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来源 :新校园·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今天和往常不同,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站台的廊柱一根根地从眼前掠过,送水车仿佛被遗忘在那里似的,戴红帽子的搬运夫正向车厢里给他小费的什么人致谢——这一切都在往车窗上刮来的煤烟之中依依不舍地向后倒去。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
  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印刷质量不高的几栏铅字格外明显地映入眼帘。不用说,火车现在已经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隧道。
  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都解不了闷儿——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吱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这时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没头没脑地把这姑娘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照旧关好的。
  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碜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大概是扳道夫在打信号吧,一面颜色暗淡的白旗孤零零地在薄暮中懒洋洋地摇曳着。
  火车刚刚驶出隧道,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柵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的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选自《芥川龙之介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其他文献
饮墨的学校有一个给初二学生举办14岁成长礼的传统,在这个庆典上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要给孩子写一封信。我们家的信是由我起草,由她的爸爸誊抄完成的,在此记录,是为留念。  亲爱的饮墨:  真高兴,你就要14岁了,你刚出生时的样子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眨眼的工夫,那个小婴儿就长成170厘米的大姑娘,妈妈的心里充满了骄傲。  没错,自从出生以来,你就是妈妈的骄傲,一直到今天,依然是,未来,肯定也是。 
期刊
01  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  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  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咿咿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
期刊
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想借此培养女儿的独立与坚持。这本是一件不争的好事,值得家长们学习借鉴,但在活动中,年幼的女儿突发疾病,休息也得不到保障,即使如此,她还是坚持完成。在钦佩小姑娘的同时,我认为,锻炼是件好事,但也需适可而止。  不能否认,乐嘉的出发点是为了女儿的未来。乐嘉的思想很值得学习,他懂得让孩子养成不抛弃不放弃的性格,这也是很多人并不能替孩子早早考虑到的。但是否
期刊
茫茫灰雾笼罩着。雾就在眼目之下。从高处探望下去,眼下就是茫茫的密不透隙的灰色的雾。谁也无法料知这雾什么时候会扯开散去。人愈是疑虑,那雾似乎愈是浓厚,似乎根本没有散去的希望。人就不由得焦虑,甚至抱怨自己选择了一个倒霉的日子:痴心向往的长白山天池,已经站在她的裙边,却看不见她的面目。  这雾确也像一张面纱——世界上那些严守宗教禁忌的妇女遮掩在面庞上的那一张,严密封盖着的是怎样一副含羞带娇的玉容呢?  
期刊
一  现在全国正弥漫着学外语的风气,学习的主要是英语,而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英语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世界语。学会了英语,几乎可以走遍天下,碰不到语言不通的困难。水平差的,有时要辅之以一点手势。那也无伤大雅,语言的作用就在于沟通思想。在一般生活中,思想决不会太复杂的。懂一点外语,即使有点洋泾浜,也无大碍,只要“老内”和“老外”的思想能够沟通,也就行了。  学外语难不难呢?有什么捷径呢?俗话说:“
期刊
夜色尚未褪去,窗外白雾蒙蒙,天边还有星月相伴。我们早已整装待发,看看时间,嗯,凌晨5点30分。今天,我们将要去本次暑期研学的重要一站——酒泉,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名东风航天城。  虽然车程长达5小时之久,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因为这一路上,我趴在车窗边饱览了绮丽的西部风光。  当早晨第一抹阳光在天空中铺开一片绚丽的朝霞,茫茫戈壁一览无遗,戈壁滩上除了骆驼刺,只有一排排整齐的白杨树。此情此景让我
期刊
对大部分人而言,一生的工作也许是命中注定的,正如有些人一辈子要在土地里劳作,有些人一辈子要在讲台上授业,有些人一辈子要在道路上奔波,而有些人,注定一生要与文字为伴,笔耕不辍,用写出的每一个字丈量人生的价值尺度。熊培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字工作者。  不论其文字价值几何,也不论其思想是否深刻,熊培云首先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这勤奋,既体现在他过往积累的几百万的文字,也映射在他作品中对读书、求知、思索的
期刊
在西安的时候,我带着一位澳大利亚的朋友去吃羊肉泡馍,进得店,坐下,几个白生生的馍就端上来。说时迟那时快,老外已经捉住一馍,咬将下去,赶紧叫道,吃不得呢哥哥,是生的,只好停下来。无论在路上如何心急火燎地紧赶慢赶,从高速公路来,坐喷汽式飞机来,但进了羊肉泡馍店,你就必须按照古老的时间,慢下来,而且越慢呢,你那碗羊肉泡馍才越吃得到位。  先是要去把手洗干净,然后坐下来,品口茶,再细细地把馍掰碎,约莫一刻
期刊
我十岁,自以为是大人了。其实,我實足年龄是八岁半。那是一九二〇年的二月间。我大姐姐打算等到春季开学,带我三姐到上海启明去上学。大姐姐也愿意带我。那时候我家在无锡,爸爸重病刚脱险,还在病中。  我爸爸向来认为启明教学好,管束严,能为学生打好中文、外文基础,所以我的二姑妈、堂姐、大姐、二姐都是爸爸送往启明上学的。一九二〇年二月间,还在寒假期内,我大姐早已毕业,在教书了。我大姐大我十二岁,三姐大我五岁。
期刊
山谷弥漫着一片凉雾,  呵,从这山谷的深处,  我要是能找到出路,  呵,我会觉得何等幸福!  那边我会看到美丽的小山,  永远年轻而常青!  我若有羽翼,我若有翅膀,  我真想飞上那座山顶。  我听到和谐的音调,  甘美的平静的天国的声音,  微风给我送来  香油树的芳馨。  我看到金色的果实  在绿叶间闪烁迎人,  还有在那边盛开的花儿,  在冬天也不会凋零。  啊,在那无尽的阳光之中  散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