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生活的三多法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儒培根说过:“读书造成完人。”考其意思,盖以为读书可以打破人类的愚昧,纠正人类的错误,增进人类的智识,充实人类的生活。地无中外,时无古今,谁都承认读书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
  工作。
  但今爱好读书的人,常有一种难题在心目中横梗着,便是如何读法的问题。我以为除了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和疑辨、笔记、思索之外,其最普通而基本的条件,还是要多阅读、多比较、多应用。
  所谓多阅读,当然不是说有书必读,而是需要读有用的书。书籍杂志,卷帙浩繁,单就本国而言,已有读不胜读之慨;而况世界各国的书报更是浩如烟海呢。自然只有选你所爱读你所能读的书了。我以为真欲求学的人,無论研究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均应先读几本关于普通常识的书籍。有了相当的普通常识,进而检讨本国文化的起源及世界学术的演进,而后开始专门研究工作,始得学有根基,而不至“反客为主”,常闹笑话。
  不过人类的知识,固然大部分得自书本,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本是不死读的。我们应把爱读的某一问题的书籍归纳起来,作一个比较有系统的研究。如研究自然科学的,自然要一面阅读书籍,一面实地试验;就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也须多多观察各地风俗和生活习惯,以充实我们需要的题材。试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几句古话,以及中外通儒学者都喜欢周游列国,观览山川,这就是寓求学于考察中的意义。至于今日蒙藏一带的考古,西藏和西南民族的研究,东南生物和水产的采集,山西各地矿物的科学分析,更无一不赖有相互比较的研究。因为见闻一广,经验丰富,两相比较,真伪自明,不觉有左右逢源豁然贯通之慨。
  至于多应用,更是求学的有效方法,现在有许多人书籍是读得很多的;然而一旦遇到实际问题,还是胸无成竹,不知怎样去应付当前的环境。这并不是说他的书是白读,也并不是说读过许多书后,对于他的知识能力毫无所补。盖读书不是专为书本做奴隶,乃要把书本上的道理拿到实际生活上去应用,如果我们读书有心得,便应将其学理活用在日常生活间。我遇到了困难再拿书本来研究。如此则生活与知识合一,为用而学,学以致用,自然不致成为书呆
  子了。
  固然,在起初要把书本知识活用于社会生活上,免不了许多不自然的痛苦;但这种行动养成习惯后,熟能生巧,不但不会感觉痛苦,且能随环境变化而增长经验,实具有一种特殊乐趣。这种乐趣,却只有能够善用学识的人,始能于生活上体会得出。所以,越是不能活用学理的人,越不明了书中道理;反之,其能活用学理的人,既可增长于读书的心得,更可给他事业的成功提供一种帮助。
  书是必读的,不多读书本,是不能给你一个人生上的指示;而读书不知多方比较,亲切应用,也绝不会感觉到书中真
  理来。
  (选自《怎样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其他文献
汉制依秦而变  西汉的监察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汉武帝对地方实行的刺史出巡制。二、西汉地方的刺史出巡制  西汉对地方的监察最初沿用的是秦朝的做法。汉惠帝时,一度在部分地区恢复了监郡御史制度,监郡御史两年一任,要求他们每年的十月到朝廷奏事,十二月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后来又扩大范围,在中央所辖各郡都设置了监察御史。但这些御史的任务比较杂,在秦朝时的监察效果就不太理想。比如当年刘邦做泗水亭长
期刊
提到李白,我们立刻会想到“诗仙”,会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确,李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历史人物了,他的诗歌,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至今仍广为传诵。少年时代的蜀中生活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活了六十二岁。在这六十二年中,李白有四十余年(十三岁到五十五岁)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我们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
期刊
经典之为经典,在于其内蕴的博大精深,具有蓬勃的生命张力和无限的延展可能。中国古代经典中,儒家经典地位最尊;儒家经典中,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惟《尚书》最尊”。《尚书》关涉兴废存亡,诠释天道政理,引导修齐治平。《尚书》为大道之学,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就指出:“凡学者必精此书,次览群籍。”当下,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尚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尚书》的当代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彰显。  《尚书》为
期刊
编者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凝聚着中华民族改造世界的辉煌成就,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并播出《李冰与都江堰》《心怀天下范仲淹》)王启涛教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总结出领导智慧而成《国学中的领导智慧》(光明日报出版社)一书,出版后反响强烈,被推荐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本刊编辑今征得作者同意,对书中内容做了梳
期刊
人有恒言曰“才情”,才生于情,未有无情而有才者也。慈母情爱赤子,自有能鞠赤子之才;手足情卫头目,自有能捍头目之才。无情于民物而能才济民物,自古至今未之有也。小人于国、于君、于民,皆漠然无情,故其心思智力不以济物而专以伤物,是鸷禽之爪牙a,蜂虿之芒刺也b。才乎,才乎!《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c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十九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时举秀才,雍正时中举人,乾隆时获进士。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和官员。其主要事迹记载于《清史稿·郑燮传》和《清史列传·郑燮传》中。郑板桥做过山东范县、潍县两县知县,为政期间他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写下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著名的题画诗
期刊
臣祖禹曰:太宗以武拨乱,以仁胜残,其材略优于汉高a,而规模不及也。恭俭不若孝文b,而功烈过之矣。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夫贤君不世出,自周武、成、康历八百余年而后有汉c,汉历八百余年而后有太宗,其所成就如此,岂不难得哉!人主之所行,其善恶是非在后世,当其时不可得而辨也,故凡太宗之行事,其善与不善,臣皆举其大略矣。《老子》曰:“善人
期刊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远在两三千年以前,我国的诗歌就已经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其标志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前11世纪—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提起《诗经》,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论语》中记载的“过庭训”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堂上,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中走过,孔子问道:“学《诗》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
期刊
北宋初年,海内初定,武功歇而文治兴。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下诏编修类书,有史实、典故一千卷名为《太平御览》,野史小说五百卷名为《太平广记》,诗文一千卷名为《文苑英华》。太宗死后,其子真宗继位,又以“历代群臣事迹”一千卷名为《册府元龟》。后人称以上四部书为宋代四大书。这四大书中最先完成的就是《太平广记》,由李昉、扈蒙等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奉旨编纂,历时约一年半的时间,于次年修成。书名中的“太平”
期刊
进入12月,我国北方的降雪逐渐增多,真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时间,大地银装素裹。置身其间,纵情游乐,别有一番趣味。那么,让我们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也一起来品味这“雪”的美妙吧。  “雪”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描摹的是雪花从天空中飘落的景象。可见,这个字从一开始指的就是从空中降落的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白色晶体,即下雪的“雪”。《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名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描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