙。经典值得传承、经典永不过时!
  虽然这几天过得匆忙而紧张,但它解决了我许多教学中的迷茫与困惑,苦中带点“甜”味——耳闻不如目睹,亲眼目睹名师的风采,我们真正体验到了名师的魅力,我们的视野也得到了开阔。为期两天半的活动,无论是精彩的观摩课,还是深入浅出的专家报告,使我好好品味了一次精神的盛宴,俗话说:“学,然后知不足。”我将以这次学习观摩活动为起点,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找差距,从而不断提高我的课堂教学水平。
  最后,我用北京著名的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报告《期待生成》中一段精彩的话语作为我汇报感想的结束。
  师者如水,水往低处流,必先往高处走。课前,教师必先往高处走,整体把握教材,俯视学生学习基础,全方位把握各种可能。
  课中,教师要往低处流,俯下身体,平视学生,共同参与,换位思考,合作研讨,共同完成40分钟的创造。
  课后,教师又必须往高处走,“千金难买回头看“。教师回头看一看,思一思,比一比,知得失,明成败,再提炼,促升华。
  水,最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是“往低处流”。当我们往低处流,才能真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惊讶学生的发现。只有师者低首往低处流,学子才能抬头往高处走,这才是新课程呼唤的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迷人景象。
  (作者通联:810100青海省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就浓,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要靠老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已经七年了,为使学生写作水平获得提高,尝试过让学生互批、小组共批。这些方法一轮一轮试过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写作兴趣也很高涨,在为学生互评感到高兴的同时,我看到了他们期待的眼光,学生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评语,就好像要从老师这里得到信心似的,他们将其所思所想寄予在字里行间,让老师共同分享心灵的成长。他们希望老师不仅仅从作文的形式给予评价,更希望老师为其注入一剂抚慰心灵的良药。  好的
期刊
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实践形成发展起来的。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在未入学前,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里,父母及家庭的生活方式对儿童的性格成长影响很大。由于儿童的认识能力很幼稚,他们的性格特征是靠模仿成人而来的。儿童性格的形成来源于家教内容与家教方式,如父母经常教育孩子参加轻微的劳动,在孩子身上就会形成爱劳动的幼芽;如父母不
期刊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教育者的威信对于受教育者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动力,一种无形的力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能。  德育工作者说话灵不灵,效果好不好,威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有威信的德育工作者,学生对他的劝说会言听计从。缺乏威信的德育工作者讲同样的话,学生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效果截然不同。威信在德育工作中可以使学生相信教育者的宣传、主张或劝说是真实的、正确的,从而达到
期刊
自上个世纪后半叶,随着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有关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的问题在各国史学界曾展开过激烈的争论,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学者曾就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等问题进行过讨论 [1]。因此,在多数今人看来,有关殖民主义的问题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了,笔者今天之所以重提殖民主义“双重使命”问题,主要是有感于当前的中日关系。本文将试用马克思这一理论透视当前中日关系,文中观点谨代表笔者个人看法
期刊
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的革新,这样教学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图、文、声并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而网络多媒体教学正是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突破了多媒体教学的“瓶颈”是多媒体教学的提升与飞跃,它既具有多媒体的长处,又比多媒体有更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多的优势。  其一:可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的共享  网络教育有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可实现教学资源的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 教育 教学教师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作为一个在农村中学任教的语文教师,我深
期刊
现代教育正朝着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发展。网络作为信息交流、传输的强大载体,也正在起着其独特而高效的教育作用。利用网络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品德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网络德育的特点  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德
期刊
近年来,笔者对现代家庭教育问题有过不少接触、探究和实践。由于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或独胎多生子女,其身份和地位自然成为家庭的中心,大多数家长也是这样定格的。又由于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家长自身素质和认识上的差异,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形形色色各有不同,故使得在现代家庭教育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惑,并已成为困扰现代家庭教育的问题和难题。  一.困扰现代家庭教育常见的几大问题  1.多数家长往往将孩子摆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展示台有这样一道训练题:一群小猴子在一条小河旁边的草坪上踢足球,草坪上长着一棵茂盛的大树,地上有一根木棒和几块石头,一只小猴不小心把足球踢到小河中去了,要求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小猴们有什么方法把足球从小河里捡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A站起来大声地说:“大猴子爬上树把尾巴吊在树上,第二只猴子吊住第一只猴子的尾巴,第三只猴子吊住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