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社会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实践形成发展起来的。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在未入学前,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里,父母及家庭的生活方式对儿童的性格成长影响很大。由于儿童的认识能力很幼稚,他们的性格特征是靠模仿成人而来的。儿童性格的形成来源于家教内容与家教方式,如父母经常教育孩子参加轻微的劳动,在孩子身上就会形成爱劳动的幼芽;如父母不让孩子做自我服务的活,在儿童心灵上就会留下不爱劳动的种子。若对儿童过于溺爱,会造成孩子粗暴的性格,若管教过严,会形成孩子怯懦甚至撒谎的性格,不同家教给儿童性格的形成带来不同的影响。即使儿童上学以后,家庭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性格的形成。
  二.学校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着定型的作用
  在校学习期间,正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初步定型时期,因此学校教育是家庭和社会教育不可比拟的。学校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教学、集体活动和教师的示范作用等方面,在就是有目的的教育下,逐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性格特征。小学阶段,儿童初步养成了某些对事、对人和对己的正确态度,也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方式。但是他们的性格还很不成熟。进入初中阶段,随着人生观的形成,青少年对克服不良行为、养成良好性格也日益巩固发展。
  三.社会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不容忽视
  当青少年从学校走向社会以后,他们的性格可以说基本上定型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性格再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社会教育跟上去,使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继续得到锻炼和提高,进一步发展个人的良好性格。
  总之,人的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教育作用下,通过自觉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社会实践和教育,产生不同的性格。新时期为少年儿童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性格,教育他们做四化有用人才。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者统一起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通联:053202河北省冀州市门庄教委)
  
其他文献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的综合性阅读,其中数学阅读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本文想就数学阅读发表个人见解。  一.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学
期刊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阅读观认为它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
期刊
一个人掌握了歌唱的技巧并不等于获得了歌唱的全部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歌唱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歌唱技巧,但一登上舞台或在大庭广众面前实际歌唱时,却因心理素质的异常发生而导致歌唱的失败。  心理性紧张常常是由于歌唱者演唱技巧掌握的优劣程度和音乐修养的高低不同所决定的。  一个没有经过歌唱正规训练的人,他的演唱往往是随心所欲的,演唱者身上没有任何包袱,歌唱心理是正常的。而一个
期刊
教学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旷神怡;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有人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教学语言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性。的确,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工具,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因为教学语言艺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的需要。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想恰当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遵循以下几条教学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学生
期刊
【摘 要】初二是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阶段。每个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他们人数不多,能量却不小,如不能正确对待,他们会成为一个班的“害群之马”。那么教师怎样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呢?只有及时地预防和帮助,并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对后进生持之以恒的关爱与教诲,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较好地控制住两极分化。  【关键词】两极分化 指导方法 落实 鼓励 缩小 控制    在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
期刊
作文“贫困生”是指边远地区的孩子,他们缺少资料,缺少素材,生活色彩对他们来说是出奇的平淡,作文时自我感觉没什么“大事、要事、趣事、秘事……”可写。一谈到作文只有“握笔兴叹”,完全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面对作文“没啥可写”之困和材料“平庸”的尴尬,如何写出成功感人之作文,这是从教的语文教师共同经历的困惑。  一.常见的种种尴尬的境地  只要打开平庸材料之门,不仅可以开阔作文选材的视野,而且可以燃
期刊
长长的午睡醒来正是“秋半天”。气候凉爽,风轻云淡,闲步街头,东逛西看,一时恍惚,以为走在“清明上河图”里了。  “是你?!”碰巧遇见一个人,几乎同时发出惊叹。  儿时玩伴今显老,时光匆匆不留情。不忍卒读他满脸的沧桑,人到中年如负重爬坡,不用问不必问,也看得出他过得很不好。  于人来人往的街头,闲扯几句家常,互道了珍重,行将告别之际,他那里突然又冒出一段话来,差点让我落泪。他说:你终于苦尽甘来,真不
期刊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就浓,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要靠老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已经七年了,为使学生写作水平获得提高,尝试过让学生互批、小组共批。这些方法一轮一轮试过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写作兴趣也很高涨,在为学生互评感到高兴的同时,我看到了他们期待的眼光,学生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评语,就好像要从老师这里得到信心似的,他们将其所思所想寄予在字里行间,让老师共同分享心灵的成长。他们希望老师不仅仅从作文的形式给予评价,更希望老师为其注入一剂抚慰心灵的良药。  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