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银杏林,探究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经过美术坊,我发现作品展示区新增了一组“银杏树”绘画作品,构图规整、用色统一、风格相似。通过与Z班老师交流我了解到:晨谈时几个孩子说路边的银杏树叶黄了,想要画银杏树。美术坊有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老师就引导孩子们在美术坊自由表现。本以为画出来的作品会各具特色,结果色彩搭配和构图都不尽如人意。Z班老师很焦急,觉得孩子们的表现能力不强。于是指导孩子们按着自己的思路一步一步去画,作品“银杏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显而易见,幼儿因缺乏对银杏树的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而导致绘画经验不足,教师因追求作品“完美”而指导过度,扼杀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笔者认为,在美术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是想象和创造的前提,教师的支持只有基于幼儿需要,才能够助推幼儿自由、自主、愉悦地表现和创造。为了帮助教师充分理解《指南》精神,掌握美术活动组织的支持性策略,我和Z班师幼一起开展了“银杏林”探究活动,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一、提供自然场景,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大自然、大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上述案例中,幼儿发现了秋天银杏树之美并产生绘画愿望,我们应及时追随幼儿兴趣,带领他们走进园外的银杏林,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运用多感官发现银杏之美,丰富其审美经验。
  1. 共融自然之美,释放情感。只要走进大自然,孩子们总会显得特别兴奋,甚至会出现各种“忘乎所以”的行为。我们要理解、接纳这些行为,因为这正是孩子对大自然最本真、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是对审美对象最初的真实感受。银杏林离幼儿园相距不到500米,当孩子们进入银杏林后就开始兴奋地奔跑,跳跃,从地上抓起银杏叶四处抛撒,惊喜地交流新的发现。他们近距离感受着秋天银杏树林与众不同的美,视觉上的冲击激荡着他们的情感,所以他们表达着、分享着。教师同样也融入其中,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银杏的色彩与形状,师幼获得情感共鸣,为进一步观察和欣赏银杏之美做了铺垫。
  2. 趣说独特之美,扩展想象。在幼儿的情感得以充分释放后,情绪会缓缓平静下来。教师要及时把握教育时机,在幼儿兴趣还未消退时,自然过渡到谈话活动中,一起“发现”和“寻找”事物美的特征。教师可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银杏叶的颜色、形状,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或动作进行描述,以拓展幼儿的想象思维。如在银杏林自由活动后,师幼坐下来进行交流,当说到银杏叶的外形特征时,有的幼儿说像胡子。教师问:“像谁的胡子?”幼儿说:“姥爷的胡子。”教师继续追问:“能表现一下吗?”幼儿弯腰把叶子往下巴上一貼,惟妙惟肖。还有幼儿说像裙子、尾巴、扇子、鸭蹼……幼儿在观察后的发现和表达是直观的,教师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幼儿在观察、讲述、想象、探索的过程中,在师幼、幼幼分享讨论中,扩展想象力,为之后的表现和创造美打下基础。
  二、支持个性记录,积累感兴趣的绘画素材
  每个幼儿在面对同一事物时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故我们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将感兴趣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便于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回看和交流。在银杏林活动中,孩子们记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首先是拍照和录像。活动中,我们邀请一部分家长参与同行,在到达目的地后,有些孩子就自发用家长的手机给银杏树拍照或录像,照片和视频作为后期的绘画素材,既可以进行深度观察和学习,又可纳入银杏林主题资源库,进行资源共享。其次,绘画“我的游戏故事”也是直观便捷的记录方式之一。孩子们在自然场景中,真切感知写生对象的外形轮廓和突出特征,用自己独特的笔触记录下来,积累写生经验。在银杏林之旅中,有的孩子出发前就自备好游戏故事本和画笔等工具。在银杏林玩耍和观察后,他们便开始记录:有的画下一大片银杏树林,有的画下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奔跑的场景,有的画自己和妈妈手拉手的温馨画面。画面虽然稚嫩,但都有可能成为幼儿创意绘画的蓝本,成为想象和创造的源泉。
  三、创设因需环境,支持自主的表现和创造
  创设一个有准备的、适宜的、幼儿需要的区域环境,能引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从银杏林回来后,我们将活动地点选在美术坊,理由是区域开放多样,工具材料丰富。活动内容定为银杏绘画、拼贴画、水墨画。随后师幼共同进行环境布置:欣赏区张贴银杏树图片和银杏名画作,视频录入Ipad;绘画区选择了黄、绿、赭石等水粉颜料和规格不一的排笔,以及棉签、牙刷、棉花等辅助材料;水墨画区准备了宣纸和水墨颜料;手工区搜集了一根粗壮的树枝固定在缸中,拾回来的银杏叶按颜色深浅分类放在筐中,还有一些辅助材料如彩泥、毛线、毛根、木夹等。活动中有的幼儿在欣赏区反复回看视频,有的对着银杏树画作仔细研究,比对颜色,多次调和,直到满意才在纸上落笔。有的幼儿用银杏叶进行创意拼贴画,有的幼儿挑战用水墨画法表现银杏叶。有准备的环境为幼儿搭建了自由表达和展示的平台,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区域环创“1 2”,尊重主体。“1”是指幼儿,“2”是指教师和家长。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所需的环境和材料自然是由幼儿作主并准备的,但有时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才能完成。即便如此,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仍要学会放手支持和鼓励幼儿,并提出恰当的建议。在幼儿遇到难题时适时领一下,推一把,协助幼儿把区域环境准备好。有时候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准备,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可喧宾夺主。
