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掌握维生素B_6的鉴别方法

来源 :首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85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都医药》杂志第6卷第3期22页“维生素B_6鉴别试验的研究”一文的作者提出:“中国药典九五版二部维生素B_6片剂和针剂的鉴别,参照维生素B_6项下的鉴别(1)项试验,应显相同的反应,但经过反复严格的实验也是不呈正反应”,该文作者通过多次试验,找出了两条鉴别维生素B_6的新方法。本人认为,做不出正反应,问题出在试剂上。 本文第一次做含维生素B_6的中成药——“参维灵片”的维生素B_6鉴别时,同样做不出正反应。因为是第一次做维生素B_6鉴别,首先怀疑自己没有掌握好该鉴别的操作,重做后,结果仍是不呈正反应,于是怀疑试剂 “Capital Medical” magazine Volume 6 No. 3 22, “Vitamin B_6 Identification Test” a paper author: “Chinese Pharmacopoeia 95 edition two vitamin B_6 tablets and injections, with referenc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vitamin B_6 (1) test should be the same response, but after repeated rigorous experiments is not positive reaction, ”the author of the author through several tests, to identify two new methods to identify vitamin B_6. I think, can not make a positive reaction,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reagent. This article for the first time made with vitamin B_6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 “ginseng tablets” vitamin B_6 identification, the same can not make a positive reaction. Because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do vitamin B_6 identification, first of all doubt they did not grasp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peration, after redo, the result is still not a positive reaction, so suspect reagent
其他文献
1996年8月16日,琼山市府城医院创建的“爱婴医院”,顺利通过专家检查评估,成为我省产妇分娩数量居全省第二位的“爱婴医院”,这凝聚着共产党员妇产科主任林燕霞和全体产科医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民族器乐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叹的民乐新型作品。但是,由于民乐作品的创作起步较晚,其发展至今仍然不够成熟。除了运用演奏、演唱等表演手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讨论了与原子簇大小密切相关的电子结构,尽管已有许多的理论方法用来研究原子簇电子结构,但是对更大的原子簇的结构仍无能为力,这对理论本身是有力的
由浙江皇马化工集团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 ,研制开发的“HDG-2 1 60涤纶高速纺 POY油剂”和“功能性双烷基封端无规聚醚”于 2 0 0 0年 1 2月在杭州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HDG-2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小周的儿子刚满3周岁,长得活泼可爱。可是,最近托儿所阿姨反映,孩子小便较多,爱喝水。小周也发现孩子晚饭爱吃带水的食物,且夜间经常遗尿,无奈之下,带孩子去附近地段医院看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然而,标准的抗咳嗽药对治疗某些慢性干咳往往是无效的。尽管可待因是一种有效的咳嗽抑制剂,但它具有镇静作用,会抑制胃蠕动,且可能成癌,因此并不是
三吐仑为一种短效的苯二氮革类的药物,能迅速诱导入睡和维护睡眠。主要用于失眠、麻醉前给药,也适用于焦虑、神经紧张等。但其不良反应屡见报道,现简述如下:1躁狂样症状曹凡荣,刘
杨旭教授1947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1981年12月于四平师范学院数学系拓扑专业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获理学硕士学位。先后于1983年、1985年和1993年晋升为讲师、副教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