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悟”的三步曲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aoji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文》曰:“悟,觉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是唤醒,是点化,是体验。在一次骨干教师培训交流课上,刘荣娇老师在“找次品”这节课上充分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反思、运用,在分三个层次运用天平“找次品”中体验“悟”的过程。
  在充分感悟中寻找最优策略
  师:三瓶口香糖中有一瓶次品,它更轻一些,你有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生:通过观察外包装,可以找出次品。
  师:这是采用了观察法。如果外包装区别不大,怎么办?
  生:称一下。
  师:你会采用什么工具来称?
  生:天平。
  师:谁愿意来表演一下天平,称出这瓶次品?
  [一名学生在同学的笑声中上台,打开双手模仿天平]
  师:一边放两瓶,一边放一瓶,能找出这瓶次品吗?
  生:不能。
  师:那应该怎么做?
  生1:天平两边各放一瓶。
  生2:天平两边要放的瓶数必须一样多。
  师:如果天平是平衡的,次品在哪里?
  生:次品肯定就是天平外的那一瓶。
  师:如果一边翘起,次品又在哪里?
  生:翘起的那一边就是次品。
  师:要称几次才能找到?有几种可能?
  生:有两种可能,只需要称一次。
  我们加大难度,现在有5个棋子,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请用天平找出来。
  [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
  生1:我们是分成5(1、1、1、1、1),先称两个,如果不平衡,只需要称一次。如果平衡,再放另两个,需要称两次。
  生2:我们是把5个分成5(2、2、1),天平一边放两个,如果平衡,剩下那个是次品,称一次。如果不平衡,把翘起的一边中的两个分开来再称一次,需要称两次。
  师:我们发现,不管运气好坏,两次都能找出次品。
  师:这批零件有2187个,其中有一个次品更轻一些,猜猜看,你认为要称多少次?
  生1:100次。
  生2:30次。
  生3:1000次。
  ……
  师:“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187个太多了,我们可以采用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找到最好的策略来解决。
  找次品最优策略的发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刘老师采取了“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从最简单的三瓶中找一瓶次品,再过渡到五个棋子,最后再引出下面片段二的九个零件。这样有梯度的设计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寻找最优策略的难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发展规律,为学生探究最优策略搭好了“脚手架”。而从2187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她让学生大胆对所需次数进行猜想。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猜想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形成积极的思维态势,从而一步步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感悟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初步运用。
  在操作对比中领悟发现最优策略
  师:9个零件中有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你能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吗?
  生1:一定。
  生2:至少。
  师:你怎么体会这两个词?
  生:用天平称的时候,要保证能找到次品的最少的次数。
  师:再用天平称的时候,有时会因为运气好而提前找到,但这并不能保证我们每一次都能有这么好的运气,所以在寻找规律时,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请小组合作,拿出学习单,完成表格。
  师:现在你能看出哪种分法能最快找出次品吗?
  生:第三种分法。
  师:它是怎么分的呢?
  生:这种分法是把9个平均分成了三份。
  师:是不是平均分成三份的方法最好?你能不能举例验证?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找到了用天平在9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的各种方法,再通过比较发现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进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达到领悟的效果。
  四至六年级学段的学习目标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学生通过合作探索、归纳总结出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刘老师并不满足,而是让学生举例说明,以解释这个最优策略,利用不完全归纳法诱发学生自觉地分类、比较及运用,使得学生真正把握了找次品的方法,从而对得出的结论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发现最优策略的过程中完成了“悟”的第二步。
  在反思运用中证实最优策略
  师:最优策略是把物品总数平均分成3份。可是为什么平均分成3份,所称的次数最少呢?请认真观察表格,每一种分法在第一次称后,一次可以排除几个正品?第一种分法,在天平两边各放两个,如果平衡,次品在哪里?
  生:在剩下的5个之中。
  师:那在天平上的4个就是正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生:九分之四。
  师:第二种分法可以排除几个正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生1:九分之五。
  师:第三种分法呢?
  生2:九分之六。
  师:第四种?第五种?第六种?
  生3:九分之四。
  师:最后一种?