  2. 欣赏素材多维,有效优先。欣赏区可以提供与银杏有关的实物、图片、音像、名画作等素材,为幼儿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和探究银杏创造条件。在内容选择上既要征求幼儿意见,又要有目的地进行筛选,确保欣赏效果。幼儿通过欣赏名画名作,了解名画名作的构图、用色、表现手法等,能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并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积累创作经验。   3. 分区功能明确,按需而设。创设的区域空间要开放和多元,满足幼儿的多种表现需求。提供的工具和材料要与区域相匹配,方便幼儿使用,也可适当投入新工具材料,激发幼儿去尝试和挑战,有目的地促进幼儿“拔节”式成长。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每个区域是在大主题环境下的小区域的划分,既要各自独立又能相互贯通,更要便于教师观察指导,利于银杏等材料共享共用,便于幼儿交流互动。
  四、实施梯进指导,促进经验和能力提升
  “梯进指导”即教师针对每个幼儿绘画的表现,判断幼儿的能力水平,并给予技能方法上的小步抬高,让幼儿像爬楼梯一样,获得经验和能力提升。
  1. 用心观察,研判要“专”。通过观察能了解幼儿的兴趣、能力、习惯、情绪、情感等。在观察时,教师要细心耐心,对幼儿活动时的各种行为表现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生成一一对应的指导策略。如有的幼儿临摹银杏树很形象,但是缺乏自我,这是想象力不足的体现,我们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和创造;有的幼儿迟迟不下笔,可能是他在思考,就暂时不去打扰;有的幼儿犹豫不决左顾右盼,我们判断他可能在构图或用色等表现方式上遇到了困难,便主动询问了解原因,给予其技能上的指点等。
  2. 因人而异,指导有“度”。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水平把握好指导的“度”,如有的幼儿自主探索和表现能力强,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银杏树,我们稍加关注即可;有的幼儿通过反复尝试,能探索出银杏叶的一到两种表现方法,我们稍加点拨即可,给幼儿的自主探索充分留白;有的幼儿想画出一整片銀杏林,但是对于树的远近、大小和透视关系把握不准,我们就针对画面布局、空间关系等给他们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技法。
  五、解读展示作品,激励后续的创作热情
  在银杏林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画完以后说说绘画内容和自己的情感、想法,鼓励幼儿为自己的银杏树作品“写”故事,让更多的小伙伴和家长了解和评价自己的作品,促进交流和沟通。在“写”故事的形式上,孩子们也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有的孩子口述,请家长或教师帮忙用文字记录;有的孩子用特殊的图画、符号、表情等混合记录,以表情达意。此外,通过师幼商讨,我们将幼儿的银杏树作品进行了多元展示。一些在美术坊主题栏展出,一些在班级走廊展示,让更多的幼儿进行欣赏、交流和分享。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水下钢结构阴极保护的方式、参数的选择,以及牺牲阳极的形状和安装方式,采用涂料与牺牲阳极联合保护大坝工程临时船闸的拦污栅,效果良好。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在测定天然牧草中As、Be、Co、Cd、Cr、Ni、Pb、Sn、Sr、Tl、V等11种金属含量的方法。采用浓硝酸直接消解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可以快速完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同时推动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势头,其中以我国建筑行业表现的最为明显。近年来,建筑行
随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人们对资源保护的认识逐步提高,尤其对水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陕西省商南县是一个山区小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50m3,但其时空分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的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分析高压输电线路优化设计的基本工作、技术分析及环境保护,并介绍了城市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
1影响沸腾炉经济运行的因素1.1燃料特征1.1.1燃料发热量燃烧热值较低的煤矸石沸腾炉对燃料的发热量变化特别敏感。燃料的发热量低,沸腾床温度随之降低,埋管及各部分受热面的吸热
方法1:利用标杆在阳光下的影子插一根标杆,量出标杆长度和标杆阴影的长度,再量出旗杆阴影的长度,就可以用比例求出旗杆的高度了(图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通过学习与解读《指南》,教师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但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还是很难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面对新的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冲突,教师们产生了很多教学困惑,甚至质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是恰当、适宜的。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也不断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在我们周边有着丰富的童装废旧材料,如布块、线壳、纸筒、纽扣、拉链等。这些唾手可得的资源不仅能节约教学成本,还能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其独特的美。我园多途径利用童装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有效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大胆想象、自主创意和多元表达。  一、“织”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的艺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