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枕书长眠白鹿原 宽厚率真君子风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maju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忠实始终对自己的写作有所要求,为了给《白鹿原》的创作积累素材,他奔走在西安周边多个县区,住在小旅馆里,整晚抄写借来的县志。正式开始写作后,陈忠实回到自己的老屋,房屋破败屋顶漏雨,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他持续写作了四年,最终完成了《白鹿原》的创作。
  陈忠实先生的离世,犹如中国文坛一颗巨星陨落。在漫漫人生路上,他将写作视为自己的生命,以文学火种为后辈引路;用敦厚质朴的君子之风立于世间和人们的心中。
  “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诚觅得原上鹿;实为楷模实为经典实绩赢得举世名”,在作协大院摆满的花圈旁,文艺界人士书写的大量书法作品悬挂在一起,寄托着大家对陈忠实先生的思念。“一双锐目将人世百态尽刻白鹿原;千秋巨著赢景仰万方凝铸春秋笔”,这是著名书法家王定成先生在得知陈忠实故去的消息后,痛悼陈忠实先生时挥毫写下的一副挽联。
  这几天,陕西省作家协会院内安静肃穆。陈忠实先生的老友故知,和许多从未与先生谋面的普通读者,都纷纷来到在这里设立的陈忠实追思堂。他们安安静静地排着队,献花鞠躬,告别这位中国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
  陈忠实,将文学视为自己的使命,又用文学火种为后辈引路;他敦厚质朴,以君子之风为人立世。
  土地和人民是他的根脉
  出生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一个普通农家的陈忠实常以“农民”自称。从读书、参加工作到文学创作,他始终没有离开过脚下这片土地。他曾说:“像我这种出身农村的作家,我的创作得益于经历了农村社会生活的演变,”并立志用这样的经历和思考写一部死后可以当枕头的书。
  陈忠实先后在农村学校、地方文化部门和乡镇工作过20年。他说:“那段时间是我对中国乡村的体验、理解及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对农民世界的了解和感受,为我后来创作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陈忠实于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成为陕西省作协的专职作家。这时,他仍然没有留在城市,而是继续回到农村。在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中,从前期构思收集文献资料,到后期写作修改,陈忠实几乎全部是在乡下完成。他说:“我需要回到乡下,离城市远一点,这样才能继续‘回嚼’和提炼我的农村生活,并形成自己的作品。”
  1997年,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先后被翻译为韩文、日文、越南文等多种文字,并被改编为电影、话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部小说的发行量至今已超过500万册。小说《白鹿原》影响巨大,评论家肖云儒认为,这部作品撷取中国社会各方面基因最为富集的村社和家族细胞,从精神地层的深处提炼出了骨子里的中华文化人格。作为作家,陈忠实始终心系土地、心系人民。他说:“要深刻地理解、体验生活,需关注生活的运动和发展,不但要深入,而且要沉下去,让作家真正到基层去体验生活。”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铁凝说:“陈忠实老师,我个人觉得他实际上把写作视为他的生命的,我想这几十年来,他是以他不朽的作品,来捍卫文学的神圣,而且以他端严正大,同时又忠厚率真的这种人格和品格,和他所创造出的经典的群像,共同地融为一体,共同地成为了一个民族、一块不屈不挠的土地上,一个非常耀眼的一个文化标识。所以我觉得他是真正的大家,大家的精神是永在的,白鹿的精魂是长存的。”
  文学是他的使命
  陈忠实是在中学时代走上了文学道路,他上初中时创作了第一篇小说,高中期间他在学校创立了春芽文学社。50多年过去了,这个文学社仍不断开枝散叶。陈忠实始终对自己的写作有所要求,为了给《白鹿原》的创作积累素材,他奔走在西安周边多个县区,住在小旅馆里,整晚抄写借来的县志。正式开始写作后,陈忠实回到自己的老屋,房屋破败屋顶漏雨,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他持续写作了4年,最终完成了《白鹿原》的创作。
  只要对文学创作有益,陈忠实总是不遗余力。2013年,陈忠实自己出资,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设立了“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用以鼓励在当代文学编辑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个人。作家自掏腰包为编辑设奖,这在中国文坛尚属首次。
