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事与愿违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ng124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一篇名扬天下、传诸后世的《答司马谏议书》,成为这场变革与反变革殊死较量的见证。
  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同朝为官,又都为社稷栋梁之材,确实有过一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友谊。司马光曾这样评价王安石:“方介甫(王安石字介甫)自小官以至禁从,其学行名声暴著于天下,士大夫识与不识,皆谓介甫不用则已,用之则必能兴起太平。”话语中充满“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激情。而且据史载,王安石在鄞县做了二十年的地方官,正是后来的反对派欧阳修推荐王安石到京城当了“群牧判官”,后又提携王安石为“度支判官”(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部长),为王安石铺垫了仕途之路。
  王安石对司马光的学识与人品也是备为崇敬。即便在回击司马光反对变法的《答司马谏议书》中,也深念旧情,写下这样的文字:“窃以为与君实(司马光的字)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并对司马光的人格做出肯定的评价:“司马君实,君子人也!”
  然而,权力场上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无长久的友谊。
  就在王安石实施变法的第二年,司马光终于忍无可忍跳出来阻挠和反对了。他一方面上书宋神宗,攻击王安石的变法,表明他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司马光《弹奏王安石表》);另一方面,司马光又接二连三地给王安石写信,公然“叫板”。第一封《与王介甫书》的主要内容:第一,“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把王安石变法说成是怨声载道、人神共愤。第二,具体指斥王安石的变法侵夺了原来财政部门的职权,“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指斥王安石“大讲财利之事”。儒教之道最强调“君子晓以义,小人晓以利”,而如今王安石变法,大言其利,搅得世风日下,“拜金主义”盛行。接下来,洋洋洒洒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之“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等逐一驳斥攻击。最后劝告王安石悬崖勒马、“改邪归正”,“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追还常平使者,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日前矣”(《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卷六十)。
  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王安石写出《答司马谏议书》一文,表达了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变革决心。
  那个因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流芳后世的龚自珍,是19世纪前期开先风的思想家,面对重重社会危机,怀抱匡时济世的愿望,指陈时弊,倡言“更法”,他推崇王安石:“少好读王介甫《上宋仁宗皇帝书》,手录凡九通,慨然有经世之志。”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答司馬谏议书》,堪称王安石变法宣言书的“双璧”。
  王安石那时写的一首诗《众人》,也可作为他变法想法的延伸阅读:“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王安石的变法,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位隆权重的前朝大臣司马光,司马光身后还有一个“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反对派阵营——曾鼎力举荐王安石的恩公,写出《朋党论》《醉翁亭记》等名篇的欧阳修;主持“庆历新政”的领军人物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以文学和书法而名满天下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仨;韩琦、晏殊、富弼等一大批名高望重的元老大臣……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上仁宗皇帝万言书》,是王安石于嘉祐三年(1058)提点江东刑狱任满,返京述职时,写给宋仁宗赵祯的奏书。据《宋史·王安石传》记载:“安石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后安石当国……大抵皆祖此书。”可见,这封奏书实际上是王安石为要求变法革新所著的一篇具有纲领性意义的政论文。文中强调人才问题对于政治改革的重要性,批判了旧的人才制度的弊端,并系统阐释了周密的人才培养方案。
  (摘编自金秀珍《我国十一世纪变法家的宣言书——读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
  
  王安石被网友评为“史上十大改革家之一”,请你为他写一段评语,格式可参照“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150字左右。
  示例: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钟南山 颁奖词)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请结合他的生平事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150字。
  
