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情境中触摸知识本质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的认识”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过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异彩纷呈。然而这些课学习情境往往让人感觉美感有余,总缺少一些数学的味道。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这节课时,创设了“小明寻宝”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寻宝的过程中经历了由生活逐步抽象到数学,主动建构了圆的概念,从而在有价值的情境中触摸到知识的本质。下面撷取两个教学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寻宝活动创造圆
  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宝物在小明左脚的3米处。每位同学手中都有一张纸,请你在这张纸上点上一个点,这个点表示小明的左脚。宝物在哪里呢?想一想,在纸上表示出来。
  学生在纸上画宝物可能在的地方。
  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表示出了宝物的位置,大家看,认为宝物可能在这儿(见图1)的请举手。
  师:真棒!宝物还可能在这儿(出示图2),还可能在哪儿?
  生:在上面,在下面。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图(3):
  师:还可能在?
  生:在斜的地方。
  ……
  课件逐渐出示下面的点子图。(图4)
  学生看到这个点子图,情不自禁地说出:圆。
  然后教师依次连接这些点,形成了一个圆(见图5)。
  师:同学们,圆你们都认识吗?(认识)刚才想到圆的请举手。(很多学生举手)那么谁来说说宝物可能在哪里?
  生:这个宝物在这个圆上的。(边说边指着屏幕上的圆)
  师:不错,这个圆我们可以画出来。我们现在不画,能否说出宝物在哪儿?
  生:宝物在左脚的周围。
  师:脚的周围地方可大着呢?
  生:宝物在离左脚3米的周围。
  师:表示左脚的这个点是圆的?(圆的中心点)圆的中心点也就是圆的圆心。那到圆心3米这个长度叫做圆的?(半径)不错,谁现在来说一说宝物在什么地方?
  生:宝物在以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上。
  师:这样一说,大家就明白了宝物可能在的位置了。
  寻宝活动拓展圆
  在学生已经探究了圆的特征、如何画圆以及圆的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之后,进入了这节课的总结阶段。
  华老师说:我们研究问题到最后,有时还会问一句,一定是这样的吗?请看:宝物距离左脚3米的地方,宝物一定在以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吗?
  生想了一会儿欲言又止。
  师出示了一个半球形的西瓜图:找到圆了吗?它还是圆吗?左脚的位置在圆心上,那么宝物还可能在什么地方?
  生:宝物可能在地底下。
  生:如果将西瓜的那个面看作地面的话,宝物就是在西瓜皮上。
  学生笑了:是啊,在西瓜皮上。
  接着教师出示了一个完整的球。
  生受到了启发:宝物是在以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球上。
  师:是啊。圆,一中同长也。球,也是一中同长也。那你们能说一说,球与圆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吗?
  生:圆是一个平面图形,球是一个立体图形。
  笔者听了华老师的这节课,不禁为教师的精妙设计击节叫好,一个寻宝游戏的引入,将学生带入了圆的世界。
  一、游戏中暗含数学的学科气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华老师课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寻宝”,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宝物的位置时,华老师引导学生用一个点表示小明左脚的位置,用点画出宝物可能的位置,这一过程是将生活抽象成数学的过程,是逐步数学化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不同,此时学生对宝物的位置的认识也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华老师依次展示学生的答案,学生在这些答案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原来宝物就在离左脚3米的一个圆上,圆就这样在找宝物的过程中创造出来了。然而此时的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仅仅是一个模糊的表象,华老师请学生对照图形说一说:“宝物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逐步深化,经历了“由左脚的周围、左脚3米远的周围、以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圆上”,经历了具体到抽象,生活到数学的提升,建立了圆的表象,从而逼近了数学知识的核心。
  二、追问中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般老师在学生认识了圆,进行相应的练习之后,这节课也就结束了。在这节课的末尾,学生已经探究出宝物的位置是以脚为圆心的圆上时,所有的听课老师都以为这节课要结束了。
  可是华老师的话锋一转:“我们研究问题到最后,有时还会问一句,一定是这样的吗?请看:宝物距离左脚3米的地方,宝物一定在以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吗?”华老师的这个问题将学生重新带入了思考,他的这一追问也引起了听课老师的深思。是啊,宝物一定在这个圆上吗?教室里陷入了宁静,大家苦苦思索着。在所有学生的期待的目光中,华老师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半球形的西瓜图。一图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迸发了:找到圆了,找到圆心了,宝物不仅仅可以在这个半径是3米的圆上,还可以是在地底下,在这个半球形的西瓜皮上。除了在西瓜皮上,还可以在什么地方呢?在一个半径是3米的完整的球上。学生从“圆,一中同长也”自然想到:“球,一中同长也。”所不同的是圆是一个平面图形,而球是一个球体。华老师的这一追问,将学生由平面的圆飞跃到了立体的球,实现了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跨越,拓宽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明寻宝”这一简明的学习情境,在华老师的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一“材”多用,一“材”多问,一“材”多效。思维的动感与韵律在华老师的数学课堂上自然流淌,整个数学课堂充满着探究思辨气息,学生在有趣的寻宝情境中触摸到了数学知识的内核,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散发出来的魅力。(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汤金娥
