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学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kdkfjkld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而我校属于山区重点中学,学生学业繁重,部分老师在追求升学率的时候,会无形之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而忽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学生人数过万,专职心理教师较少,由此可以从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探讨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恐怖等等,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让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其中包括2017年入学的高一学生500份,2018年升入高二的学生500份,2018年入学的高一学生500份),回收有效的问卷共计1445份。(见表1)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SCL-90自评量表,一共90道题,包含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量表采取五级评分制,让学生根据项目的内容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程度进行选择,从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分别记1-5分,全部数据输入电脑中,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以年级为自变量,以SCL-90各个因子为因变量,考察不同年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2018年升入高二的学生在九个因子的平均分上低于2017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和2018年入学的高一学生,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成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九个因子得分上分析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差异显著,在敌对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见表2)
  (二)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从2017年和2018年入学的学生中进行差异比较,以性别为自变量,以SCL-90各个因子为因变量,考察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女生在除了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低于男生,在其他因子上均高于男生,在軀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男生和女生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女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问题严重程度上高于男生。(见表3)
  (三)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从2017年和2018年入学的学生中进行差异比较,以不同家庭环境为自变量,以scl-90各个因子为因变量,考察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农村家庭学生显著高于城市家庭学生,说明农村家庭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上比城市家庭的问题严重;在强迫、敌对、偏执等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四、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高中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在性别和家庭环境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女生在这些因子上都比男生的敏感程度高;农村家庭的学生比城市家庭的学生适应性差,高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比高二学生严重。这可能是由于高一学生大多数从偏远乡村来到县城读书,由原来的走读生变为住校生。同时,高中学习任务加重,竞争压力增加,种种落差之下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加重。在和全国标准常模进行比较时,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正常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这说明学生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通过这次研究,我了解了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发现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是实施教育引导的最佳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我接下来会继续深入研究,为怀集一中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改變,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
期刊
课改历经了十年,在十年中我们的物理课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课改要求教育要有创新,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在学习中创新,在能力中提升,孕育创新。课堂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这就是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能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探索,得到了一些体会: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
期刊
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工具书;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祖国文化的基础。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
期刊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现状  针对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情况,大多数的语文课堂现状还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多半部分语文老师还依旧选择传统灌输地相关措施来展开教学授课,没有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所以导致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质量没有提高,孩子们的上课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存在着部分教师教学依然死板,语文课堂都是围绕教师一个人的,学生变成了被动式的接受语文知识,对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并不是很高。有些教师没有关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添置了多媒体教室,因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各科教学中已逐步普及,多媒体教学具有鲜艳明快的色彩、清晰逼真的画面、行动活泼的形象、动静结合的图像、音像同步的效果。因此,它能呈现出富有感染力的内容,营造开展教学活动所需的教学氛围,创设一种能及教师运用语言、手势、板书等都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是促进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因素。它一改传统媒体单调、僵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竞争,而不是资源的竞争。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它的教学任务,要从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出发:一是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一是使培养的学生能胜任自己所在层次工作的合格人才。彻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但求人人成才,不求人人升学。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得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为此,下面我浅谈一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是如何有效的转化后进生的一些做法和尝试。  一、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形
期刊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资源”三大方面,对本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 感恩 教育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期刊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使我们幼教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要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幼儿教育必须是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行。所以,家园共育这种
期刊
教师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兼顾两头,全面提高是每一位教师的途径。一个班级,总有一些思想、纪律、学习不尽人意的特殊学生,也有一些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的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如果不讲究方法,注重引导,一个班级很可能就像“大树难寻,杂草丛生”的荒山。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细察、细教、细导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差生,因此,转
期刊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着,这毫无疑问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道德品质形成的阶段,所以,在小学生品德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下面就如何在《品德与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