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对比研究了印度和意大利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后的后尿道狭窄情况。作者回顾性分析印度和意大利因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后导致后尿道狭窄接受修复手术患者病历,研究了病因学、急诊处理方式、急诊处理中专科医生所占比例、创伤导致狭窄的类型、初始修复、后尿道成形术手术方式及其结果等资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比研究了印度和意大利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后的后尿道狭窄情况。作者回顾性分析印度和意大利因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后导致后尿道狭窄接受修复手术患者病历,研究了病因学、急诊处理方式、急诊处理中专科医生所占比例、创伤导致狭窄的类型、初始修复、后尿道成形术手术方式及其结果等资料。
其他文献
新中国泌尿外科事业奠基人尊敬的吴阶平院士去世后,全国泌尿外科学界深感悲痛.为缅怀吴老对中国泌尿外科事业作出的贡献,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于2011年3月9日8:30-9:45在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举办了"新中国泌尿外科奠基人--吴阶平先生追思会".全国各地300多名泌尿外科同道聚在一起,共同缅怀、哀思敬爱的吴阶平院士.追思会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患者,男,76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个月于2008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耻骨上区轻压痛.CT检查膀胱右后壁局部结节状软组织样密度影,大小1.5 cm×1.0 cm×1.1 cm,CT值42 HU.B超检查膀胱壁偏强回声团,1.4 cm×1.0 cm.膀胱镜检膀胱右后壁类圆形肿块,有蒂,局部表面有出血点,距右输尿管开口约2 cm.IVU检查未见异常。
目的 探讨阴囊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阴囊基底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6(50~74)岁.主要症状为阴囊皮肤出现斑块或结节伴瘙痒,病程1~20年.肿瘤最大径1.5~4.5cm.5例曾误诊为湿疹或皮炎.7例均经活检确诊,均无远处转移.7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术治疗.结果 7例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为基底样细胞和间质组成的团块,标本切缘均为阴性.1例术后21个月发生左腹股沟淋巴
当传统重建方法不可行时,输尿管及对侧输尿管吻合术可作为一种替代手术方法解除输尿管梗阻。作者对输尿管及对侧输尿管吻合术后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该研究对1985年1月至2007年2月行输尿管及对侧输尿管吻合术患者进行病历随访。63例患者平均年龄31(1~83)岁,其中21例(33%)和42例(67%)分别因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行输尿管及对侧输尿管吻合术。
患者,50岁。因左阴囊内无痛性包块5年,逐渐增大,于2010年1月21日入院。查体:左阴囊上方精索增粗如拇指,质硬,无触痛,附睾头体部增大,与睾丸分界不清。超声检查左阴囊内无回声,深2.6cm。
作者报告无转移肾细胞癌(RCC)手术切除后使用自体肿瘤疫苗(Reniale)辅助治疗对患者总存活率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疫苗组:1993~1996年德国84家医院行根治性肾切除和术后Reniale治疗1267例,进一步研究分析时排除575例,其中术前未征求患者同意使用其资料或资料已作其他研究391例,
我们通过观察不同组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探讨最佳PCEA治疗组方. 对象与方法 本组90例.年龄60~85岁.麻醉风险分级(ASA)Ⅰ~Ⅱ级.术前无贫血及出凝血功能异常,排除术后需再次手术止血者.随机分为A、B、C 3组。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中醛固酮腺瘤(APA)和单侧肾上腺增生(UNAH)2种亚型的临床特点、手术效果及影响术后血压恢复的因素. 方法 2002-2009年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PHA患者135例.男68例,女67例.平均年龄51(26~79)岁.其中APA 83例,UNAH 52例.135例均符合PHA诊断标准,术前均有高血压症状,术前均行血液激素、生化检查及CT等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膀胱癌T24细胞株生长、Caspase-3基因表达以及裸鼠移植瘤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影响. 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As2O3加入对数生长期的T24细胞并设立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72 h,噻唑盐比色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生长抑制情况,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s2O3对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将对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检查在肾肿瘤射频消融(RFA)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肾肿瘤患者(肾癌4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49个病灶行RFA治疗,其中经腹腔镜下RFA30例,开放手术RFA17例。术后1周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造影剂在动脉相与实质相的灌注情况,评价病灶消融范围,并与增强CT结果比较。影像学上病灶无增强被认为是消融完全。结果49个病灶完全消融47个(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