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招防金融诈骗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ing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金融诈骗花样不断翻新,许多机构纷纷推出相应对策,以防中招——
  近日,笔者走访了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局金融保卫大队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兴业银行北京分行及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保卫部门负责人,和他们一起总结归纳出金融防诈骗的一些对策措施,供读者借鉴。
  假冒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国家指定账户,并配合调查。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家人或朋友沟通。
  非法集资诈骗
  犯罪分子承诺高额回报,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进行资金诈骗。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对相关资质进行核查。
  假冒领导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单位领导或身边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要求到办公室来,不久又打来电话说,因有急事需要钱,不要来了,并要求受害人给他的账户汇钱。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单位领导或同事联系确认。
  假冒他人微信、QQ号等诈骗
  犯罪分子盗取他人微信、QQ、邮箱等,向好友发送相关信息,骗取信任,随后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进行诈骗。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好友进行电话等形式的直接沟通,确认真伪。
  冒充银行诈骗
  以银行的名义,向受害人发送邮件、短信等,谎称系统升级等原因,要求受害人登录指定链接进行更新,最终获取受害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从而实施犯罪。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直接与银行客服联系、确认。
  虚构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以知名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发送中奖信息,谎称受害人被抽中幸运观众,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对策:不轻信,录制节目、参与中奖等一般不会收取费用,如有需要应核实。
  二维码诈骗
  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励等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二维码加入会员等形式,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码安装,就会泄露个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对策:不轻信,不要随便扫描不了解的二维码。
  虚构车祸、绑架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绑架等,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缴纳赎金等为由,要求对方立即汇款到指定账户。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家人或朋友沟通,或者报警。
  快递签收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称快递未签收或者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等,要求提供姓名、地址、手机以及身份证号码等。
  对策:不轻信,个人信息一旦透露他人,会给名下的银行卡、信用卡带来安全隐患或者财产损失。
  金融交易诈骗
  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要求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等,要求多次汇款操作进行诈骗。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找正规公司咨询。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常用自读自改、互读互改、师生评改等形式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修改作文 自读自改 互读互改 师生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着重提高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