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文化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场域、话语环境和人际交往特点。为此,高校必须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方向引领、信息传播和价值塑造等育人功能。文章围绕网络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问题,从网络文化语境的新特点、网络文化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和网络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应对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高校依托网络文化建设、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相应借鉴或参考。
其他文献
灰度思维脱胎于中庸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灰度思维作用于领导管理能够为管理工作提供较好的指导。文章通过对灰度思维的内涵及维度的把握,构建了领导者灰度思维模式的“三核心两驱动”模型,即以妥协融洽、修己安人、宽容接纳的态度为核心,以适度中和、权变通达的领导方法、领导技巧为驱动对管理工作进行领导,提出领导者应从以上五方面秉承灰度思维,在坚持底线和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地对组织进行灰度管理及其风险规避。
《和硕怡贤亲王行状》为雍正年间张廷玉奉敕草拟,并由世宗钦定后翻译成满文。它详细记载了怡亲王允祥(原名胤祥)的生平事迹及主要功绩,表达了雍正皇帝对其弟仙逝的悲恸与追悼。流传至今的《和硕怡贤亲王行状》皆为雍正年间内府刻本。结合其他史料比对,《和硕怡贤亲王行状》内容基本属实,但有夸大其功绩德行之处。通过将《和硕怡贤亲王行状》与允祥相关的祭文、传记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理解清代丧仪的变化,并可进一步窥得清代社会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
目的 考察城市居民的家庭环境、夫妻冲突解决策略和婚姻质量的现状特点,以及夫妻冲突解决策略在家庭环境与婚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杭州市居民1000人,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婚姻质量量表(QMI)和冲突解决策略量表(CPS)进行测量.结果(1)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婚姻质量和家庭环境较好,更倾向于采用积极夫妻冲突解决策略.(2)老年人家庭中的组织性最高,情感表达和矛盾性最低;中年人家庭中的控制性最高;青年人家庭中的娱乐性最高,而成功性最低.(3)在夫妻发生冲突时,青年人使用言语和肢体侵犯策略高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验证这一原理的真理性。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并由于其历史的特殊性,史学界有先秦一说,这也就说明了秦之前之后迥然有别,这种本质性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政治制度上,更体现在思想文化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上。本文拟通过历史唯物主义与现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秦失其鹿的思想原因进行探析,并对汉承秦制后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给予哲理性的说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思想与艺术表达的重要载体。而作家是运用语言建构文学的主体。小说《采桑子》中频繁使用的满语词汇,体系比较完整,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成为满族文化的符号标志,并与汉族等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明互鉴的中华民族语言体系。
“工夫”一词与主体身心修养及转化密切相关,其本质在于运用一定的身心行为,将理论学说转化为内证体验,实现生命境界的提升,达到贯通天人的终极目的。这一定义包含了三个维度:一、承载工夫的行为模式,这不仅是工夫得以呈现的身心行为方式,还是其效验得以生成的条件和基础。二、主体身心的内证体验,即由工夫行为所达成的身心提升和转化,具有超越通常身心状态的独特内容。三、天人贯通的境界,即通过身心提升和转化的工夫路径,实现人与天道相交通。
宋代儒学中实际已蕴含了一定程度的现代性因素,这在个体主体性、理性能力、“道统—治统”相分离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入元,伴随着高度专制生活的禁锢,宋代儒学里表现出的现代性因素均遭遏制。从儒学的发展史来说,儒学在宋代初步呈现出的现代转型在元代就遭到了中断。然而,走向现代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逆转的潮流,这就体现为元代儒学中还隐秘地赓续着微弱的现代性因素。
本文通过对养鸟的黛玉和扑蝶的宝钗、钗黛二人饮茶喝酒等活动来分析钗黛二人对生命和彼此的态度;通过对文本细节的逐一分析,较为客观地论证了宝钗对宝玉的真正看法,驳斥了以往认为宝钗对宝玉有种种企图的有失公允的说法。
苏完部在“三部长来归”时,已屯居于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左卫附近,其为毛怜卫兀良哈女真一部,这一部族1400年前后活动于图们江流域。“苏完地方”的位置位于今延边州和龙市、安图县一带,具体可比定为:二道白河、图们江最上游阿也苦河、红旗河、甑峰山以及牡丹岭南之古洞河所圈定的范围。毛怜卫大酋长郎卜儿罕在天顺三年被李朝诱杀后,苏完部于天顺四年末随毛怜卫部众主体迁居于浑江流域,寄居于建州左右两卫之间的富尔江流域。通过笔者的考证与梳理,明确了喀山世居地并非苏完,指出了《盛京通志》《吉林通志》乌苏城条所记之误,厘清了苏斡延
《南山集》案之后,方苞进入京城为官,结交了一大批满族仕宦,尤其与徐元梦、顾琮、德沛、石永宁等人往来密切.他们一起商议政事,交流学术,同时也谈诗论文,寄情山水.方苞与京城满族仕宦交往的意义在于:一是提升了方苞在京城官场和学术圈的声望,奠定了其成为一代宗师的学术地位;二是促进满族的文章学术与汉人的交流,带动了满族学术的发展,增强满族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三是促进了满汉民族交流融合,彰显了身世、才情等个体性因素在民族交往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清代民族交往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