  生4:九分之二。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三种能排除的正品占总数的比率最高。
  师:一次可以排除的个数越多,那么称的次数就越少。
  师:我们再来解决从2187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问题,至少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
  ……
  通常的数学课堂里,在找到最优策略后,接着就是反复的练习以促进学生加深对方法的记忆和运用。可是刘老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去练习,而是采取了回顾反思的形式。“为什么平均分成3份,所需要的次数会最少?”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陷入了沉思,也让我们陷入了沉思——数学广角中学习的内容是不是学生知道方法并会运用方法就够了?需要不需要让学生弄懂为什么这样做是最佳的?如何让知识点升华?刘老师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去证明自己找到的最优策略的合理性,引导学生用“一次称量后,排除的正品个数占总个数的几分之几”来验证最优策略,这种“证明感悟”的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最优策略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生涩的数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在经历迷惑和挫折以后,在刘老师的引导点拨下真正明白了最优策略的本质,经过思考后才产生觉悟。当然,个人认为“排除正品”的说法有一些别扭,是否可以改为“确定正品”,或是在第一次称后将次品的范围缩小到几个,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教育家马寅初说:“对于书本知识,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刘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了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循着“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合作探索、深化理解、自主运用”的思路,让学生在“猜想、对比、总结、验证、运用”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自主的学习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学生在“感悟、领悟、觉悟”的三步中自由舒展,悟性灵动。(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汤金娥
  E-mail:jxjyjxsxl@126.com
其他文献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  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王海平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善
期刊
为深化课改工作,上饶县教育体育局在人事、资金、政策等三方面紧紧围绕课改实施重大变革举措,积极引导全县教职工主动投身改革热潮,有效提升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自2009年起,该局立足课堂,依据前沿的教育理念,提出了“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历经三年的探索和努力,全县已形成了一系列的应用策略和操作模式,完成了《追求高品质课堂》一书,成功举办了江西省实验基地“高效课堂”综合实验研究现场结题暨成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还是课堂问答、启发引导等等,无一不可用艺术化的要求来打磨和推敲。尤其是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可谓春风化雨、滴水不漏,更是引领着课堂向艺术的道路上迈进,在课堂上有很多“技术活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就用了不少小技巧、小方法,让课堂洋溢着浓浓的新鲜感,学生的学习也格外富有趣味。  师:你喜欢课文中调达这个人物吗?  生:不
期刊
2012年11月16日~17日,由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教育工会主办,江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办公室和江西教育期刊社承办的全省第二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决赛在九江举行。全省共有121名中小学班主任参赛。  决赛包括主题班会展示课竞赛和班主任个人竞赛(专业基础竞赛、专业实务竞赛)两项比赛内容。主题班会展示课竞赛要求,选手在一课时内就各自策划好的主题班会进行现场展示;班主任个人竞赛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两小时笔
期刊
江苏省第五届数学特级教师研讨会在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笔者有幸观摩了研讨会,其中有一节课是特级教师高建国老师执教的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归纳推理”,本节课高老师紧紧围绕“理性认识归纳推理”这一教学目标,以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生归纳能力为重点,以让学生形成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情感目标,成功设计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推
期刊
(《老王》袁庆国)  师:请看大屏幕,想一想,你会怎么读这几句话,为什么这样读?(课件出示三句话)  师:哪个同学来给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师:你好像忽略了“哥哥”和“侄儿”后面的逗号了。现在你把这两个逗号复原,再朗读一遍。  (生再读)  师:两次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加上逗号,感觉强调了“死了”和“没出息”,从而
期刊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徐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法)”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老师巧用“对比”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纵深,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深刻领会了策略的内涵,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感受策略,在对比中“激发需求”  出示: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
期刊
词语是语言的生命基因。以语言教学为独担之任的语文课堂,词语,便是课堂无法绕过的思维原点。在语言本体论高唱主旋律的当下,词语教学藉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体性运动。无论是第一课时的字词清障,还是第二课时的词语赏析,教师对词语的存在与表现流露出高度的关注和自觉,尤其是在特级教师张祖庆的课堂,词语教学有道有术,尊重规律,富有效率。  创设语境,生发词语情味(《我盼春天的荠菜》)  屏幕出示词语:  嫩蔷
期刊
“圆的认识”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过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异彩纷呈。然而这些课学习情境往往让人感觉美感有余,总缺少一些数学的味道。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这节课时,创设了“小明寻宝”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寻宝的过程中经历了由生活逐步抽象到数学,主动建构了圆的概念,从而在有价值的情境中触摸到知识的本质。下面撷
期刊
如今的阅读教学真可谓是“读”领风骚,但在教学实践中,朗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缺少教师指导,或是指导不得要领,从而导致有口无心地“念着经”的现象频频出现。从著名特级教师张康桥执教《滥竽充数》一课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张老师只是教学的一个组织者或促进者。读到脸上、读到人物心里、读出自己的见解,这一切都是学生在读,这样的读才是高效的!  第一层次:读到脸上——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