  评论家李星是陈忠实的老朋友,他说:“人格的重量影响作品的重量,有多伟大的人格,就有多伟大的作品。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高的作品;他的厚重、博大,他的宽度、广度都渗透到了他的作品中。他说文学依然神圣,他在用生命践行着这句话。”
  以君子之风为人立世
  陈忠实为文执著痴迷,为人则宽厚磊落。2006年,北京人艺创排的话剧版《白鹿原》回到西安演出。陈忠实对这部话剧也是情有独钟,他自掏腰包买了不少票请朋友观看。2015年底,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陈忠实传》,当时有不少熟人和朋友来向他要书,他又买了不少来送人。这些年来,但凡有人向陈忠实索书求字,他从不吝惜。
  陈忠实也一直鼓励和关心着刚刚走上文学道路的新人。17年前,19岁的沈鹏还是一名高三学生,爱好写作的他发表了不少作品并出版了一本诗文集。沈鹏回忆道:“当时想加入省作协,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给时任陕西省作协主席的陈老寄了一些自己的作品,不料半个月后就收到了他的回信,说我的文字很有灵性,已将作品转到通联部。”在这封信中,陈忠实鼓励沈鹏要好好读书,并告诉他文学依然神圣,要坚持创作。很快,沈鹏按程序加入了陕西省作家协会,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
  《陈忠实传》的作者邢小利回忆,陈忠实是位宽厚的长者,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以宽容的胸怀对待。同时却也极有原则,最不能接受的便是为了找他办事而送礼。他说:“托陈老师办事,他绝对不收礼,一分都不收,你要是给他钱他还生气。”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作家陈彦陪伴陈忠实走过了最后的日子。陈彦说:“先生素来低调、质朴,即使在病重期间,他和家人也总是不愿麻烦别人。每次问到有什么要求,他们的回答总是两个字:没有。”李星说:陈忠实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人质朴忠厚,绝无虚荣之心和名利之心,他只有一颗专注人性、专注写作的心。
其他文献
<正> 通过佛罗里达平菇母种在三十四种配方培养基和 PDA 培养基上的对比试验,选出了八种质优,易推广的培养基:1)米汤、琼脂;2)玉米粉、蔗糖、琼脂;3)麸皮、葡萄糖、琼脂;4)马
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在于根据传感器获取的道路输入信息确定汽车转角及速度的输出。针对广义预测控制算法(GPC)对离散系统控制的局限性,结合混杂动态逻辑模型(MLD)以及广义预测算
在上下班通勤的路上,拿一本心爱的图书,安安静静的阅读应该是每个爱书之人的梦想。自今年11月15日,由微信公众号发起的一场名为“丢书大作战”的活动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轰轰烈烈的开展。1万余本图书被“丢”在地铁的座椅、角落等地点,等待经过的人们捡起、阅读。不少明星也参与其中,纷纷在各自的公众账号上晒出“丢书”的过程,一时间引起人们热议。此后,各种以公司、个人名义发起的地铁“丢书”活动不断,不少乘客更
钱山漾遗址  时隔六十年再次试掘  丝织竹编工艺传承不绝  在浙江省湖州市东南,有一个叫“潞村”的古村落。这里人类生活繁衍的历史有4000年以上,辉煌灿烂的“钱山漾遗址”就隐匿在一片桑树林和稻田中。近日,经过57天的考古勘探发掘,浙江各文物考古部门已在此共清理出60多件史前器物。  作为已经被证明“人类最早生产的丝织物”的钱山漾遗址,被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而此次新出土的陶纺轮等珍贵文物不仅再次
高(完)中校长工作积极性的调查研究李淑华,肖余春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一环,我系近年来承担了江西省所有高(完)中校长的岗训任务。在对全省一万多名校长进行的岗位培训中,我们对中学校
在 MatIab 环境下,采用 D-H 法对 STAUBL TX90机器人建立了三维仿真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对其进行正逆运动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关节空间坐标系下和笛卡尔空间坐标系下进行了简
为了考察阴离子种类对掺杂Co^2+纳米Ni(OH)2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镍盐制备出掺杂Co^2+纳米Ni(OH)2,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技术(CV)和恒流充放电方法对材料物
近年来,暴雨、飚线风等极端自然天气频发,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极大威胁,且随着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的推进,对地区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安全、经济的
明清时期,宫廷中使用翠鸟的翠绿羽毛做配色,清宫中内务府专门设立了“皮库”负责管理和收集翠羽,而“银库”专门设有“点翠匠”3名,专门承造“翠活计”。