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免疫吸附血液灌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来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g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备一种新型的类风湿因子(RF)免疫吸附剂并研究其性能。通过在氯甲基聚苯乙烯-二乙烯树脂(氯球)的表面接枝苯丙氨酸(PHE),制备出可供临床应用的类风湿因子血液灌流吸附剂(PS-PHE);体外动态灌流实验测定吸附剂的吸附率;体外动态洗脱实验测定RF的脱落量及脱落率;通过体外灌流模拟实验,检测灌流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来评价吸附剂的选择性;体外凝血酶原时间(PTs)及凝血酶时间(TTs)检测实验验证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免疫吸附剂对类风湿因子IgA RF、IgG RF、IgM RF的吸附率分别可以达到45.21%±1.80%、56.02%±1.36%、52.40%±2.01%(n=5),洗脱后脱落率分别为22.10%±1.65%、19.23%±1.06%、21.31%±1.35%(n=5)。全血灌流实验中材料对红细胞、血小板、总蛋白的吸附均在10%以下。同时体外凝血酶原时间(PTs)及凝血酶时间(TTs)测定结果显示PS-PHE能延缓凝血速度。结论 PS-PHE对RF具有较高的吸附率及特异性并且表现出优良的血液相容性,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公车制度改革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多年,然而迄今为止,这项改革依旧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目前,我国各地推行的公车改革有货币化改革、公车租用、加强管理型等多种模式;国外公车管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从动力支撑、路径选择及目标定位三个层面链接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改革,理应从理论基础、体制机制、文化科技及教
从理论突破、性能飞跃、应用拓展3个层面将突破性创新的外延界定为原始型创新、跃迁型创新、跨界型创新。综合运用多种专利挖掘方法,分3个层次构建了突破性创新的识别框架:基
<正>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诊断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核医学科是一个开放型的放射性工作场所,技术人员在核医学工作中要掌握相应的检查技术和方法。因此,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城市进程的快速推进,导致很多沿海城市面临河砂资源枯竭的困境。由于运输成本的限制,建筑用砂一般只能靠本地资源
研究了以软锰矿脱硫吸收液碳化所得碳酸锰为原料,通过热解—酸洗工艺制备高纯化学二氧化锰,考察了热解过程中热解温度、空气流量和热解时间对碳酸锰中锰元素形态转化及酸洗过
本文主要探讨企业的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有效对策,推动企业在经济变革和政治思想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升企业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Th
在相控阵雷达事件调度问题中,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调度策略因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与可开发性得到广泛运用,但传统遗传算法在计算过程中存在早熟收敛、种群退化、局部最优
针对MOSFET管具有低导通电阻的优良特性,可用来代替反激式电源当中的快恢复二极管,进而实现同步整流功能,设计了一种反激式自驱动同步整流电源,首先总结了MOSFET管实现同步整流的
为了有效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提出将G1法与WBS-RBS法相结合的WBS-RBS-G1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风险评估。运用WBS-RBS法系统全面地识别出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