  假如你穿越到宋朝,成了王安石的好朋友,你对他有什么建议?尝试写出三点以上,不少于200字。
  
  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王安石在朝廷上与百官争论变法措施时,力排众议,提出“三不足”主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表达自己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革除社会弊病的决心。对于“三不足”主张,你是怎么理解的?试结合具体的事例,阐发你的观点,300字左右。
其他文献
你了解自己的记忆吗?很多同学听了,可能会哑然失笑,人怎么会不了解自己的记忆!我记数学公式很慢,记游戏规则很快,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在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很努力地记,却记不住;有些时候我们好像根本没有记,但是却很轻松地记住了很多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人的记忆有不同的分类。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就是每个人都拥有,却不一定知道的一种记忆。  先来做个小游戏。  请你猜一猜,下面哪个孩子能
期刊
春天來了,经常会下雨。  春雨下得很小很小,很细很细,像牛毛,像细针,远处的房子像被罩上了一层纱,朦朦胧胧。  春雨一下,落在了麦田里。麦苗睁开了眼睛,喝着甜甜的雨水,尽情地生长,生长……变得绿油油的。  春雨一下,落在了草地上。小草探出了脑袋,伸着懒腰,东看看,西望望。小花也开始绽放了,红的,白的,紫的,一个比一个艳丽。  春雨一下,落到了池塘里。水面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摇着尾巴
期刊
10月25日 星期五 晴  我今天一放学就去超市里买绿豆,经过我的精挑细选,选出大约20粒翠绿的绿豆,我用手捧着它们,心想:这么好的绿豆,将来肯定都是些好苗子。我把这些绿豆放入一个装有100毫升水的碗里。小绿豆真像一群小姑娘,在大碗里泡着美人浴呢!  10月26日 星期六 晴  早晨,我又惊又喜,发现小绿豆有了巨大的变化——个个都挺着大肚子,像一群快生孩子的孕妇。  10月31日 星期四 晴  小
期刊
他是奥斯卡金像奖入围纪录片《象牙游戏》的主角之一,他是在《朗读者》节目中感动所有人的朗读者,他被联合国和平大使、著名动物学家珍·古道尔称赞为“我的英雄”……他叫黄泓翔,今天我们来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  喜欢动物,向往远方  我从小非常喜欢动物,一直很向往去非洲的大草原,去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探险,只是那时候觉得这些地方,遥不可及。  2011年,我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因为一直没有找到自己
期刊
曾经有段时间,王安石因与Vans(范斯,一个源于美国的运动潮牌)谐音的网络梗而一举登上热搜榜,并成为Vans的“形象代言人”,從而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苏洵称其为“大奸慝”,司马光则评价他“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其学行名声暴著于天下”,梁启超赞其为“三代下唯一完人”……真是盖棺也难论定的王安石!
期刊
现代汉语中,腿和脚是两个常用词语。腿是人体或动物的下肢,用于支撑身体和行走;脚是腿末端接触地面的部分,即脚掌。但在古代汉语和一些现代方言中,脚的含义却有不同。  一脚四足的木牛  假如你是三国迷,一定听说过“木牛流马”的故事。《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来运粮,但并没提到“木牛流马”的样子。南朝时期的裴松之为《三国志》作过注解,他是这么描述的:“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
期刊
对一个具体的问题,原以为有能力分析辨别,随着深入思考,会引出分别指向不同方向的新问题,然后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不断向外延伸或向内深入,简直没完没了。——有些同学诉说这样的思考经历,感到困惑。我也一样,直到现在依然会这样“越想越多”“越想越复杂”。其实这是正常现象,是积极思维的必然结果。我甚至觉得这样“越想越复杂”不一定表明思维进入困境,而恰恰是有益的探索体验,有助于思虑周密,有益于防止思考的片面性
期刊
冬天就要过去了,春神句芒伸伸懒腰,精神抖擞地说:“准备好迎接春天吧,大地上的人们。”  句芒是少昊的孩子,身上有光明的力量。他长着人的面孔、鸟儿的身子,常常乘着两条龙飞过天空,为人们带去春的消息。因为管理植物生长,句芒也被大家称为木神。他经过的地方,会吹起一阵温暖的春风,干枯的大地上开始生长绿色的植物,被冻住的河水重新哗哗地流淌,燕子飞来,花儿盛开,到处都变得生机勃勃。  “春天到啦。”孩子们在草
期刊
国史氏曰:甚矣,知人论世之不易易也。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祀,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
期刊
“斯坦福狂鸭症”本是用以形容斯坦福大学的学子们的:他们顶着名校的光环,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水分水面之上与水面之下,是两个不同但不可分割的部分。水面之上可观可感,而水面之下属于人真实生存的一面,常常难以被看得通透。借助水,人类幽闭的心理世界被掩藏起来。水面之上与水面之下两个世界,体量上常常不对等,形态上也有巨大反差。受制于外在的观察视角,我们对他人的理解与评价常着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