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师院校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的探索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师院校强调对教师职业的针对性和技能性的能力培训,是以教育事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毕业生一部分从事教育事业,另一部分从事非师类的工作,这就要求在教学模式方面发生改变。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有利于达到让学生先“会学”再“学会”的教学目的,文章因此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任务驱动式教学转变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师分院 任务驱动教学法 前提 保障 宗旨 关键
  [作者简介]王立巍(1972- ),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程序设计。(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51-02
  目前的高师分院(三年制大专)大多数是从过去的中师(五年制)学校挂靠到当地的师范类院校升格而来,由于讲授的对象发生了转变,生源从过去的初中生变为高中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的转变。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学要从原始的“先理论后实践”转变“先实践后理论”,从传统式教学向任务驱动式教学转变。信息技术教学与过去的电脑教学的明显区别在于,信息技术教学对于知识传授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兼顾的,且更加强调学生信息技术利用能力的培养,以信息技术利用能力的提高来解决实际问题和检验学习效果。在从五年制教学向三年制教学转轨的过程中,这一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材的更新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前提
  (一)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知识依据。编排教材既要从学科内容的体系结构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也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以往的教材比较强调知识衔接的系统性和递进性,忽略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学习特点。依据这样的教材向学生传递知识呈线性的过程式,缺乏在知识点上尤其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知识点上的停留和加强。如在教学实践中,计算机教材的初始内容会以大量的篇幅周全地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再以一章乃至两章的内容表述抽象的理论。泛泛而述后,十多个课时便被占满了,学生一直在竖起耳朵听,留给他们的一些知识的符号,与能够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相脱节,可以习得知识的理论表述,却无法习得知识的相应运用。学生感到计算机理论与操作间的“两层皮”,学习信息技术枯燥生涩。其原因在于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并不应只是线性发展过程的,线性发展过程是总的趋势,在这总的趋势下,还有跳跃式、超链接式、交织式、逆向式的衔接和构成。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注意采用“任务驱动”的做法来编写计算机教材。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伊始就可以在听讲理论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同时接受信息教育,从心理上产生学习和掌握这门知识的愉悦感,从而产生学习积极性。
  (二)留有思考空间
  留有思考空间,教材内容要多给学生思考和尝试的空间。计算机的利用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来实现的,而计算机应用软件都具有帮助人正确使用这一工具的功能,这种功能需要认识和体验,必须鼓励和指导学生来探讨和利用这些功能,启发他们在尝试和探究的过程中消化和理解书本知识,能够从中有所发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掌握和使用书本知识,能够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巩固和强化对知识的记忆。留有思考的空间,展示着学习的艺术,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体现知识的连续性、贯通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教学应采用的模式,任务驱动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首选方法。当前正在使用的计算机教材,知识的连续性、贯通性没能很好地体现,某些单元知识衔接不足。从信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上看,一般在第一章给予印象性介绍,直到最后一章才给予深刻阐释;对于操作系统的知识,存在应用软件知识讲解前做出的铺垫不足等问题。必须追求教材内容的紧密衔接,循序渐进,互为条件、交互作用,整个内容的循序渐进、科学构成。“序”体现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驱动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计算机知识丰富且在日益创新的过程中,其名词术语繁多,知识点相互关联,且常常是环环相扣、熟能生巧。这样的特点会令初学者感到千头万绪、眼花缭乱、顾此失彼,以至于失去学习和掌握的信心。教师可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入手,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并尝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任务的选取很关键,任务的落实要具体,任务的实现要评估。如给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的要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任务”,让学生直接按照教师设置的具体步骤,进入某一具体的计算机软件处理环境中动手实践。“任务驱动法”将学习目标凝聚到“点”上,具体且鲜明。学生瞄准教师交代的任务,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具体了解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走了一个学习的直径,从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采用任务教学法的过程是一个个任务提出、完成与评价的过程,旧的任务完成了,新的任务又产生了,在新旧任务的不断交替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VB程序设计中做“1+1=11而不是1+1=2”的实例,若利用一节课先讲解数据类型理论知识再做这个练习,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用任务来驱动,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在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学理论学知识,引出数据类型的相关知识,将基础理论渗透到实例中去讲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精神。
  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很符合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及其在操作层面的实现,为师生提供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实践到理论的学习手段和方法,采用和坚持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学观念的创新,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辩证性使用   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也需要有辩证的态度。首先要积极采用这种方法,引领学生探究任务的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发思考,探究奥秘,解决问题。但需要明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较适合于那些对内容发散、解决途径宽泛、属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并非仅凭这种教学方法就够了,还需要适当结合其他的已被教学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教学方法,并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对于那些定义性的概念、陈述性的事实,仍需要采用能够强化记忆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懂得,学习需要探究精神,要积极思考,尽量做到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 可引导学生“不懂的内容从教材、联机帮助中获得答案;如果不能解决就去问旁边的同学,尽量不要问老师”。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去,如果是大多数学生的困难,教师可以中断学生的任务进行讲解;切忌把什么都直接告诉学生,要给他们一个摸索、探讨的过程。否则,就失去“任务驱动”教学的内涵了。例如,在学习VB的函数时,讲解一个函数后,其他程序用到函数时让学生自己到函数表里查找即可,没必要将所有的函数都讲一遍,即使都讲一遍学生也记不住,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就可以了。学生在读程序时有看不懂的地方,到函数表里就会查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认真,印象也最深刻,效果也越好,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四、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备“双师型”职业素质
