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制场景描写的“三合汤”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t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为军队搬运军火的。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转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各个人家的门里,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槛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这长街的早上并不寂寞。
  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做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织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犬骨线板压着手织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五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有时这些妇人把工作停顿下来,遥遥地谈着一切。最小的孩子饿哭了,就拉开衣的前襟,抓出枯瘪的乳头,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们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的价钱和棉纱的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主人便哭了。于是一切不相干的人,围聚在门前,过一会,又即刻走散了。这妇人,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的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这方法,同时也就娱乐到一切坐到门边的小孩子。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到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愉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门户。
  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迹,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作者沈从文,有删改)
  技法提炼
  一九三一年,当时沈从文的家乡——湘西,军阀割据,到处抓壮丁充军,甚至冒充土匪抢人。散文《街》描写的正是男人都被抓走后,村子里女人和孩子的生活。在描写手法上,《街》通过对一个偏远的小城表面“热闹”其实寂寞的生活场景的刻画,反映了军阀混战下人们生活的痛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何进行场景描写呢?可以尝试以下的“二结合”“一综合”,炖制一碗美味的“三合汤”:
  一、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點”一般是指场面中的核心人物;“面”往往是围绕中心人物活动的其他人物。点面结合是指重点描述场景中核心人物的活动,并对其进行细节刻画,简单描述周围人物的活动。
  点面结合写作实践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选择要写的这一场景中的人物或事物,对其整体或部分进行简单的描述,这就是“面”;之后,对场景中的核心人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恰当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这就是“点”。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状元桥下,两边观看的街坊邻居和郑屠的伙计,没有人敢上前劝阻,鲁达当众怒打郑屠的场面,既有对鲁达个人的重点(细节)描写,也有围观者的众生相。
  二、人物与环境的结合
  场景描写时,既要关注人物活动的情形,也要注意环境的变化。人物活动和环境描写要相互交融。如《街》中的景物描写:上街市的“野狼”,残疾的敲梆人,视觉(敲梆)、听觉(狼嗥)相结合的描写,更增添了夜的凄凉与悲哀。
  三、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场景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才能将场面描绘成一幅生动的图画。如《街》开头说长街“寂寞”,在于揭示长街“寂寞”的社会原因,同时点明女人们单独担起持家养子的重负,昼夜忙碌,所以长街并“不寂寞”,作者借“不寂寞”反衬“寂寞”,使“寂寞”程度加深。
其他文献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如何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已成为不容回避的时代考题。  回應时代挑战,离不开顶层设计。不久前,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该文件是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医药方面的文件。全国中医药大会也于近日召开,这次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中医药迎来
期刊
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  寻人启事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这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有写出准确的数来。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
期刊
匆匆过客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缩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
期刊
一头微卷的大波浪棕红色头发优雅地披在肩上,乌黑明亮的大眼睛在长睫毛的映衬下更加动人,高挺的鼻子旁卧着一颗米粒大小的痣,这就是您,我的妈妈。在我眼里,您是美丽的,却也是严肃的,有时甚至有些冷漠无情。①您还记得吗?小时候,爸爸教我骑自行车,他总是会轻轻扶着车尾,怕我摔倒受伤。可您却不让爸爸帮忙,执意让我自己骑,结果我真的摔了个“狗啃泥”。锋利的石子扎入我的膝盖、手掌,鲜血渗入了石子路,我疼得哇哇大叫。
期刊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_____;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_____。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_____。  A.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B.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C.看他张
期刊
夕阳入山,倦鸟归林。轻轻走过,脚下的枯叶咔嚓作响,随手拾起一片落叶,輕拂落叶枯黄的边缘,寻觅着岁月往来更迭的痕迹,往昔漫上心头。  幼时,父亲教我骑自行车。他扶着车尾掌握着平衡,我轻快地蹬着,可是未等我反应过来,父亲便松开了手,车扭曲着前行。果不其然,车倒了,我摔在地上,沙砾嵌入我的掌心,皮肤火辣辣地烧起来,泪珠在眼眶中打转,路旁的柏树似乎晃了起来。  这时,一只宽厚的手掌扶起了我,是父亲。“如果
期刊
钥匙,可以是开锁或上锁的工具;钥匙,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门径;钥匙,还可以是……看似平常的钥匙,有时却意义重大。  请以“钥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一、立意成长  写出成长,把单一主题变成多元主题。同学们作文往往过分强调父爱、母爱
期刊
又是一个春天。温柔的春风悄悄到来,吹醒了大地。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的降臨,小草钻出了地面,柳树的嫩芽探出了头,花儿含羞地伸出小苞,庄稼变得绿油油的……桃花也盛开了,微风吹来,吹落了桃花,几片花瓣在空中翻飞,最终落在地上,引起了我的遐思……  那年,桃花开得那样烂漫,一个个小巧的花朵张开笑脸亲吻着和风,生机盎然,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而我,却在那个时候,残忍地残害了一只麻雀的生命……  偶然间,我发现了它
期刊
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在红白相间的大片楼宇中,总能寻找到那扇窗。无论是铺满红云的黄昏,还是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扇窗,始终会亮着微微泛黄的光,为我照亮一条前行的路。  那束橙黄色的光,悠悠暖暖,浸润了我童年的每一个黄昏。小时候,姥姥常常抱着我在院中散步,每每走到那扇充满柔光的窗下,她就会拉着我的手,指向那束柔黄色的光,说:“看,那就是我们家!”我看着那一抹淡黄,心中不禁想到家中热气腾腾的炒饭、香甜可口的
期刊
深夜,抬头望向天空,圆月高悬,就像是姥姥的眼睛。的确,姥姥的眼睛柔如月光、静如秋水。  年轻时的姥姥,是8个孩子的母亲。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我无法想象她是靠着怎样的毅力支撑起这个家的。再简单的饭食在她的手里总能变得美味可口;饥荒年代,姥姥也从未让自己流泪,永远都是眼带笑意,悄悄地把自己碗中的那一小口米饭和几颗山芋分到八个小小的陶碗中……  时光飞逝,姥姥的青丝早已变成白发,她脸上满布的皱纹是岁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