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文章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的现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体现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徐明宇(1982- ),女,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通 226019)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3-0080-0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无论是高校还是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仍存在着许多不当之处,急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长远发展的导向性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20世纪下半叶,“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专业概念首先出现在美国,并逐渐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学校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企业也开始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测定、分析、总结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所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与权衡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与特点,并注意结合组织的特点、时代特点以及个体的职业倾向而确立职业方向,并采取行动来逐步实现职业设计目标的过程。具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定位、目标设定、目标实现、反馈与修正四个阶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认真考察自身过去成长的背景、目前具备的条件和未来发展的路径等主客观条件,综合分析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专业特长与职业性质,为培养和获得相关职业技能与素质而合理地拟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计划,依照既定的时间顺序付诸适时的行动,逐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一个有机联系、循序渐进的职业发展过程。①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确定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他们了解职业世界并探索性地进入职业角色,促使其依照职业准入的标准与职业发展的要求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减少学生角色与社会职业角色转换的障碍,实现学业与职业的顺利对接。
  1.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大学生了解自身和职业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大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职业规划,能够激励大学生围绕着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为实现职业理想而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来进行,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身的成才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指导大学生以职业规划为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学会科学地安排自己时间,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促成职业道德的养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与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②
  2.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引领大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顺利对接。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与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涵盖了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分析、职业素质培养等环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指导大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树立学习与从业的自信心;能够指导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职业生涯的支点,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业,以适应职业的需要。大学生通过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客观实际,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学生求职择业提供成功的规则和方法,帮助其分析客观环境、梳理目标,进而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方法和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职业发展的阻碍,从而避免学生就业的盲目性,有效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获得职业成功提供有效的路径,最终实现从学业到职业的顺利对接。
  3.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指导大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完成学业、选择职业以及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由于受传统教育与就业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与择业过程中主体意识较为淡薄,很少会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指导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进行科学的定位,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长处与不足、现有的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能够指导大学生认识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起点与支点,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能够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正确评价个人发展目标与职业现实之间的差距,寻找新的或者更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大学生应科学分析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全面发展和理性就业。
  (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
  之所以要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是因为只有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结合实际制定出真正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好地激发个体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就要正确地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与意义,它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职业选择和有责任的职业理想规划,是完成学业、实现就业与达到职业目标的结合。指导大学生深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动力,发挥潜能,获得职业素养,提升竞争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状况与职业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步骤,避免盲目跟风。一般来说,大一主要进行“职业规划,专业指导”,教育学生通过认识专业和热爱专业来认识职业。通过一些职业、素质、心理测试,对自我有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社会职业。大二、大三主要是“优化规划,强化专业”,帮助学生树立巩固专业基础的意识,学习专业知识,获得专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进行自我拓展,通过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结合对职业的认识确定符合主客观条件的职业倾向,并制订提升职业修养的计划,增强对社会职业的了解。此外,还要进行交往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大四主要进行“职业定位,就业指导”,确立就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就业技巧辅导、毕业实习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修正规划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提高其选择职业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1.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通过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性质与功能定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对象和主要的内容,划清与相关学科的理论边界,合理处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形成与时代特色、学生特点、学科专长相符合的范畴、体系和范式。
  2.健全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指导队伍。健全科学管理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有序、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健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激励和保障机制、职称评聘制度、职业指导师培训制度等。指导队伍建设必须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发展方向,挑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并不断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逐步实现职业化。
  3.要构建科学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课程体系要遵循动态性、全程性、科学性、针对性等基本原则,尤其需要进行分层设计,既要考虑不同年级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又要考虑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客观地了解自我,认识职业环境,明确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积累相应的择业经验。
  4.借助职业测评体系来指导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职业测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能够评定其个性特征和职业动机需求水平,并能够提供相应的指导。高校应注意选择操作性强、含金量高,并充分考虑了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的测评软件。通过完善测评手段,帮助测评对象形成完整、科学的自我认识,并要加强测评工作的队伍建设,给测评对象以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③
  (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注重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人的职业有着极强的社会性,离不开社会现实的土壤,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应该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当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职业内涵所产生的变化要求大学生了解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充分关注就业市场,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调整职业发展目标,在动态性和多样性中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其一,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职业实践活动。针对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的情况,学校应注意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指导大学生逐步确定职业目标,并开始实现职业目标的起步。其二,开展生涯规划成功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就业途径的有效措施。学校可以通过结合职业生涯设计与学生自主创业,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与学生探讨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成功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念。其三,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活动,全方位地推进生涯规划。学校可以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主渠道,辅之以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以大型讲座、模拟招聘会为补充,开展全方位的指导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职业需求,从而构建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和素质结构。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与社会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吴鹏,赵晓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72.
  ②陶青松,邵伟.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1.
  ③赵允玉,张志华,赵波.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6):54.
其他文献
[摘要]市属普通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在自身发展过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文章详细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定位、评估机制、理论研究体系、实施方式、职业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发展阻力以及构建与家庭的合作教育模式,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长期发展作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市属普通高校 心理素质教育 困境  [作者简介]张小菊(1977- ),女,山西运城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人文社科部,讲师,硕士,研
学生学业负担繁重,始终是中国教育健康发展的顽疾。最近的高考调研中,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屡屡被提及,而高考往往被人们定义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这种看法非常普遍,影响恶劣,值得认真反思。    一个难以承受的话题    在最近有关全国高考的调研中,各省参加高考人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特别是北京等大城市考生人数减少明显,有的减少幅度近20%。与此同时,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继续扩大,各省录取比例不断提高,有的省
对高校基建项目效益审计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目前效益审计遇到的现实问题,结合审计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基建项目审计的效益性。
《接骨师之女》围绕两代女性的成长故事展开,记述了茹灵和露丝在伦理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伦理蒙昧、伦理冲突、伦理选择和伦理身份构建。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斯芬克斯因
在今年的夏粮调查中,开封县统计局勇于探索,对县级农产量调查的组织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由于组织严密、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再加上统计局和农调队统一领导、团结协作,该县今
文章对应用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应用化学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师生缺乏有效交流等问题,并据此提出应通过多媒体教学、师生共同实验及
从冼姓人的地名和冼姓历史人物两方面,论述岭南冼姓所体现的古越族母系氏族、古越族奴隶社会色彩及俚人文化和壮族文化色彩,对岭南冼姓的古越族色彩进行了还原,说明冼姓人是
[摘要]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团队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于春梅(1970-),女,齐齐哈尔大学马
[摘要]高师院校强调对教师职业的针对性和技能性的能力培训,是以教育事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毕业生一部分从事教育事业,另一部分从事非师类的工作,这就要求在教学模式方面发生改变。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有利于达到让学生先“会学”再“学会”的教学目的,文章因此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任务驱动式教学转变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师分院 任务驱动教学法 前提 保障 宗旨 关键  [作者简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