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如何阐释抽象的理论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如何阐释抽象的理论呢?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的科学方法,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方法来阐释抽象的理论,使思想政治课更加生动、具体、易懂。
  
  一、阐释抽象的理论,必须让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整个认识的起点,没有具体的、生动的感性就没有抽象的、概括的理性 ,现象是入门的向导,这是符合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研究问题和阐释问题的根本方法。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离不开实践,要在实践中积累可靠的令人信服的感性材料。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让学生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能借助实验、仪器,但我们可以用生动的丰富的语言,借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借助我们生活的常识和经验。因此,政治课教学应力争为学生的实践、感知创造条件。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身实践,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因为,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以此为借口忽视感性,相反,在课堂教学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感性。
  
  二、阐释抽象的理论,必须把理论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任何抽象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因为它们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离开了历史条件,我们就无法理解理论的内涵,同样,在课堂教学中阐释抽象的理论,也必须把理论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情景再现和合理的想象,使学生回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并置身于其中,这样,教师无须更多言语,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概念。然后,把学生的直见和教师的正确的词语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掌握抽象的概念,必须采用“直见和词语的正确结合。”直见会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而教师的词语,会使直见更加深刻、鲜明。
  如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恐怕比较费事。我们不妨让学生的思绪回到原始社会的末期,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于是,整个社会逐渐分裂成两大直接对立的阵营: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剥削奴隶,奴隶反抗奴隶主,奴隶主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建立了军队、监狱、法庭等机构去镇压奴隶,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国家。由此,不难看出国家不是全民的,而是统治阶级的,是具有阶级性的,同时,也具有历史性。
  把理论放到一定历史条件下去理解和阐释,不是一个普遍的方法,而是一个特殊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可以联系具体的历史条件的,所以,这种方法的使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只有在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阐释抽象的理论,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仅仅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认识内部,那就会蜕化为“唯理论”的教学模式。毛泽东说:“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说,还只说到了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是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而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远比第一次飞跃深刻和重要。
  首先,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学生的知识面仅仅停留在理解概念,那么,他们的知识就必然带有抽象的性质,就很难使他们深刻理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才能达到在认识开始时已经被人为割裂开的主体与客体的结合,才能达到概念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
  其次,如果学生在教学中无奈地成为教学理论灌输的容器,那么,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储备再多也还只是知识、概念等一堆没有社会价值的东西,知识必须运用,获得知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毛泽东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再次,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认识的一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再回到实践;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思想政治课也必须遵循这些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
  总之,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才能讲活讲透抽象的理论。
其他文献
基层政权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在农牧区执政地位的巩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察隅
新课改提倡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多任务、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构成的运动过程。将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增进了学生合作精神,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大大激发了全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黑木耳棚室立体挂袋大棚搭建高度一般3.0~3.5米左右。横梁高度2.2~2.5米,宽6~10米,长度10~30米,过长和过宽不利于通风和作业。挂袋时,最底部菌袋应距离地面40cm左右,挂袋密度平均每平
近年来,泗水县大黄沟乡立足实际,确立了“北部林果,中部桑,沿河瓜菜荷花香”结构调整思路,利用华村水库水资源,在黄沟河、金线河、石猪河畔大力发展旱池藕万余亩,并开辟了“万亩荷塘
抓住细节,就是指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进行准确细化的操作。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之中抓细节、抓实过程,持之以恒地抓牢、抓好各项常规管理措施,始终如一地落到实处,就能达到常规管理工作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有机统一。常规管理就能成为学生的好帮手,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标尺。  生活是由一点一滴的细节构成的。早上课前五分钟,师生予以互相检查,不合格的学
研究了配置相量测量单元(PMU)后电力系统可观测性的判断方法,以保证电力系统完全可观测为约束条件,以配置PMU数目最小和保证测量量具有最大量测冗余度为目标,建立了PMU最优配
樱桃树为蔷薇科,李属,是落叶乔木或灌木丛生。樱桃又名莺桃、含桃、牛桃、朱樱、麦樱、蜡樱、崖蜜等等。樱桃在世界各国都有栽培,广泛作为庭院种植。我国栽培的樱桃可分为四大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阅读,能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不但能获得各种知识、陶冶情操、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审美能力,是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环节  在一节课中,导入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生兴趣的关键。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与教师的课堂导入直接有关,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调动学生强烈的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重大改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在数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采用,更突出了思想品德课教会学生做人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重视“导行”教育,搞好“导行”的教学更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