  E-mail:jxjyjxsxl@126.com
其他文献
在江西省2011年“赣教杯”中学数学教学综合素质比赛的决赛课中获得晋级全国优质课比赛资格的刘丹老师的“视图”一课,可谓是“别出心裁、焕然一新”,整堂课以“智慧盒”为主线,依次开展了“智慧盒设疑”“ 智慧盒与三视图的关系”“ 智慧盒释疑”“智慧盒的设计应用”等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和魅力。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  智慧盒设疑  师
期刊
为提高全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由江西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主办,抚州市教研室和抚州市实验学校共同承办的全省第六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于2012年10月26日~28日在抚州市实验学校举行。共有来自各设区市、县中小学美术教师100人参加此次大赛。  此次比赛共有美术理论、电脑设计、国画创作、色彩写生、手工制作五项内容。比赛时间安排科学、紧凑,其中美术理论比赛项目运用网络考试系统,考试内容涵盖
期刊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  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王海平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善
期刊
为深化课改工作,上饶县教育体育局在人事、资金、政策等三方面紧紧围绕课改实施重大变革举措,积极引导全县教职工主动投身改革热潮,有效提升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自2009年起,该局立足课堂,依据前沿的教育理念,提出了“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历经三年的探索和努力,全县已形成了一系列的应用策略和操作模式,完成了《追求高品质课堂》一书,成功举办了江西省实验基地“高效课堂”综合实验研究现场结题暨成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还是课堂问答、启发引导等等,无一不可用艺术化的要求来打磨和推敲。尤其是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可谓春风化雨、滴水不漏,更是引领着课堂向艺术的道路上迈进,在课堂上有很多“技术活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就用了不少小技巧、小方法,让课堂洋溢着浓浓的新鲜感,学生的学习也格外富有趣味。  师:你喜欢课文中调达这个人物吗?  生:不
期刊
2012年11月16日~17日,由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教育工会主办,江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办公室和江西教育期刊社承办的全省第二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决赛在九江举行。全省共有121名中小学班主任参赛。  决赛包括主题班会展示课竞赛和班主任个人竞赛(专业基础竞赛、专业实务竞赛)两项比赛内容。主题班会展示课竞赛要求,选手在一课时内就各自策划好的主题班会进行现场展示;班主任个人竞赛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两小时笔
期刊
江苏省第五届数学特级教师研讨会在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笔者有幸观摩了研讨会,其中有一节课是特级教师高建国老师执教的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归纳推理”,本节课高老师紧紧围绕“理性认识归纳推理”这一教学目标,以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生归纳能力为重点,以让学生形成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情感目标,成功设计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推
期刊
(《老王》袁庆国)  师:请看大屏幕,想一想,你会怎么读这几句话,为什么这样读?(课件出示三句话)  师:哪个同学来给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师:你好像忽略了“哥哥”和“侄儿”后面的逗号了。现在你把这两个逗号复原,再朗读一遍。  (生再读)  师:两次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加上逗号,感觉强调了“死了”和“没出息”,从而
期刊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徐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法)”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老师巧用“对比”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纵深,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深刻领会了策略的内涵,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感受策略,在对比中“激发需求”  出示: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
期刊
词语是语言的生命基因。以语言教学为独担之任的语文课堂,词语,便是课堂无法绕过的思维原点。在语言本体论高唱主旋律的当下,词语教学藉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体性运动。无论是第一课时的字词清障,还是第二课时的词语赏析,教师对词语的存在与表现流露出高度的关注和自觉,尤其是在特级教师张祖庆的课堂,词语教学有道有术,尊重规律,富有效率。  创设语境,生发词语情味(《我盼春天的荠菜》)  屏幕出示词语:  嫩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