  (一)教师“双师型”素质塑造的总体思路
  教师“双师型”素质是近年来教育界的新认识和新提法,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能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经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依赖于教师 “双师型”的内涵修养,高校应制定出适合提高本校教学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以满足专业设置需要作为出发点,将学校长线专业建设的需要作为“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目标;将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作为“双师型”师资培养的重点;将校内校外、校企合作作为“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必然路径;将校本培训和鼓励教师自学两种方法同时抓在手上;将学校确立为主要培训阵地,又能够借助社会其他方面的资源,强化“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力度;或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或选送教师到其他学校访学和进修,采取一切尽可能采取的手段,让教师的素质整体地向着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转变。
  (二)“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内涵与实现
  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用结合的原则,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和提升教师热爱学校、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情感,实现教师自身师德素质的净化和优化,在德、能两个方面兼修,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具有者与传播者。
  1.现代教育理论的积淀。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我国包括世界的教育经验已经有了丰厚的积淀,且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汲取经验,也要解放思想,大胆地阐释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丰富自身的教育理论,从而胜任教学实践的需要。学校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做法,聘请高校的名教师和专家来校讲学,可举办各类教研和学术会议,可编辑教育理论学习资料,可组织教师到教育事业发达的地区学习考察,让教师在教育理论上的修养得到提升。
  2.教育教学实力的积累。教育教学实力即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教师个体的实践,来源于学校的培养,可采用的方法包括:第一,开展结对子的互帮互学活动。可通过在教师间结成帮扶对子的做法,由老教师带动年青教师,由骨干教师带动一般教师的做法,在他们之间编织起共同研讨教育教学,相互沟通教学经验,追求共同进步的纽带;还可通过“星级教师”评定的方法,在教师中树立学习的标杆。第二,在教师间树立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风气。可定期举办各级各类观摩课,为教师创造相互品评、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机会,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第三,蓬勃开展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活动。鼓励教研组、备课组积极探索教学经验,定期分析和研讨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的成绩与不足,大胆地予以改革和创新。第四,认真编写和积累有关教学资料。例如,组织教师参与教学基础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定,搞好对课程的开发与对教材的编写。第五,注意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目前学校教学中普遍使用和不可缺少的,更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然内容。学校要重视培养教师使用这一工具包括使用相关软件的能力。可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紧密地挂起钩来,如指派教师到企业,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技术攻关。通过这样的做法,加强教师对生产一线技术要求、工艺标准的了解,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把握现代专业技术发展脉搏,将教学实践契合于现实需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只有培养学生独立寻疑、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学会延续性学习,达到终身会学习,从而不断满足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通过从恋爱动机、恋爱应对方式及恋爱观念三方面阐述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进而探讨如何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如理解爱的本质、培养爱的能力、掌握爱的艺术等,使女大
[摘要]市属普通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在自身发展过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文章详细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定位、评估机制、理论研究体系、实施方式、职业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发展阻力以及构建与家庭的合作教育模式,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长期发展作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市属普通高校 心理素质教育 困境  [作者简介]张小菊(1977- ),女,山西运城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人文社科部,讲师,硕士,研
学生学业负担繁重,始终是中国教育健康发展的顽疾。最近的高考调研中,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屡屡被提及,而高考往往被人们定义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这种看法非常普遍,影响恶劣,值得认真反思。    一个难以承受的话题    在最近有关全国高考的调研中,各省参加高考人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特别是北京等大城市考生人数减少明显,有的减少幅度近20%。与此同时,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继续扩大,各省录取比例不断提高,有的省
对高校基建项目效益审计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目前效益审计遇到的现实问题,结合审计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基建项目审计的效益性。
《接骨师之女》围绕两代女性的成长故事展开,记述了茹灵和露丝在伦理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伦理蒙昧、伦理冲突、伦理选择和伦理身份构建。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斯芬克斯因
在今年的夏粮调查中,开封县统计局勇于探索,对县级农产量调查的组织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由于组织严密、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再加上统计局和农调队统一领导、团结协作,该县今
文章对应用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应用化学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师生缺乏有效交流等问题,并据此提出应通过多媒体教学、师生共同实验及
从冼姓人的地名和冼姓历史人物两方面,论述岭南冼姓所体现的古越族母系氏族、古越族奴隶社会色彩及俚人文化和壮族文化色彩,对岭南冼姓的古越族色彩进行了还原,说明冼姓人是
[摘要]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团队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于春梅(1970-),女,齐齐哈尔大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